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统计作文

用数学课上用过的统计方法去研究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的同学统计每天做作业的时间,产生了一些想法,便向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喜爱文艺的同学统计大家爱唱的歌曲,列出校园歌曲排行榜;还有的同学调查了解班级课外阅读情况,从中发现学生们不同的学习爱好······
找一个你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做一些调查,再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行啦吧?

我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零花钱的呢?
通过对全班同学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的感触颇深。我们班共有41位同学,大部分都有零花钱。其中一小部分男生堪称“馋嘴一族”。下课铃一响,“馋嘴先生”们便纷纷来到小吃店,吃的、喝的、啃的,都是他们要寻找的目标。那些老板们一看见这些“消费大户”,脸上就堆满了殷勤的笑容,一张张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们的腰包里
我班男生有20多人,据统计,每人每个星期大约花掉10元的零用钱(当然还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8元钱。当然,大部分男生喜欢把钱攒起来,买一些漫画书,游戏机。。。。。。不过,也有几个男生的大方是值得称赞的:有些同学把一些废饮料瓶子或自己卖废品的钱交给管班费的同学,是我们班有了30多元的班费,买了钟表和墩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称赞。
男生们花钱自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女生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每星期最多花5元钱,这其中买文具就用了3~4元钱。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花在买学习用品上的钱要多呢?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买些纸笔外,还喜欢买一些插画精美的卡通笔记本,那可是她们的最爱哦!
社会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种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样,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钱。但愿同学们能将这些零用钱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学会科学用钱,从小培养自己“当家理财”的能力。

乞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的统称,又被称为叫花子。
乞丐作为一个职业,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开始,有至少3000年的历史。这个古老的职业在滚滚的历史演化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强的“创新”与延续。每朝每代无论是文景之治还是康乾盛世的“盛世繁荣”,无论是绿林军起义还是清兵入境的“乱世残败”,乞丐作为一个职业总是存在,而且还不是一个很小的团体,少则上万,多则神州大地皆乞丐者也。而在辛亥革命之后,乞丐这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向来是有增无减,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就曾出现了满地饥民以乞讨为生的现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乞丐仍然没有消失,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在1976年以前以乞讨为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今天,我们在城市的街道上还是可以看到乞丐的身影。
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首先,到底是什么人在成为乞丐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当然是走投无路的人呗。实而不然。乞丐这个职业的人员组成极为复杂——当然,它是以贫困的老人为主体的——这在调查中已有体现——它的组成几乎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年龄段。

在这之中,有两点非常引人注意,16岁以下的人出现的比例似乎也不是很低,甚至16-60岁的“传统劳动力”也存在这一现象。为什么这些未成年人会沦为乞丐呢?另外,这些未成年人乞丐出现的时间地点天气等等都有一个惊人相似的规则。在冬季,他们一般会选择在一个阳光普照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树荫底下出现。他们往往是以“大的抱着小的”这种形式出现,跪在地上,看上去煞是可怜。这不能不让人联想起是不是有人硬逼着他们去乞讨呢?不得不说,这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失误或者是失职——无论他们是真的不得不成为乞丐,还是有人在后台操作,政府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这些未成年人正常生活的权利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那什么这些青壮年也走上了行乞的道路呢?我想这无非是懒惰和缺少战胜贫穷和困难的决心。这也暴露出我们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问题:我们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把坚强教育、灾难教育深入人心,这是我们国民教育的一个漏洞。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小孩是这个并不共同富裕的世界的弱者。对此,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走到他们面前然后扔几枚硬币给他们。这样做只能解一时之需,治标不治本。而且在无效的同时还会严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十足的自卑感,并且会给他们一个“可以不劳而获”的心理暗示,对他们的生活百害而无一利。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研究点:我们该如何看待、对待这些乞丐呢?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一项调查。

很明显,人们对待这些乞丐的态度十分复杂。三个选项的比例十分接近。而且认为“不清楚,很矛盾”的人数要略多于其他。这就显示出现在的人们对于乞丐们的态度之复杂了。其实,ABC三个选项拥有三种的评价:我没有管他们的义务。他们所在的乡镇应当把他们领回去,有劳动能力的看起来,不要再跑出来乞讨,没有劳动能力的养起来,丐帮头目抓起来(有一点偏激);人的同情心总会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出来的;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他们以一种强买强卖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可怜博取他人的钱财,这也是一种生存方式,没有人有资格对此作出鄙夷(也有偏激的嫌疑)。
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上来说人们还是挺有爱心的。至少人们并不把“施舍”当做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行为。从这一点来说这个社会并非所谓“冷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两种态度较为普遍。一是我们应该把一些零钱施舍给合适的人“有时会给,比如平安夜,因为那时候我会想起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多数情况下不给,尤其不给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二是认为我们不应给他们以施舍,而对此负责的应该是政府“这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你我能解决的,当地政府有责任”。
对于这一点,我们小组认为最应该负责的应该是他们自己,解铃仍需系铃人嘛;其次,政府在这一方面应该有进一步的干涉。现在民政部门的干预基本是从现金救济为主(让乞丐创业似乎不太可能吧),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在坚持现在“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和“政府主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面上扩展”的社会救济机制的情况下,加强监管,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以解决并对乞丐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最后,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众的力量,提起人们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帮助,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
在此,我们真诚地呼吁:关注这个弱势群体,用我们的力量使这个世界少一分贫穷,少一丝悲哀!让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资料: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1
我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了。那么,孩子是怎样支配这些“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零花钱的呢?
通过对全班同学一段时间的调查,我的感触颇深。我们班共有41位同学,大部分都有零花钱。其中一小部分男生堪称“馋嘴一族”。下课铃一响,“馋嘴先生”们便纷纷来到小吃店,吃的、喝的、啃的,都是他们要寻找的目标。那些老板们一看见这些“消费大户”,脸上就堆满了殷勤的笑容,一张张钞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了他们的腰包里
我班男生有20多人,据统计,每人每个星期大约花掉10元的零用钱(当然还有更多的),而花在零食上的平均有8元钱。当然,大部分男生喜欢把钱攒起来,买一些漫画书,游戏机。。。。。。不过,也有几个男生的大方是值得称赞的:有些同学把一些废饮料瓶子或自己卖废品的钱交给管班费的同学,是我们班有了30多元的班费,买了钟表和墩布,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称赞。
男生们花钱自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女生呢?经过调查我发现,女生们每星期最多花5元钱,这其中买文具就用了3~4元钱。为什么女生比男生花在买学习用品上的钱要多呢?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才知道,女生除了买些纸笔外,还喜欢买一些插画精美的卡通笔记本,那可是她们的最爱哦!
社会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就像家庭少不了各种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样,很多孩子的身上自然也少不了零花钱。但愿同学们能将这些零用钱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学会科学用钱,从小培养自己“当家理财”的能力
第2个回答  2010-06-20
上个星期,我统计了全班的压岁钱使用情况:
交给家长的有20人,随自己使用,买什么都好的有26人、买书等学习用品的有8人、存到银行的有1人。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参加调查的55个人中,有36%的人的压岁钱是交给家长保管的;47%的人放在自己那儿,随自己使用;9%的人愿意用来买学习用品;l%的人存在银行里。
从以上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把钱交给家人比给自己随便使用的人数小。我认为把钱存起来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不仅没费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还能赚钱呢!而随意支配的人呢,只有一小部分是用于正当用途的。让人担忧的是,不乱花钱的只占一小部分而已,而大多数同学都用在了吃、喝、玩、乐上了。吃呢,还吃一些垃圾食品,没有营养的;喝,也喝垃圾饮料;玩、乐呢,则是摸奖、打台球、上网吧……样样没有益处的都来了。

在此我提醒大家:经济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同学们的压岁钱也越来越多,我希望同学们把钱要用在正当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创造美好、灿烂的明天。
第3个回答  2010-06-05
分太少了吧?。。。

呵呵呵。。开玩笑的。希望有人能帮助到你。

个人建议:如果这是家里孩子的作业,还是希望他(她)自己做。挺有意思的作业啊。。能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又能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别人。多有意义的事情。呵呵
第4个回答  2010-06-16
你可以写一周温度
可以写做作业用时
可以写一天上小便次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