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李世民为“唐太宗”

如题所述

谥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后人对他们的称谓,比如汉武帝、光武帝、隋炀帝,皆以““帝”称。庙号在唐以前则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称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其余的称帝。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可见,在唐以前,每个皇帝都有个谥号,但未必有庙号。而在唐以后,皇帝的谥号逐渐加长,人们更多称呼他们的庙号。一般开国皇帝都叫““祖”,第二个皇帝则称“太宗”,如李渊称“唐高祖”,李世民为其子,在其任上开创“贞观之治”,故称“太宗”。但明朝并不按此例,朱元璋为太祖,而朱棣却不称“太宗”而称“成祖”,大概是因为后世皇帝认为朱棣功绩大,堪称开国皇帝。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以清朝为例:太祖开国立业,太宗、世祖、圣祖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等皆明君贤主。其他朝代如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等则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0
李世民是中华帝国千古一帝,为唐代第二位君主,高祖李渊之次子。出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四岁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说,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以为名。李世民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而且是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为什么叫唐太宗
有功为祖,有德为宗,开国(或复国)皇帝方可称祖。
唐代以前的朝代的庙号很遵循谥法,唐代以后就不那么遵循了。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唐代以后,典制不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
太宗一般指继太祖之后的有德之君,在祭祀时郊祀以祖配天,宗祀以宗(一说以父)祭于明堂配上帝。太宗基本上都不是先君的嫡长子,如汉太宗文皇帝是高帝的第四子,唐太宗是高祖次子,辽太宗是太祖次子,宋、金太宗是太祖之弟,明太宗是太祖第四子,清太宗是太祖第八子,都是用或明或暗的方法,或经历变故,或受拥戴,总之是夺嫡取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