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英语同化音?

如题所述

我们在学习英文的课程当中,都晓得许多字都是「复合字」;也就是将原型字加上字首或字根的方式,创造出另一个衍生意义的新字。当中一种代表「反面意义」的字首,就是「in-」的型态。比如像

accuracy(准确)、
accesible(可得到的)、
consistent(一致的)、
valuable(有价值的)

等等,加上字首「in-」之后,便成了原来的反义字∶

inaccuracy(不准确)、
inaccesible(不可得的)、
inconsistent(不一致的、矛盾的)、
invaluable(无价的)。

不过,我们也知道它的另一种变型「im-」。如以下的字∶

impossible(不可能的)、
impenetrate(不能理解的)、
imprudent(不谨傎的)。

它们之所以不「按照规矩」写成「in-possible」而作「im-possible」,是由於 / m / 与 / p / 的音位接近,使得原来字首中的 / n / 被后方的 / p / 给「同化」了。於是这类型的复合字中,原始的「in-」被转成了「im-」。大家或许可以实际读读看,「im-possible」的确较「in-possible」通顺多了。

另外,我们也发现将原型字转成「动词化」的字首「en-」,也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如以下的动词照著常规,都是带有字首「en-」的型态∶

ensure(使安全)、
enslve(奴役)、
enlist(使入伍)、
enrich(使富裕)、
enjoy(享受),
不过当该字首要附加到 b、p 开头的字时,「en-」就被转成了「em-」∶

embody(使具体化)、
embolden(给予勇气)、
empower(增强力量)。

至於这种「音素同化」现象,算是地域性的情况,还是所有语言的通则。这个命题过大,TG 没有能力回答。不过汉语中倒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TG 在闽南语的教学课程中,对照日常讲话的情况,确实有这种 /n / 被双唇爆塞音(即 ph、p、b)给「同化」成 /m / 的现象。

比如像某项商品重量「三斤半」,当中的「斤半」原来应照原始发音读成「kin-pua」,但实际上人们却都读成了「kim-pua」。形容一个人厚脸皮为「厚面皮」,其中的「面皮」原音为「min-phue」,但我们都自然地读作「mim-phue」。「举头三尺有神明」中的「神明」,原始音可标成「sin-bing」,不过我们都读成了「sim-bing」。以上三例中的「斤」、「面」、「神」,原始结尾的发音 / n / 都被后面的辅音给同化成了 / m /。

总之,在我们日常生活可以接触到的范围之内,就隐含著许多语言学的趣事。
参考资料:http://www.tglin.idv.tw/essay/essay_lang13.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