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不强
  随着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推行,尤其是以ISO9000标准为框架基础的认证体系广泛实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根据市场的动态 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的依据,但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追求产量及照搬同行的生产模式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从而导致企业难以保证生产出 的产品满足顾客的需要或者产品质量无法超越同行。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意识淡薄
  随着国外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及理念的引入,以及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认证的运行,一些企业已经根据标准要求及企业内部情况,制定了系统的管理 制度,但仍有管理制度不健全现象,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没有一套健全的规范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被动反应型的,即企业不是研究本企 业内部存在问题提出持续改进,而是为了认证、审核需要或者盲目效仿同行企业质量管理模式,从而导致质量管理成本高但效果不明显。另外,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对 质量的意识局限于本工序产品质量符合合同或工艺要求,没有延伸拓展到整个生产过程及顾客满意上,远远达不到全员参与的地步,企业领导及员工中存在重生产、 轻质量现象。   (三)企业质量管理方法落后   企业的质量管理应用方面,依然停留在以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为主的状况,例如私有中小企业、外资企业很少有QC活动、质量月等;质量管理的研究 应用工具上,没有使用或者使用的依然是那些初步的定性的基本方法,如调查表、排列图、直方图等;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上,与信息化时代相去甚远,如我国大多 企业文件传递、审批以纸质为主,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欠缺、质量监控手段薄弱等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效果不显著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实施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消除国际贸易壁垒,增强了国际间的合作,让企业获得更多机会,改进了企业的绩效、提高了 内部管理水平等等。但我国企业在质量体系认证推行过程中出现应付审核、只为发证现象,从而导致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时困难重重。其原因:一是大多企业为 了获得证书而推行体系认证,应付认证而没有认真学习落实质量管理方法,从而不能提高企业管理和绩效;二是咨询、认证机构为了本企业的效益或者是咨询师、审 核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从而在引导企业引用质量管理体系时,盲目的照搬认证标准条款,从而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 理体系;三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公司领导及质量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及相关知识,不了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工具,不能带动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
原文《浅谈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5
  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有四个:
  1、没有认识到质量管理与质量检查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是不会给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事实是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让质量管理工作越少越好,越简单越好。
  2、没有认识到一个真理:“是人一定会犯错误”。有人可以做到较长时间内不出现不合格品,但是总会出现不合格品,只是时间没有到。基于这一点,需要调整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就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3、第一个方面,既然是人一定会犯错误,那就要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尽最大努力不让人去控制质量。解决的方案有很多,例如工装、夹具、器具、装置等等,最低也要做到让这些工装夹具等辅助人做好质量控制。
  4、第二个方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不是不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缺陷,而是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缺陷,所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从这个方面开展工作。例如使用曾经的质量问题或质量缺陷编制成教材,持续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
  其他的误区很常见,例如认为通过了ISO9001认证就可以解决质量问题、例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就可以控制质量缺陷的出现、例如实施“质量管理三个不”(不接受、不制造、不传递不合格品)就可以提高合格率等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我国的很多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以上所说的四个误区。
第2个回答  2013-10-15
现在常有人“把质量第一”的所谓时髦词语挂在嘴边,左一个认证,右一个活动,仿佛告诉你企业重视质量的决心,已经摆在最优先的项目上了。有个笑话是:企业在生产现场的产品质量无人把关,看不到管理者,就问上哪了,回答,都去听“质量在我心中”的演讲去了。而我并不认为质量是一个优先项目,而且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不认为质量是一个值得经常考虑的项目。 如果把质量当作一个方案或特别的系统来驱使的话,则很容易因为通过与其它商业活动的优先程度比较而导致错位。这就像在关系里给予爱以优先权一样。而爱,并不是一个与其它活动相竞争的项目,它需要把时间倾注在全部的关系中。质量不是项目,质量就是符合要求。我们何时才符合要求呢?我们每一次的业务活动都是为某些人获得输出。故而,优先性应给予工作业务,或它的输出,或那些输出的使用者。如果某人是位有诚信的人,符合要求(或做你答应要做的事),也就因此成为人们做任何工作时想要得到的东西,无论怎样都应该是优先的。质量是从现场中来的,没有深入到现场去,你永远不可能管理好你的质量,当然这里的现场是广义的包括销售现场、设计现场、生产现场等等。很多朋友都谈到了质量认证和质量活动,我想不管什么样的措施或管理方法,只要确实能提高产品品质,能持续改进质量水平,那么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体系什么活动我都认可,反之我都坚决反对。时下咨询行业有这样一句行话:“你又搞跨了几家公司”,这是一个现象,当然并不是说咨询师不行,是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到现场去,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助工作,乱开处方,有的企业也是“病急乱投医”认为咨询公司或策划公司能帮他们解决实质性管理问题,当然部分好的咨询师或策划人的确是能帮助企业的,但是象某些书本咨询师或书本策划人我是不敢苟同。企业要发展练好内功是关键,不管是品质管理还是其他管理更多的还是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执行水平,因此所有的企业经营活动或管理方法体系都要踏踏实实的去做,而不是说的,企业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8

之所以存在质量误区,主要是高层管理人员对质量的误区严重,从而导致了实施质量管理过程中,被带偏了或者直接往沟里带。那企业管理人员又存在哪些质量误区呢?

质量范畴不清,概念范围意识不清楚

形式主义,体系虚假,走过场

质量责任不清,乱打板子,乱扣帽子

详情参考:企业管理人员常见的六个质量误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