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英语交际性功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语言表达交流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够带着学习问题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这些年的职高英语课程教学中发现,运用任务式合作探究模式来优化教学过程,能在激活学生学习认知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发挥群体的智慧力量,深入理解课程表达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整合知识要点,设计层次式学习任务

英语教学是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承和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接受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语言使用规则。根据课程学习知识点来优化整合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理解感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认知体验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多整合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其课程知识要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体现“重点性”和“差异性”,即要求学生能够在围绕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了解学习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同时,任务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差异,注意设计相应的学习思考探究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各自的发展区域范围内自由学习和提高。在整合这些知识要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紧扣相应的目标,做到围绕难点,设计由浅入深的思考探究的题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到有效吸引,帮助学生拓宽认知感悟思维。像在职高英语的“Reading”教学环节中,可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引导的思考题目,通过自主阅读和探究形式来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围绕“What’s the main idea about the article?”和“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来作为学习任务的引子,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达交流。同时,建议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学习任务来深化课程理解感知,以增强自己的认知体验。 

突出表达交流,鼓励多元化讨论交流

多给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表达,不仅能够凸显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更能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感知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也会为课堂教学过程增添学习的轻松氛围。

注意发挥师生之间的角色,引导交流合作,就是要发挥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互动作用,要求学生能够在师生对话、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学习形式引导下认真表达,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探究场景。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交流的轻松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大胆交流。同时,教师要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多深入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过程中,与学生就学习任务和语言表达交流来探寻认知感受。另外,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课本剧表演、故事演讲等形式来活化学习内容,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学习空间载体。 

多元化的合作交流,更能够体现互动探究的运用的价值意义。这样的交流,能够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学习,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氛围。例如在一篇题为《School life》的阅读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Which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best?”和“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来互相表达交流。建议学生能够就“Why the school lif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来主动表达,并建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同桌对话的方式来表达,以帮助学生增强认知感悟。

围绕发展创新,提高综合性语用技能 

让学生建立在合作探究基础上的认知感悟更具有全面性和深度。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导向,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思维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水平。

根据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注意围绕学习内容知识的内化生成性来适当拓展延伸。可要求学生运用总结反思来归纳学习任务的探究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运用改写、扩写等形式来表达文本的主题大意,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语言知识积累;运用讲故事、英语沙龙、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载体,让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体现。同时,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总结反思,让学生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技能。 

总之,将任务合作探究模式运用于职高英语课堂教学,对活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围绕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交流、师生对话等方式加强合作,能使学生在增强学习认知体验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2
作为一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实践者,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注意和把握。
一、值得教师注意的方面
要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宣传工作,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乐于合作,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去教会他们合作的方法,培养他们合作的技能,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快乐、体验成功。
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小组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等要素作好充分的考虑。既要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和顺序性,又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以及个性差异,力求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地进行。既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又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启迪思维,锻炼合作技巧,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
教师不仅是小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还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同时,加强对讨论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教会学生怎样通过合作学习,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尤其要加强对学习困难生的指导,给予他们和优秀生平等的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其他组员帮助困难生。教师还应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并用眼神、点头、微笑等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和认可。还要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及时捕捉他们的思想火花,积极引导他们学会与别人交流,友好相处。
二、分组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分享来实现知识技能的习得和情感的培养的,因此分组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分组前,教师要十分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分组时,教师要确保组内成员在各方面有一定的层次。应既提倡自愿组合,让学生能“类聚”而畅所欲言,又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强弱及其各自的特长,使他们在活动中互助、互勉、互爱、互尊,各展其长,敞开心扉,从而形成信息互补、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技巧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协助的精神,发展他们积极向上、民主科学的良好心理品质。另外,分组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学生与不同的对象交往与合作,为顺利开展合作学习提供最基本的组织保障。分组后,教师还要确保组内成员各有分工,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以便明确目标,各司其职。如:让成绩较好的、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来负责组织管理、主持小组学习的活动;让字迹端正、工作负责且单词拼写能力强的学生担任记录员,负责记录好每次活动中各个成员的工作安排及所获的信息等等;让平时发言积极的以及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的活动情况和合作学习的结果等等。同时,不同的角色必须经常轮换,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避免少数学习困难生的依赖性同时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
三、选择话题时值得注意的方面
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合作话题的选择密切相关。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上台表演,有的内容却只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此时,教师要遵循话题的关联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拓展性、趣味性、生活性和启发性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要说并有话可说。
同时话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解决此话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一个学生能完全具备的,而是需要组员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的。话题也应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知识存储,充分运用所学知识,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时间分配上值得注意的方面

时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去探究、讨论、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去解决一些难题。同时,教师又要注意灵活地、适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把握好活动内容的难易度,监督调控好小组活动,避免出现“冷场”或虎头蛇尾的现象,确保小组活动的高效率、高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固然重要,但必须经过老师和学生不断尝试与实践,才能不断发现更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或者发现更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希望我校师生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注意,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程,看起来花哨,要务实,确实有效,师生能从中真正收益。写好课后反思,及时查找问题,总结得失及今后改进的地方,确实把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搞好,有成效,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