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鸟?它吃什么东西?怎么养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3-23

  灰椋鸟,是一种适应能力非常强的鸟,属燕雀目。因为它除喙与足呈橙红色外,全身都是灰褐色,所以叫它灰椋鸟。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多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3-23
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 )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
大,头顶至后颈黑色,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
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中国为黑龙江以南至辽宁、河北、内蒙古以及黄河流域一带的夏候
鸟,迁徙及越冬时普遍见于东部至华南广大地区。
中文学名
灰椋鸟
拉丁学名
Sturnus cineraceus
别 称
高粱头、竹雀、假画眉、哈拉燕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鸟纲

雀形目

椋鸟科

椋鸟属

灰椋鸟
命名时间
Temminck, 1835
英文名称
White-cheeked Starling

目录
1形态特征
2栖息环境
3生活习性
4种群分布
5生长繁殖
6生长特点
7安阳景观
8经济用途
9保护级别
1形态特征编辑

灰椋鸟(图2)

灰椋鸟俗称八哥,是一种适应能力非常强的鸟,属燕雀目。因为它除喙与足呈橙红色外,全身都是灰褐色,所以叫它灰椋鸟。体长约23~25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栖于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性喜成群,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多休憩于电线和树枝上。

雄性:雄灰椋鸟白额、头顶、头侧、后颈和颈侧黑色微具光泽,额头和头顶前部杂有白色,和眼周灰白色杂
有黑色,颊和耳羽白色亦杂有黑色。背、肩、腰和翅上覆羽灰褐色,小翼羽和大覆羽黑褐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翈具狭窄的灰白色羽缘,次级和三级飞羽外翈
白色羽缘变宽。尾上覆羽白色,中央尾羽灰褐色,外侧尾羽黑褐色,内翈先端白色。颏白色,喉、前颈和上胸灰黑色具不甚明显的灰白色矛状条纹。下胸、两胁和腹
淡灰褐色,腹中部和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白色,腋羽灰黑色杂有白色羽端。

雌性: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仅前额杂有白色,头顶至后颈黑褐色。颏、喉淡棕灰色,上胸黑褐色具棕褐色羽干纹。 虹膜褐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跗蹠和趾橙黄色。

体型:雄体重74~95g,雌体重65~105g;体长雄183~241mm,雌200~240mm;嘴峰雄22~27mm,雌21~27mm;翅雄121~135mm,雌121~135mm;尾雄60~75mm,雌60~73mm;跗蹠雄29~34mm,雌27~34mm。[1]
2栖息环境编辑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疏林草甸、河谷阔叶林,散生有老树林的林缘灌丛和次生阔叶林,

栖息
也栖息于农田、路边和居民点附近的小块丛林中。[1]
3生活习性编辑
习性:平原地区常结群活动,在山区多活动于开阔地段,接近农田、水田的边缘。飞行迅速,整群飞行。鸣

灰椋鸟(20张)
声低微而单调。当一只受惊起飞,其他则纷纷响应,整群而起。性喜成群,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常在草甸、河谷、农田等潮湿地上觅食,休息时多栖于电线上、电柱上和树木枯枝上。[2]

迁徙:在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至北方繁殖地,秋季于8~9月份即开始集群南迁,迁徙时常集成大群。

食性:灰椋鸟为杂食性鸟,主要取食动物性食物,他们的食谱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蟋蟀、叶甲、蝉等;
冬春季昆虫较不活跃的时候,主要取食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可以鸡蛋米(或雏鸡料搓熟鸡蛋)为常备饲料,经常保持清洁、光足,每天或隔日喂一次软料,用肉
沫、水果或菜沫拌雏鸡料面(或玉米面),并经常给少量昆虫幼虫及蛹。若从树洞中掏到幼鸟,可把肉沫、熟鸡蛋黄、玉米面(或鸡料面)按5:2:3的比例混匀
后喂给。若需填喂,可加水调和,捻成两头尖的食团。[3]
4种群分布编辑
灰椋鸟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吉林等省的东北部和东南部,越冬或迁徙经过河南、河北等地。

分布范围

中国分布: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宁夏, 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自四川(西部), 东到江苏, 南至云南, 海南, 台湾

世界分布:东欧, 亚洲北部, 蒙古, 朝鲜, 日本, 缅甸[4]
5生长繁殖编辑
繁殖期5~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

喂食
水泥电柱顶端空洞中和人工巢箱中营巢。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4月末5月初开始分散成对,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寻找巢位筑巢。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
殖的,未见有明显占区和种内竞争现象。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5~7枚,偶
尔有多至8枚和少至4枚的,1天产1枚卵。卵为长卵圆形,翠绿色或鸭蛋绿色,大小为28~30mm×20~22mm,平均29.2mm×
20.8mm。第四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1]
6生长特点编辑

灰椋鸟(图8)
灰椋鸟虽与八哥、鹩哥同属一个科,而且分布很广,但因羽色晦暗、其貌不扬,故饲养的人相对较少。灰椋鸟雌雄羽色相似,但雌鸟较苍淡而多褐色,而且无辉亮,下体转为淡褐色,胸部褐色特浓,而杂以褐白色纵纹。

灰椋鸟体型较八哥小,为观赏饲养单只雄鸟可用八哥笼或画眉笼。为了繁殖,须成对饲养在较大的笼中,可自制仅前面和下面为铁丝网,其余各面封闭的,大小为100×80×100cm的繁殖笼。笼的后上方安树洞或暗箱巢(12×13×22cm)。

跟八哥、鹩哥相比,灰椋鸟比较容易饲养,而且较耐寒。日常管理,除保持粒料经常有外,每隔日喂一次软料,洗刷水罐并换新鲜饮水。每周彻底清洗一次鸟笼、栖杠及食、水罐。冬季大的笼舍饲养条件下,无须特别保温,就能生活得很好,但若是小笼单只饲养,还是移至室内为宜。
7安阳景观编辑
灰椋鸟体长约21厘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橙红色。幼鸟上体褐色沾棕,头和颈的两侧白而缀以褐色细点。 每当暮色降临,伴随着西下的夕阳,数万只灰椋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安

灰椋鸟

卫东购物广场附近的行道树上。群鸟飞动遮天蔽日,在上空肆意盘旋,引来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夜晚在树林内栖息,这是近几年来鸟群出现在古都安阳城内一道美丽
的自然景观。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它们白天分散到郊外长距离飞行觅食,夜晚聚集在一起栖息。每天下午5时30分左右聚集,第二
天早上6时30分左右飞离城市,傍晚又陆续飞回,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名杜丽雀、高梁头、假画眉、竹雀、管连子等属雀形目,椋鸟科。体长约23~25厘
米,通体主要为灰褐色,头部上黑而两侧白,尾部亦白色,嘴和脚为橙色。
8经济用途编辑
由于其嗜吃昆虫,在抑制害虫发生、保护植物方面具有很大意义,应注意保护。[1]
9保护级别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5-6]
第3个回答  2014-03-23
我是一只被囚着的鸟 已经忘了天有多高追问

额。。。

已经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