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网贷不还有什么后果

如题所述

一、网贷没钱还将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先来看看欠 网贷不还 会有什么后果: 1、遭遇罚息和 违约金 贷款不还,首先遭遇到的就是高额罚息,一些金融机构在罚息的基础上,轮梁和还需要你支付一笔违约金,这些费用加起来,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如果不想自己深陷贷款泥潭,无法自拔,还是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 2、信用受损 借了网贷平台的钱,逾期不还,你的信用报告就会留上污点,以后再想申请信用卡、申请贷款,就是难上加难。因为蝇头小利,错失自己的信用财富,其实非常得不偿失。有些人说,我拿的网贷的贷款,这些不会计入央行征信。且不说,现在网贷与央行的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就是在网贷圈子里,也有一套共享的“黑名单”体系,一家不还,别家的贷款也会很难审批。 3、被各种手段催收 无论是银行还是网贷,都有自己的催收体系。初级的会给你发短信、打电话催缴,程度严重一些的,甚至会有催收人员24小时渣扰贴身紧逼,严重扰乱你的工作、生活,一般人可受不了这种“精神压迫”。 4、被起诉,资产可能被查封 也许你“抗压”能力强,觉得以上所说的后果都是毛毛雨,那金融机构也不会跟你客气,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他们也只能拿出“法院”这个秘密武器,用法律武装自己了。一旦法庭宣判完毕,你就算一百个不情愿,也必须得执行“还款裁决”,否则,法院就会依法查封你名下房产,以拍卖所得,偿还 欠款 。 5、情节严重要坐牢 一般来说, 借钱不还 这类事件都属于 民事纠纷 ,不会上升上刑事层面。但如果借款人拒不执行,坚决要当老赖,宁可跑路也不还钱,情节非常恶劣的,法院还会追究借款人的刑事责任,过份严重就会坐牢。 可见,网贷不还是可以 立案 的。 二、网贷诈骗的量刑标准 五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量刑格 贷款诈骗1万元以上不满1.4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1.4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6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量刑格 (一)贷款诈骗腊盯4万元以上不足5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有“其他严重情节”。贷款诈骗4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8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⑴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行贿 ,数额较大的; ⑵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⑶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⑷提供虚假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⑸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二)贷款诈骗5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五年;每增加3 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第一项规定情形之一,刑期增加六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量刑格 (一)贷款诈骗16万元以上不足20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贷款诈骗16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 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情形之一,刑期增加一年: ⑴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⑵携带贷款逃跑的; ⑶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二)贷款诈骗20万元的,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每增加前项情形之一,刑期增加一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4
一、正面回答
后果都是根据自身态度以及行为逐渐演变的,并不十分绝对,只是可能有以下这些。
二、具体分析
1、产生逾期罚息。
超过还款日当天24:00未还款,就会开始计收,所以这是还不上钱会发生的第一个直接后果。
逾期罚息=逾期金额*罚息日利率*逾期天数,罚息日利率通常是正常日利率的1.5倍,若一直还不上钱,那么累计的逾期罚息就会越来越多。
2、个人信用受损。
一是借款人在网贷机构处的信用所剩无几,二是逾期记录上报给央行征信中心后,个人征信报告上会产生信用污点,以后再要申请其他借贷时,就会被别人看见,从而阻碍贷款审批。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个人征信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逾期欠款结清之日起会持续保留5年,5年后才会取消展示,所以这个负面影响是比较长久的。
3、取消借贷资格。
之前申请的借贷已经还不上钱了,说明借款人信用不好或者压根没有还款能力,已达不到贷款机构的借贷审核标准,所以被取消借贷资格就是紧接着会发生的后果。
取消借贷资格,只是让借款人无法继续借钱,但偿还逾期欠款还是能正常操作的,这是网贷机构进行风险控制的正常措施,以达到及时止损的目的。
4、面临持续催收。
催收其实也一套流程,一般来说是。
逾期初期先发短信,提醒逾期金额有多少,需要尽快还清欠款。
然后就是电话催收,确保联系到借款人本人,沟通何时还清逾期欠款的问题。
若联系不上本人,就联系借款人提供的紧急联系人,这样亲朋好友可能都会知道自己的逾期情况。
若借款人还是一直躲避,不愿还清逾期欠款,那么还有可能发生上门催收的情况,给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状态造成很大影响。
5、面临被起诉的风险。
一般是在前期所有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才会发生,贷款机构只能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才能追回自身利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正式起诉之前,有些贷款机构还是会对借款人抱有一丝希望,先发一封律师函,由律师严肃说明借款人的违约责任以及需要承担的逾期后果,并向借款人打个预防针,提前告知一声起诉事由。
6、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种情况是发生在法院判决后,借款人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已生效的法律文书,就有可能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然后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等方式公布出来,让全国人民知晓,以示信用惩戒。
7、被限制高消费。
一般是由贷款机构申请,经法院审查决定,向被执行人也就是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借款人发出的限制高消费令,比如出行不允许坐飞机、子女不允许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不允许购房购车、不允许旅游或度假等。
8、情节严重还有可能坐牢。
情节严重是指借款人隐藏、转移、损毁被依法扣押或查封的财产,或者为了躲避还款而伪造证据、实施贿赂,再有就是通过殴打、侮辱等方式来报复、伤害执法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被拘役或判刑坐牢。
其实事情本不必要发展到最严重的那一步,完全取决于借款人自己的选择。
比如逾期前就想办法按时还款、被起诉前就与贷款机构协商好还款事宜、被法院判决后按要求履行生效文书义务等。
现在有很多能提供网贷记录查询的网贷大数据系统,可以在“贝尖速查”查询到网贷申请记录,申请平台类型,是否逾期,逾期金额,信用卡与网贷授信预估额度等重要数据信息等。
三、网上借贷还不上钱有什么办法?
常用的办法有四种。
1、找亲朋好友借钱还
亲朋好友间多少有些情分,不会像贷款机构那般计收逾期罚息,不会上报央行征信,只要自己不是太过分,也不至于闹上法庭,所以利用亲朋好友的钱暂时过渡一下,也是一种解决办法。
2、变卖一些高值资产
比如房子、车子、贵金属首饰等,虽然不是现钱,但也是自己名下的财产,自己变卖总好过将来被法院强制执行后变卖,只要能够还清逾期欠款,解决眼前问题,这些东西以后还能慢慢挣回来。
3、主动与贷款机构协商
贷款机构的目的是收回欠款,借款人的目的是需要多一些的还款时间,两者并不冲突,只要借款人能积极面对,主动沟通协商,双方之间还是极有可能达成一致的。
比如将原来12个月的还款期限调整为24个月还款,这样既能减轻借款人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又能让贷款机构多收回一些贷款利息,也是一种方法,就看贷款机构是否同意了。
4、努力工作赚钱还款
除了本职的一份工作收入以外,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做份兼职,平时生活再节俭一点,慢慢的积少成多,之前还不上的总有一天能还清,关键是不要一开始就打退堂鼓。
比如网上借贷10万还不上,虽然看上去很多,确实显得有些无能为力,但又不是一定要一次性还清,可以将其细分为50个2000元,或者20个5000元,这样就会比较有盼头。
第2个回答  2022-12-30
一、网贷逾期一直不还会怎样

1.自逾期那一天起开始计收罚息,一直到欠款全部还清为止。而拖欠时间越久,罚息就会越积越多,届时借款人的还款负担也会越来越重。况且有不少贷款平台收取的罚息利率会较正常借款利率有所上浮。

2.逾期情况会被系统报送大数据,在其中留下不良记录,有的平台或其放款机构接入了央行征信,还会上报央行征信。而一直不还款将导致大数据(征信)上留下连续逾期信息,个人信用势必会严重受损。

3.贷款平台会时不时发短信或者打电话进行催款,有的还不只联系借款人,可能会联系借款人的家人朋友,甚至有的会上门进行催款。

4.若贷款平台见多次催款都没反应,甚至联系不上人,而欠款金额又不低的话,为了收回款项,还可能向法院起诉。

5.信用因逾期受损后,后续办理信贷业务将会受到阻碍,在信用修复好之前基本很难成功办下信贷。

二、民间借贷如何防范风险

1、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款凭据

借款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有些时候因为顾及人情或者面子,未要求借款人写下借款凭据,借款人诚实守信还好,万一借款人不按照约定履行还款义务,甚至逃避债务的,借款人往往因为没有借款凭据而变得很被动;因此,借款时要求借款人当面写下借条,并写明借款人、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

2、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前最好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财产情况、个人信用等情况有一定了解,对其还款能力有一定的判断,盲目信任而借款,容易埋下借款有去无回的风险。

3、尽可能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

较大金额的借款,最好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质押或者由有经济实力的人提供担保;大额借款风险更大,有相应的担保,还款也更有保障,可降低风险。

4、要求借款用于合法用途

千万不要因为蝇头小利,为了借款人的高额回报所诱惑,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应合法,对于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赌博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应当明确拒绝,非法的债务不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