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是什么意思?请各位大侠指教一二。

解释的详细点比较好~~嘿嘿谢谢!

意思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出处

春秋·老子《道德经》

原文节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原文赏析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上,指一种极致,上善就是极致的善,这里的善是种泛指,不仅仅代表善良。上善若水就是说,极致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指水这种东西,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争些什。处众人之所恶,是指水都存在于人们不想去到的地方,水往低处流,所以它一般都在下水道,河流等一些肮脏或者比较低的地方。故几于道,是指所以接近于道,这里的道是指一种境界,崇高的境界。
总体来说就是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之后的句子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26
真正至上的善就像水,水能滋润万物而不争高下.处于人们都不愿意的低处,因此接近于道.
这个也是道家人追求的至善,也可以说是"老子"的人生观.
这个下面还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多么精辟的人生观,处世观.
但现在的人几乎都在疲于争命.不争而不能活,不争而不能行,不争而不能言.
俗世在于争,能不争只能出世.
儒家讲究入世,入世就要争.争自己的言论地位,争自己的政治地位,争自己的生存地位.
春秋时周游列国,可战国结束被坟书坑儒,但到了汉代就罢除百家独尊儒术了.然后一直儒到近代.大炮把儒门打开,毛主席把儒彻底湮灭.但没办法,儒的思想是俗世之治国工具,不会灭亡.
儒的思想,善,仁,义,是培养羔羊的最佳工具啊.
而道者讲究不争,只能出世避世隔世."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可惜啊,不争的在世人会没有房子,车子,妻子,孩子.俗世的一切,不争而不得.故道之善只能修身,但不能用与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6-14
上等的善是像水一样。水对世间万物都有益却不争得名利,她处于大家都不愿意待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怨言。所以这和道的意义很接近。
第4个回答  2010-06-12
大概意思:
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水流的很自然,顺势而发,就算处在再恶劣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原由的柔性,继续流动.
寓意:人要像水,能保持自己积极进去的心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