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成因:\x0d\x0a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x0d\x0a  成的通胀。\x0d\x0a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x0d\x0a  冲击。\x0d\x0a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x0d\x0a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x0d\x0a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x0d\x0a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x0d\x0a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x0d\x0a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x0d\x0a \x0d\x0a治理方法:\x0d\x0a  1)财政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x0d\x0a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x0d\x0a  2)货币政策\x0d\x0a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x0d\x0a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7

一、成因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而货币供给增长过快的原因则是外汇流入过多。近年来,外汇流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途径。

外汇流入导致我国的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了大量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回收基础货币,依然无法完全摆脱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其结果,物价上涨就不可避免。

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从供给来说的,从需求来看就是所谓的“有效需求不足”,二者是一个意思。

2、成本推动

生产成本上升是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首先,工资成本上升。中国各地政府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也导致工资成本上升。

其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中国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长,中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也迅速提高。这导致资源价格的上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随着节能减排在全世界逐步得到认可,以及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压力,我国政府对节能减排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企业就得增加人力、物力,这就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四,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对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的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要求也需要增加投入,这就客观上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

二、对策

1、需求紧缩

需求紧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财政性需求紧缩,一是货币性需求紧缩。在需求紧缩的大框架下,需求管理内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以松紧搭配,这跟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没有区别。

2、供给扩张

扩张性供给管理政策是应对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滞涨”的最佳对策。

首先,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比如企业所得税、企业增值税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企业实际得到的利润率,有助于刺激供给。

近年来,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的增长率,意味着资源急剧向政府积聚,政府税收占GDP的比例持续攀升。给企业减税有助于抑制这种趋势,同时也抵消了成本上升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增加了总供给。

其次,加速人民币升值。我国目前对外部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因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我国经济来说,这相当于一个有利的供给冲击。

扩展资料

通货膨胀效应:

1、强制储蓄效应

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是物价上涨。

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入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2、收入分配效应

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因此,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却反而会提高。

这种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这种收入再分配表现为:有利于利润收入者而不利于工资收入者;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国家而不利于公众。

3、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也称财富分配效应,是指由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家庭财产不同构成部分的价值有升有降的现象。实物资产的货币价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金融资产中的股票,它的行市是可变的,但绝非通货膨胀中稳妥的保值资产形式;至于货币债权债务的各种资产,物价上涨,实际的货币额减少;反之,实际的货币额增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货膨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成因:
  1)需求拉上(需求拉上型通胀):总需求的增长速度超出了经济潜在生产能力而形
  成的通胀。
  2)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胀):带来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供给
  冲击。
  3)经济结构的特点引起(结构性通胀):这里会存在一个“看齐”问题,往往那些
  效率低,逐渐衰弱的部门在工资水平,产品价格上要求像那些效率高,迅速发展
  的部门看齐,进行攀比,这种缺乏相应生产成果基础的价格与工资的上涨如果在
  越来越多的部门行业中蔓延开来,将导致结构型通胀。
  4)国际经济传导(输入型通胀):会导致所谓的输入型通胀,也就是我们说的北欧
  模型。主要是指国外的通胀通过国际经济传导引起本国总体价格水平上涨。

治理方法:
  1)财政政策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常表现为减少财政支出,增加财政收入(减少政
  府购买、转移支付;增加税收,提高所得税率等)
  2)货币政策
  遏制通胀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常表现为①央行的正回购(融资)②提高法定准
  备金率③提高利率④提高再贴现率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7-07
形式:(1).通货膨胀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两大类;(2).按物价上涨的不同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极度通货膨胀);按西方通货膨胀学说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原因: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危害:对于市场机制的破坏。这种破坏首先造成了对资源的错误引导;其次导致了对劳工的错误引导。治理:(1).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改善供给: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2).政策主张:降低税率;实施适度融资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货币流通状况;发展对外贸易。(3)入指数化政策: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27
通货膨胀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一国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和一般物价上涨的本质区别:一般物价上涨是指某个、某些商品因为供求失衡造成物价暂时、局部、可逆的上涨,不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则是能够造成一国货币贬值的该国国内主要商品的物价持续、普遍、不可逆的上涨。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治理措施有:
1、控制需求
实行紧缩型政策,紧缩型政策是当前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传统手段,是迄今为止运用得最广、最为有效的政策措施,一般紧缩性政策分为紧缩型货币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
① 紧缩型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因此要降低通货膨胀率,央行可通过减少流通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实现。
公开市场业务和提高市场利率,前者减少经济体系中的存量,后者促使客户用于储蓄,减少消费需求。
② 紧缩型财政政策
紧缩型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的办法,来缩减总需求。措施主要有:减少社会投资支出和增加税收。
2、增加供给
① 减少税收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投资信心,从而带动总供给的增加;
② 减少政府对企业的限制,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3、调整经济结构
通货膨胀的起因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失衡,调整经济结构和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产业的供求因结构失调而推动物价上涨。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智能问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