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在外太空,看到的宇宙是白天还是黑夜?

如题所述

目前在外太空飞行并且载人的只有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在距离地面400公里高度轨道上绕地球飞行,大约90分钟就会绕地球一圈。原本在地球上24小时只能看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在太空绕地球运行的时候能看16次。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移动,它决定着昼夜的长短,同时地球的自转决定着昼夜的更替。其实说白了,地球是球型的,太阳光理论上最多只能照射到地球的半个球体,被照射到的地方自然就是白昼,并从纬度上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平均温度就会越高。

那么如果在外太空,被地球遮挡太阳光,按照定义同样可以算作是黑夜,但如果没有任何天体遮挡,那么外太空就永远都是白昼,除非有一天太阳燃烧殆尽变成了白矮星。但是太空中的白昼和地面上的白昼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在地面上白天仰望天空可以看到蓝蓝的天万里无云,或者阴雨连绵乌云密布,总之是有颜色的。但是在外太空,虽然也是白天,但是除了朝着太阳去看,其它天区完全是黑色的,并且是那种非常纯粹的黑色。在我们的现象中夜空中应该布满繁星,但根据宇航员的回忆,以及在太空中拍摄的照片,是完全看不到星星存在的。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干扰吸收,太阳光是非常强的,因为太阳的亮度超过了所有其他的恒星和行星,我们的眼睛其实和相机一样,为了适应这样的光亮强度,感光灵敏度会降到最低,那些微弱的星光自然就看不见了。

一般我们看见国际空间站拍摄到的漫天星辰照片,都是当空间站飞行到地球的阴影来拍摄,并且曝光时间要足够长才能捕捉到足够的星光。这点跟在月球上拍摄照片类似,很多人说出了地球或者在月球上仰望星空就看不到星星了,认为星空是高级文明给我们设定的幕布。

太空是很神奇的地方,虽然看起来阳光很足,但如果是背对着阳光,实际上是非常寒冷的,因为热的传播有三种: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但是太空中接近于绝对真空,没有介质存在。最后热的传递只能靠热辐射,因此在没有光照的时候,温度会非常低,但是有光照的时候温度会非常高。

这样的环境对于探测器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例如我国航天员杨利伟在外太空执行任务的时候,曾听见不明的敲击声音。很多吃瓜小伙伴认为是“外星人在敲窗”,当然这是玩笑话,实际上可能的原因就是探测器在绕地球运行的时候短时间内会经历高温和低温的极致环境,最终热胀冷缩产生声音。

地球上生物的生物钟实际上跟地球的自转、公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季节更替都有很大的关联性,但如果未来某一天人类进入太空进行星际航行,那个时候没有了昼夜交替的概念,也没有了一年四季的概念,向外望去就是无尽的星空,是真的会从生理和心理上对我们施加影响。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关于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当中,有着非常众多的天体行星,这些天体行星他们都是宇宙组成的一部分,但它们这些庞大的数量和庞大体积放在整个宇宙的空间上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但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所生活的宇宙当中,才会有成千上亿个星系组成这样庞大的宇宙。而随着人们时代发展,我们对于宇宙的探索和了解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美国和前苏联两个国家分别开始进行了宇宙探索计划。那么当初在宇航员太空中时候看到宇宙究竟是白天还是黑夜?答案是黑夜的,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太阳的光芒只能照亮整个太阳系。

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知道在太阳系来说的话,我们整个太阳系的核心就是太阳,它就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如果没有了太阳,太阳系的这些星球行星,想要生活下去是极为的困难。这其中也包括了地球,毕竟地球上的这些生物都直接或者间接需要地球所给予的资源,也包括人类,如果没有了太阳。那么地球也不可能生活得了,包括生命也是如此。

二、太阳的光变不成个遍布整个宇宙。

其次,我们要知道,太阳它的光芒是不可能遍布整个宇宙的,因为太阳也只不过是宇宙庞大星系的组成一部分,所以我们现在犹如井底之蛙一样,对待宇宙来说,人类终究还是太过于渺小,太阳的光芒不可能照亮整个银河系,所以我们在宇宙中看到的光芒,看到的黑暗都是太阳它光芒所到达不了的星球或者星系。

三、宇宙的空间太过于庞大。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宇宙,他的空间实在太过于庞大,我们想要利用太阳的光芒来照亮整个宇宙,这很明显这是痴人说梦话。

第2个回答  2020-09-16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白天黑夜的含义。

白天黑夜只是地球生物的感觉,当然这些生物中有智慧和思维的只有人类。人类能够知道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但界限也并不是很清晰。

而其他动物和植物,也能够感受到白天和黑夜,许多动物到了晚上也和人类一样休息,而白天就开始活动和觅食。也有些动物晚上觅食,白天休息。植物白天充分的吸收阳光,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到了晚上没有了光合作用,就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地球的白天和黑夜是以太阳照射为依据的。

每天太阳从地平线上出来到落下地平线前,就是白天,反之就是黑夜。即便乌云覆盖大地,这种感觉也还会存在。由于地球上包裹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会对阳光进行折射、反射、衍射,太阳没有出来时,通过大气的折射、衍射、反射,天空就亮了;而太阳掉落到地平线后,天空一下子也不会突然暗下去。这就是人们对白天黑夜的概念没有严谨准确时刻的原因。

太阳东升西落实际上不是太阳自身运动造成的,而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每天自转一圈,就每时每刻都有一半向着太阳,一半背着太阳。向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在地球上,有一个晨昏线,就是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分界线。

地球每时每刻都围绕着一根看不见的自转轴,由东向西的转动,这样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就可以在不同时间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人们为了统一时间认识,就划分了时区,把0°经线作为时间的起点,将全球经线每隔15度相差1小时,划为24个时区。

现在明白了吧?白天黑夜是地球概念,是太阳照耀或不照耀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光在地球上存在,几乎在所有的星球上都存在,比如月球、火星、木星等都存在,只是那里没有人类去感受和评头论足而已。

不过距离太阳越远,太阳这种照耀的结果就不一样。越远阳光就越弱了,到了太阳系边际,太阳就成为一颗星星,就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了。

太空中太阳耀眼,但一片黑暗。

在太空中,由于不存在空气,或者说气体分子密度非常小,几乎没有阳光的折射、散射、反射发生,这样,人们如果对着阳光,只会看到一个耀眼的光球,而其他地方一片黑暗;背着太阳的地方,就是一片黑暗冰冷。

太空中没有大气,不但不能折射反射衍射阳光,而且对阳光中的高能射线没有了过滤和防护作用,在没有护目镜和宇航服的保护下,阳光不但会烧伤烧瞎眼睛,还会被烤糊了人的身体。

这是因为太阳能量是以电磁辐射的形式传递的,电磁波中不但包含了可见光,还包含了无线电波、红外线等低频低能电磁波,和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高频高能电磁波。这些高能高频电磁波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会被大气层臭氧层等吸收和反射消化掉,很少来到地表,这样就保护了人类和生物。在太空这种保护没有了,阳光的杀伤力就很强了。

太空充满了能量,但温度很低。

由于太空中没有大气,因此太阳的电磁辐射没有相互作用的对象,没有大气分子运动,太空中虽然充满了电磁辐射的能量,但不会发出热量,温度就很低。在远离地球气体分子极少的地方,太空温度低至零下200多摄氏度,甚至接近绝对零度。但太空船向阳的一面,由于接触了阳光,温度会上升到100多摄氏度,而背向太阳的一面则冷到零下100多摄氏度。

这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上面,距离太阳并不太远的太空,如果越靠近太阳,受到的辐射就越大,太空船向阳一面温度就越高。比如帕克号太阳探测器,在接近太阳表面600万千米时,要耐受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炙烤,因此配备了厚达11.4厘米的碳复合材料防护罩,才能够继续完成探索任务。

在那个地方,假如有人遥看太阳的话,看到的太阳会充满整个视野,你说是白天还是黑夜呢?但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就是一片黑暗了。

地球附近太空中随时可以看到太阳,但没有白天黑夜的感觉。

实际上,在太空中的飞船里,无遮无挡,如果飞船四边都有舷窗,你随时都可以看到太阳,有什么白天黑夜感觉呢?但看到太阳就像镶嵌在黑暗太空的一个光球,只是照射在飞船里,由于有空气折射,才会有亮堂的感觉。而从另一面没有太阳的舷窗看出去就会黑暗一片。

飞船如果飞离太阳很远,比如现在距离太阳已经有223亿千米的旅行者1号,看到的太阳视星等为-15.87等,满月最亮时的视星等为-13等,那个地方的白天也就比满月之夜光一些了。而在那里,地球和月亮早就看不到了。

如果飞出了太阳系1光年的边际,在那里的太空看到太阳也就是一颗比较亮的星星了,和现在晚上看到的木星差不多。这里就更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只有茫茫黑夜了,要一直飞到另一颗恒星附近时,才会看到又一个太阳。

就是这样,感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理解合作。

第3个回答  2020-07-24
虽然看照片太空是一片漆黑的,但是按照定义来说,在外太空的时候,太阳是没有被任何物体挡住的,所以一直是白昼。
第4个回答  2020-07-24
看到的宇宙是黑夜,因为宇宙永远都是黑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