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60的射线波长

钴60的射线波长

一般来说,对于放射性核素我们都说它的射线能量,而不说波长。

因为这些射线的能量都很大,粒子性很明显,再说波长将没有什么实际的比较意义;当然,如果你是想像电子显微镜一样利用光的衍射折射原理分辨微观事物,那波长对你就比较有用了:比如说可见光的波长约为(4~7)×10^(-7)m的量级,人肉眼一般能分辨到十分之一毫米,也就是10^(-4)m的量级,所以,光学显微镜一般能放大2000倍。如果颗粒本身的粒径比紫光的波长还小,也就是说可见光会从这个颗粒上衍射过去,颗粒就看不到了;只有颗粒粒径大于了那个极限波长,紫光等光照在上边被折射开,从而形成一个阴影,肉眼才能看得到,当然,这是在光学显微镜的帮助下看到的。如果要看到更小的东西,就需要电子显微镜了,高能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就远小于可见光,所以能看到更小的东西。

钴-60有两种原子核,它们的能级状态不一样,在核物理上被称做“同质异能素”。其中,能量高一些的那个是Co-60m,半衰期10.467分钟,其中有99.763%的成分是直接退激发到Co-60再β衰变,剩下的是直接β衰变到镍-60;能量低的那个比较常见,因为它的半衰期是5.2714年,市面上能买到的放射源就是这种核素,当然,由于国内的提纯工艺并不发达,所以这些源也不可能很纯净,含有其它杂质核素的可能性很高!

钴-60是通过β衰变到达镍-60的,当然,衰变后子核镍-60并不处于基态,会发射γ射线退激发,这也就是你问的γ射线的来源。

从钴-60衰变而来的镍-60退激发时发出两条γ射线,能量分别是1.173MeV和1.332MeV。对应波长【λ=hc/ε,h=6.626×10^(-34)Js,是普郎克常数,c是光速,ε是射线能量。】分别是:1.05914pm和0.93271pm,其中,单位1pm=10^(-12)m,如果你用这个能量的γ射线作为光源去观察物体微粒的话,那么理论上放大倍数可以高达1亿倍。不过用之前需要做处理,否则会对眼晶体产生不可挽回的伤害!或者采用电子显微镜的成象方式,人眼不直接观察,通过电脑屏幕转换一次,就可以达到观测的目的了。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是百万倍的量级。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