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在什么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如题所述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是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改组国民党,在与中共代表和苏俄代表商讨中,逐渐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以这三大政策为基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该政策的贯彻和坚持,保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顺利发展,成为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在推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同时,在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于是孙中山毅然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并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不断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

此后,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不屈不挠地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5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此处省略N个字,书上有懒得打完),因此被称作为大革命。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参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125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16
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3个回答  2015-07-16
孙中山新版三民主义,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中夏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欢迎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讲话中,进一步把国民党一大确定的各种政策,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对外之联俄政策,对内之工农政策,和共产党合作政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