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问了关于眼底出血这个问题怎么来处理?

如题所述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症。眼底出血以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主要是毛细血管内膜损坏,渗透性增加,使血液渗出;其次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多发生在局部或全身病变,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血液粘稠增高、静脉血流迟缓或滞留、静脉血栓、静脉壁的炎症等;由动脉方面发生的出血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壁局部粥样硬化或血管栓塞等情况。引起眼底出血的眼病很多,常见的有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老年性黄斑盘状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高度近视黄斑出血,还有外伤性眼底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以及肾性视网膜病变、白血病、贫血等引起的眼底出血。
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预后及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视乳头、视网膜上的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力。如果出血位于黄斑部或累及黄斑或出血量多,血液进入玻璃体内,视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预后不良。所以,如果发现有眼底出血,一定要至医院仔细检查,确诊是什么病,以便对症治疗。
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常引起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眼部严重并发症,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可导致失明。视网膜动脉属终末动脉,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间的联结为紧密的封闭小带型,血管内物不能进入视网膜,形成血———视网膜屏障,视网膜血管是自动调节。无论全身或眼部的病变,当破坏了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就会产生异常的血管反应,使血管及其屏障功能受损而产生病变。
目前认为,眼底出血的病因有(1)机械性阻塞,如血栓(2)炎症性疾患或免疫复合物侵犯血管壁,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盘血管炎。(3)全身性血管病和血液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视网膜病变。(4)视网膜血管异常,各种不同的病因导致相同的病理损害,如视网膜出血、渗出、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5
眼底得出血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外伤或者病变等其他原因都可以造成眼底出血,建议应该去医院眼科做进一步的检查,用药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眼底出血的情况。一般使用激光治疗,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才行,除西医治疗外,可以考虑中医中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3
1. 视网膜静脉阻塞(俗称“眼睛中风”)

眼睛中风是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造成的,高血压等病患者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形成静脉血栓,引起视网膜广泛的出血、水肿和渗出等病变。图中的患者问的就是这种情况。

由于病变部份视网膜缺氧,可继发新生血管病变,进而导致玻璃体出血,还有部分患者可因新生血管膜堵塞前方角而引致眼压增高,发生继发性青光眼,以上这些都有机会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如果及早发现,通过控制血压,同时眼内注射特别的药物以及激光治疗,患者是有机会避免视力受到损伤的。

2. 视网膜动脉阻塞

高血压也是视网膜动脉栓塞的危险因子之一。这一眼疾发作起来十万火急,尤其是中央视网膜动脉栓塞,一旦发生阻塞,视网膜的氧气供给和营养会被立即切断,视网膜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受到损伤甚至死亡,患者视力会立即迅速下降甚至失明,若不及时治疗,就有终生失明的可能。
第3个回答  2019-12-20
看出血情况,如果出血量少,可以药物治疗,如果出血量多的话,就只有手术治疗。一般出血发现后观察期是一周,超过一周没有吸收,就需要激光或者手术治疗了。
第4个回答  2019-07-14
出现眼底出血后第一点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和精神紧张,做好血压、血糖等的控制。目前现代医学采用激光疗法、纤溶制剂、
抗血小板聚集剂等方法治疗,这些疗法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恢复视力远不理想。一般采用激光疗法,以及选用止血剂、
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