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仰望雪松为题写一篇借物抒情的6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仰望雪松

生长在通往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公路两旁的雪松,有一种特别的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仰望,到底是什么使雪松有这样的美态。

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这美的源头。

原来,从雪松主干上分出的树枝直伸伸地向四周生长。越靠底下的树枝越长,越粗壮,苍劲有力,枝梢全部有力地上仰,像有某种精神支撑着它们,显出一种不屈的姿势。越靠上端的树枝越柔韧,无一不是稍稍弓着背,枝梢微微低垂,尽显谦卑之态。一仰一俯相呼应,一刚一柔相调剂,成就了雪松厚重、动人的美。

黄昏的晚霞中,雪松之美被涂上了一层神秘而辉煌的颜色。抬眼望向依山傍水的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元帅的铜像在晚霞中熠熠闪光。心中突然就涌起一种无边的感动……

同为江津人,饮过一江水,未曾与聂帅有过一面之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因为哥德的一句话,我又庆幸自己何憾之有?

哥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聂帅日昃之劳,一生都在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不停奔忙,虽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没有太多的时间著书立说。我能读到的聂帅写的东西很有限。最用心读过的一本书是他晚年写的《聂荣臻回忆录》。

这本书记录了聂荣臻从“青少年时期”到“在科学技术战线上”的人生经历。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能感觉到自己是在面对一个慈祥睿智的老者,听他娓娓道来。一幅幅艰难曲折、惊天动地、波澜壮阔而又无限辉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如画卷一样展现在眼前。

大凡回忆录,作者本人总是占据着主导的位置,大有“唯我”意识的流露。而《聂荣臻回忆录》,整本书中没有华丽的文字,语言平淡朴实,很难让人意识到“我”在其中。虽身为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作者却把自己缩小,再缩小,放在了国家和历史的大背景下,融入到了共和国的命运之中……

在聂帅为此书作的自序中,他写道:“……我写这些,目的在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不是说自己有多么高明。相反,自己在几十年的工作中,虽然自认为尚属勤勉,但仍不免有缺点错误。书中所述史实,力求符合当时实际,虽经核对,恐仍有疏漏之处。这些都望尚健在之战友和同志以及广大读者有以教我……”

多么谦逊朴实的语言!谦之又谦,慎之又慎。就连写一个回忆录,也唯恐自己的疏漏,给国家、给历史、给同志们造成任何一点点损害。其厚道,其谦卑,令人敬仰。

都说文如其人。一个怎样高尚的灵魂,才在不经意间也能流露出如此的厚道和谦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7
仰望大树
  我抬起头,仰望着眼前的大树,看着它那直指苍穹的树枝,想象它经历了多少风雨,坎坷,艰辛才有了这棵令树羡慕的强壮身躯和那用时间,艰苦炼出来的铁一般的心灵。
  在若干年前,一颗种子降落在这块美丽的大陆上,但那布满坚硬的岩石的一小快地方却成了它的家,他没有抱怨,也无法抱怨。成天的大树遮盖了大部分的阳光,只有一丁点儿来到他的身旁,雨水总是别人喝够了后,从土壤中挤出一丝水分,就在这种令人抓狂的环境下,它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又过了数年,小树苗长大了,但细小的树干可以看出它的营养不良,没有办法,只能吸收一点儿,拼命的吸收一点儿,它的心中产生着对那参天大树的向往。但是,一场灾难降临了,天变的阴沉沉的,一道闪电划破了天际击中了一棵大树,那棵树倒下了,森林里的所有动物都逃跑了,它也被火烧伤了身体,幸好天降甘霖,扑灭了这场大火,这片森林里一半的大树都烧毁了,但这却让它可以尽情的吸着阳光,喝着露水,不知道被雷击了多少次,也不知道被风刮走了多少枝条,但它依然怀着那个念头:“我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这也许就是个奇迹,人活着要有股劲儿,有一种生的希望,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不要低头,不要认输,因为你的生命还是强盛的,你的身体还是健壮的,你对人生怀着希望,生命一定也会给你奇迹,只要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