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为啥都喜欢戴帽子?关于帽子的礼仪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帽子对于现代人来说,虽然满大街都是很常见,但主要功能就是装饰品,可有可无,有时候的作用就是防晒、遮住没洗头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是在古代,帽子可不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穿搭,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风潮,是人人必备的物件,是体现“礼的象征”。

在早期的古罗马,帽子甚至成为合法公民的象征,可见头部饰品的重要性。而在古时候的中国,帽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它除了装饰作用,又能遮风挡雨防晒之外,更多的时候都是为了辅佐其它意义而出现的。

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子女在观念上有了新一层的增进,虽然贵族阶级社会还是很严重,但是对于当时的风气而言,“礼”的重要性,最终成就了帽子在中国粉墨登场。都知道中国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需要举行冠礼,就要戴帽子,表示自己成年了,那帽子究竟对古人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一、 帽子的发展

“冠者礼之始也。”——《礼记》

帽子的重要性,从中国古代成语中也能体现,比如衣冠楚楚、华冠丽服、怒发冲冠。这其中的冠字就是帽子的意思,当然有时候也可以充当头名的意思,但大多数时候,冠就是帽子的意思。

最初的帽子在形状上,就如同现代毛巾一般,就是搭在肩膀上的布;这一点的佐证,可以参考顾野王的《玉篇》:“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后人着之头”。

古代人如此热爱戴帽子,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冠礼。为什么礼记说冠礼是众多礼仪的起始,具有这么大启下的意义?主要原因就是冠礼在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熏陶,正是因为冠礼的重要性,所以才体现了帽子的重要性。

从周朝开始,奴隶社会达到鼎盛时期,纺织业得到了发展,此时的巾上有了涂漆,变得好看起来。到了春秋时期,比如孔子的诸多画图中,都可以看到孔子头上的“布巾帽子”,大概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流行的帽子款。

帽子作为周朝冠礼的必须物件,步骤之繁杂,真的让人眼花缭乱,从数十天前就需要准备,还有亲戚、正宾、赞者共同参与。

周朝以后,后代也觉得“冠礼”应当成为一种精魄被延续下去,于是乎在春秋时期得到了绽放。古人们因为需要长时间的劳作,总是会出汗,只能用布来为自己擦拭。

由于当时的自然环境、防沙措施各个方面都处于开发阶段,这块布的使用方式就变得多种多样,渐渐的变为抵挡太阳,从肩膀上搭着,最终变为遮盖在头上,但终究还是布。

后汉书上还有关于远古帽子的记载,是用兽皮缝制的戴在头上,跟许多动画片上原始部落人的造型差不多。具体可参考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大概7500年,这件陶盆上绘画的帽子,颇具神秘色彩,这是一眼万年的艺术,让人不由得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帽子作为远古时代就存在物件、作为礼的初始、作为古代男性可以成为顶梁柱的见证物件;这是一个逐渐在加意义的过程,后来“帽子”已经成为标识作用,许多正式服装都是以冠来命名。

在古代,戴上帽子参与到重要场合,能够表示出自己的尊敬。其次就是表示自己作为一个成年男性对家庭可以负责任,如果一个古代男子不常戴帽子,那一定是不合乎礼仪的人,脱节社会的人。

而在现代,中国人依旧“重冠”,你可以看到各种正式场合中的公务人员,许多服务行业里戴着帽子的服务员,这都是历史潜移默化的作用。帽子流传至今,以“礼”的方式还存在现代社会,体现了礼仪之邦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视。

二、权利的象征,推动了帽子的佩戴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史记》

怒发冲冠这个词,就是说蔺相如齐的头发把帽子顶起来了,虽然形容的有点夸张,但可以见得,帽子作为权利、地位的体现。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只不过在当时权利的标识,没有后来那么细致而已。

除此之外,在岳飞的著名诗词《满江红》开篇就是怒发冲冠,清初吴伟业的《圆圆曲》词中还是有怒发冲冠。就单单这一个词就连接了三个朝代,可见这帽子作为权利的体现,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就没断过。

在中国的各个古装电视剧中,帽子一直是很多大臣必不可少的装束,这除了一部分是受“冠礼”的影响,另一部分当然就是权力的体现与标识。

在权力上的标识可以参考电视剧中,许多大臣们在上朝的时候戴的乌纱帽。“乌纱帽”就是帽子在古代权力的象征,从东晋开始,这一流行,就流行了千年,直到满清才废止。

东晋开始,乌纱帽就成为了古代正式的“官服”。上朝的大臣们为显现出自己对于皇上的尊重、对于礼仪的重视,只要在官府中就不许脱掉乌纱帽。

直到明朝,乌纱帽有了诸多细节的体现,比如明朝皇帝的乌纱帽就要做的最富丽堂皇,要用十二辫,以金线缝制而成,体现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于其他的官员头顶上的乌纱帽,按照辫数的不同分等级,一品有七梁,八九品就只有一梁。对于一品官员,还有貂蝉笼巾的元素参与,一品以下的就没有貂蝉笼巾的设计了。

老百姓们当然不能戴乌纱帽,但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地位与尊贵,富有人家的帽子当然是能往富丽堂皇设计,就往富丽堂皇设计,只要不超越皇帝、不触碰当朝法律就可以。

三、 帽子的发展形成诸多款式

“臣尚书邕免冠顿首死罪。”——《巴郡太守谢版》

既然帽子那么重要,作为平时男子的装束,是不是也有很多款式。其实每个时代的帽子设计都不一样,流行款也不同。

唐宋时期手工业的发展,间接带动了帽子的制作,直到清朝的帽子种类繁杂,史书记载的就不下数十个,可见古人对于帽子的偏爱与流行,带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隋唐时期的帽子主要还是以幞头为主,这种帽子就是包头的头巾。在唐朝的各种人物画中都能看到,而在隋唐演义电视剧中的幞头还原的就不错,唐朝男子也爱美,幞头就是为了美的打扮。下面的剧照中,这几位王侯将相头顶上的东西就是幞头,当然每个人还用了发簪。

宋朝时期,是帽子发展的关键,由于手工业的飞速发展,让人们发现了更多可以替代巾的材质,所以在宋代时期帽子就不再是巾的形状,已经是纯粹的帽子。

宋朝的帽子也出现了许多样式,比如两角伸长的幞头、角呈弯曲形状的幞头、交角的幞头,反正帽子类型就是百花齐放,为之后帽子材质的变化、功能性的改动做了铺垫。

元代的帽子就开始分季节性了,冬戴暖帽,夏天顶着箬笠。当然斗笠早在中国的《诗经》就有所记载,不过真正得以发光的还是元代美观、时尚的鸾林斗笠。

到了明朝之后,元代的各种章程规定自然就被废除了,明朝力求恢复汉族人的流行风向,也就是之前说的貂蝉笼巾与乌纱帽的设计。

清朝流行的帽子款式就更多了,有礼帽、凉帽、冬帽、便帽、小帽等等,种类非常多,甚至比现在市面的都多,材料也非常的有讲究。清朝已经开始使用动物皮毛作为装饰,与现在差不多,清朝最贵的还是貂毛,其次才是狐狸毛等等。

帽子的种类发展大致就如上,虽然每个时代流行的帽子款式不一样,但是官员们、在乎礼的男子们,生活中几乎都会佩戴帽子。帽子从周朝开始流行,一直璀璨到清朝,是社会风尚的标志物,不得不说影响力之远。

最后,帽子作为一种服饰,一直以来都被我国各个朝代作为“礼”而推广,在周朝之后,帽子的实质意义就不完全是一种装饰品了,更多时候帽子充当的是社交、地位、意义。

除此之外,帽子的功能变化,是在宋朝以后,才有了各式各样,防晒、抵御寒冬、装饰性足的帽子出现。在不断地文化传承中,帽子俨然成为中国古人们的装束规范,礼仪标准,源远流长至今。

从覆满神秘色彩的陶盆到“冠礼”的推崇,帽子在历史片段上就一直占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发展片段,更有着别样的意义。

在后代的不断改良中,那一块披在肩膀上擦拭汗水的毛巾,最终形成头顶上的四角、草帽等多种样式,帽子也星光熠熠的在历史上,成为历史文化里独特的一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