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制度源远流长,为何被废除,究竟是谁制约了谁?

为何被废除,究竟是谁制约了谁?

丞相制度被废除主要是因为制约着皇权,不利于中央集权。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从秦朝开始就有丞相制度。丞相制度最初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能够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帮助君主处理国家大事,毕竟要治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只靠君主一个人是行不通的,所以这个制度一直延续了下去,很多个朝代也都在使用。




一直到朱元璋时代,丞相制度被废除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勤奋,每天只睡觉几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全部来处理国家大事,所以朱元璋觉得丞相职位没有什么用处。而且丞相有着很大权力,君主在做决定之前都要询问丞相的意见,大大制约着君主行使自己的权力,朱元璋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最后废除了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本来是帮助君主分担责任的,毕竟像朱元璋这么勤奋的君主是少之又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但是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丞相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如果君主的势力弱的话,丞相能够行使的权力会超过君主,大大的制约了君主,所以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是后面的君主可没有朱元璋这份勤奋,虽然没有了丞相,但是总要有人来替自己分担一些事务。在清朝的时候就建立的军机处,军机大臣就有权处理国家大事,其实就是丞相制度的替代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9
是明朝朱元璋废除的,因为经历了胡惟庸的事情,朱元璋有点怕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2
丞相制约了皇权,让皇权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所以要废除掉的。
第3个回答  2019-11-19
因为朱元璋觉得不需要丞相这个职位,所以就废除了,建立了一个内阁。
第4个回答  2019-11-19
是朱元璋废除的,因为朱元璋的控制欲非常的强,不想大臣来分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