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学生就业难七大原因是:

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3.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被调查的60%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

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

6.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7.学校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8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工作确实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也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因此,对于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可能会比较困难,在加上他们自身的原因,导致就业难上加难。

在学校期间,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认真学习,不光是专业知识没学好,连为人处事、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也懒得学。这样的学生往往荒废了大部分时间。到了社会上,他们经常眼高手低,充满优越感。他们不想从基本工作做起,锻炼自己的技能,甚至不愿意做薪资不高的工作。

因此,对于那些光有文凭但缺乏技术的大学生来说,选择培训专业技能并重新就业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如果你在毕业后感到迷茫,不知道该从事什么工作,我建议你可以参加职业IT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后再就业。

近年来,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IT行业,特别是Java行业。Java工程师是IT行业中的朝阳行业,需求量达到全部需求量的60%-70%,每年还以20%的速度增长。Java工程师的薪资待遇一般高于其他行业的工程师,并且未来5年、10年、20年中仍具备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Java工程师的就业方向包括Web开发、游戏开发、安卓开发、客户端开发等。平均年薪大约在15万左右,一年以上经验的工程师月薪基本能达到1万。

IT行业的高就业率和发展前景吸引了许多非IT专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的培训后也能胜任IT行业中的相关工作。IT互联网行业是新型行业,发展快,从业人员普遍年轻,而且没有其他行业的弊病,如:拼资历、靠关系、玩权术、混日子、看证书等。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难呢?因此,如果你对IT行业感兴趣,我建议你可以考虑加入这个行业,特别是Java行业。参加专业IT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后再就业,这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第2个回答  2022-11-10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甚至存在很多主观的因素,更像是现在高校生的一种病,我们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1、教育水平突飞猛进,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水平的突飞猛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渐渐进入“大众化”的阶段,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更多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为国家建设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但是,市场面临一个严峻的考研,由于扩招规模的增大,已经严重超出了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2、高校专业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真正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虽是培养知识人才的摇篮,但是,同样面临着很多不足,由于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真正目的市场信息不准确,造成高校专业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社会需求差距极大,而那些被高等院校热门追逐的专业,重复现象严重,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时,根本无法用自己所到的高等知识满足市场和用人单位所需,就业变得难上难。3、大学生就业观念需改变,摆脱不切实际的择业观首先,现在大学生就业地点多考虑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就业意向要求稳定,行业则是偏向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国家机关。这也造成很多基层和西部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之大,却难以落实。也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高达95%以上的热门专业是比较艰苦的专业,例如石油工程、电力、航海、矿山地质等。另外,大学生就业普遍选择找工作,而不是创业。面对越来越难的就业形势,唯有更多的大学生站出来自主创业,才有可能渐渐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

第3个回答  2022-11-04

1.大学生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

2.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

3.知识沉旧,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4.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5.毕业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不学无术或者学无所得,没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能力无法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因而无法实现就业。

6.大学生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7.学校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6-27
大学生就业难涉及多个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市场上的工作机会有限,而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供需失衡。这使得就业竞争激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机会。
2. 缺乏实践经验:许多雇主更倾向于具有实践经验的候选人。然而,大学生在毕业时可能缺乏相关的实习或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不利。
3. 技能和知识不匹配:有时候,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当前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某些行业或领域对特定技能或专业背景有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4. 招聘标准和要求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和要求,如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学历等。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在满足这些要求方面有困难。
5. 地域限制:就业机会有时也受到地域限制的影响。某些地区就业机会较多,而其他地区则相对较少,这可能导致一些大学生面临地域限制的就业困难。
6. 经济环境和行业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变化对就业市场有重要影响。当经济衰退或某些行业遇到困难时,就业机会可能减少,这也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7. 就业观念和期望不合理:一些大学生对就业观念和期望不合理,过高的薪资预期或对工作内容和条件的挑剔可能导致就业困难。
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应对就业难题,大学生可以积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寻求职业指导和支持,并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