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旖旎的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由本意义的风和光,引申为风景
fēngguāngㄈㄥㄍㄨㄤ
风光(风光)

(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唐元稹《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宋陈善《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孤山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

(2).风景;景色。唐张渭《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宋苏轼《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道静]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北戴河的美丽风光。”

(3).指繁华景象。唐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六代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清卓尔堪《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茅盾《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光景,时光景物。明冯梦龙《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闲是闲非也,待闲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诰,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指文采。唐元稹《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欧阳山《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光采;体面。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忏,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风繁体字:风
拼音:fēngfěng 注音:ㄈㄥㄈㄥˇ

简体部首:风,部外笔画:0,总笔画:4
繁体部首:风

五笔86:MQI 五笔98:WRI 仓颉:HNK 郑码:QDOS

笔顺编号:3534 四角号码:77210 UniCode:CJK统一汉字U+98CE

基本字义

●风

(风)

fēngㄈㄥˉ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其它字义

●风

(风)

fěngㄈㄥˇ

◎古同“讽”,讽刺。

汉英互译

◎风

wind

方言集汇

◎粤语:fung1

English

wind;air;manners,atmosphere
详细字义

◎风

风fēng

〈名〉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wind]

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凤(风)?——《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3)又如: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4)风俗;风气[generalmood;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资治通鉴》

奸党散落,风俗大改。——《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移风易俗。——《荀子·乐论》

(5)又如: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6)风范,气度,韵致[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7)又如: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8)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manner;style]。如: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9)风声,消息[news;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二刻拍案惊奇》

(10)又如: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11)“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左传·隐公三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左传·成公九年》

(12)又如: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13)男女间的情爱[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红楼梦》

(14)又如: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15)风纪,教化[conductanddiscipline]。如: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6)威势,气势[power]。如: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7)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epilepsy]。如: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8)姓

词性变化

◎风

风fēng

〈动〉

(1)刮风;起风[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宋·苏轼《教战守》

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清·袁枚《祭妹文》

(2)借风力吹[干;散][putouttodry;winnow]。如: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走逸[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左传·僖公四年》

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北魏书》

(4)嬉戏[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水浒全传》

◎风

风fēng

<形、副>

(1)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unground]。如: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放荡[dissolute]。如: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通“疯”。癫狂[mad;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玉泉子·真录》

你原来是个风和尚。——《西游记》

(4)又如: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5)〈副〉通“凡”(fán)。大凡,大概[inmostcases;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庄子·天地》

(6)另见fěng;fèng

基本词义

◎风

风fěng

〈动〉

(1)讽刺;委婉劝告。通“讽”[mock;ridicule;satire;adviseinmild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史记·梁孝王世家》

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盐铁论》

蚡乃微言太后风上。——《汉书·田蚡传》

(2)又如: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3)另见fēng;fèng

基本词义

◎风

风fèng

〈动〉

(1)吹拂[blow]。如:春风风人

(2)比喻感化[reformamisguidedpersonthroughpersuasion,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史记·平准书》

(3)又如: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4)另见fēng;fěng

【戌集下】【风字部】风

〔古文〕𠙊𠙈凬飌檒《唐韵》方戎切《集韵》方冯切《正韵》方中切,𠀤音枫。风以动万物也。《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河图》风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阳怒而为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礼·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奸。《疏》八方之风也。《史记·律书》东北方条风,立春至。东方明庶风,春分至。东南方淸明风,立夏至。南方景风,夏至至。西南方凉风,立秋至。西方阊阖风,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风,立冬至。北方广莫风,冬至至。《周礼·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注》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系辞》风以散之。 又趋风,疾如风也。《左传·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又《玉篇》敎也。《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又《说命》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诗·关雎序》风之始也。《笺》风是诸侯政敎也。 又风俗。《礼·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又疾名。《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注》末,四肢也。风为缓急。 又《广韵》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僖四年《左传》云: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 又防风,国名。今湖州武康县。 又地名。宁风,齐地,见《左传》。右扶风,见《汉书》。 又官名。《前汉·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 又鸟名。《诗·秦风》鴥彼晨风。《尔雅·释鸟》晨风,鸇。《疏》晨风,一名鸇,挚鸟也。郭云:鹞属。 又《晋书·舆服志》相风中道。《正字通》晋制,车驾出,相风居前。刻乌於竿上,名相风。又《述征记》长安南有台,高十仞,立相风铜乌,遇风辄动。 又草名。《西京杂记》怀风,苜蓿别名。一名光风。 又姓。黄帝臣风后。又风胡,见《越绝书》。 又《神异经》西方有披发东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风。 又《广韵》方凤切,音讽。《诗·关雎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笺》风化。风刺,皆谓譬谕,不直言也。《释文》下以风之。风,福凤反。《注》风刺同。 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辞·惜誓》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叶甫烦切,音蕃。《王粲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又叶闾承切。《后汉·冯衍显志赋》摛道德之光辉兮,匡衰世之渺风。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又叶孚金切,音分。《诗·邶风》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又《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淸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楚辞·九章》乗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臯,邸余车兮方林。《释名》兖豫幷冀,横口含唇言之,读若分。靑徐,踧口开唇推气言之,读若方。风,放也,气放散也。《𨻰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晋之闲读风如分,犹存古音。《正韵》一东收风,十二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 《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赵古则曰》凡物露风则生虫,故风从虫,凡谐声。

成语】:风光旖旎

【拼音】:fēngguāngyǐnǐ

【解释】: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出处】: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示例】:南国的春天~,使人陶醉。
相关成语:

林下清风 一路顺风 天末凉风 观化听风 捕影系风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老骥嘶风 易俗移风 遗训余风 马牛其风 比屋可封 蛛网尘封 固步自封 浪蝶狂蜂 国富民丰 计功行封 李广难封 论功行封 时和年丰 急先锋拟规画圆 你死我活 你唱我和 你追我赶 你夺我争 拟于不伦 拟非其伦 儗非其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7
风光旖旎 fēng guāng yǐ nǐ
释 义 形容景色柔和美好。
出处: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这里,风光就是风景、景色的意思,风、光并列
第2个回答  2010-06-07
风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