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希特勒不把军队拿来进攻苏联,而是进攻欧洲会如何?

如题所述

可能取得短暂的胜利,攻陷欧洲大部分的土地,但是最后的结局是不会改变的,德国必将会是战败国,德国发动的是一场侵略性的战争,这种非正义的战争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反抗,无论如何都不会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是战争属性的问题。

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转而进攻欧洲已当时的欧洲情况来说,剩下了英国,而英国又是孤悬的,英国在敦刻尔克撤退后力量是英国最虚弱时期,德国要是把进攻苏联用的物资拿来加强海军,切断英海上航线,保护陆军横渡英吉利海峡,有50—100万陆军登录英国。欧洲之外,很容易被德国轻易的拿下,之后整个欧洲都会成为德国的国家。骄傲自大的希特勒还是会转而进攻苏联,第二次大战可能会打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结局是不会改变的。

苏联其实很谨慎,之前已经和德国签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的原因是法英苏之间存在矛盾。德国放弃进攻苏联,集中对付英国。我判断刚起步,开始工业化的苏联是不会插手的。当然也不具备能力插手,苏联的现代意义的军事工业是在受到德国打击后在乌拉尔工业区,远东发展起来的。

如果二战德国不打苏联,苏联也会向东欧地区拓展影响力,这种历史惯性在沙俄时期就已经很明显了,二战前二战后苏联的战略重心都在欧洲,所以不管德国打不打,苏联都会打过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鄙人以为阿道夫.希特勒不把军队进攻苏联,见好就收。欧洲会发生如下事情:

1、驱虎吞狼,引火烧身

纳粹德国的兴起,同英、法列强的绥靖政策关系莫大。英、法希望,德国能在对苏联的争斗中,和苏联两败俱伤。最好让苏联解体,而德国回到中世纪的列国时代。所以从这种角度看,绥靖政策就是驱虎吞狼,让纳粹德国,可以为之火中取栗

可是复兴的德国,又如何甘为他人做嫁衣呢?所以一旦德国纳粹将德国带向战争,那就意味着德国要借着,英、法列强的妥协,极大的发展。并且要在英、法回过味,对苏联获得最大的利益。进而收拾英美。可纳粹德国,却先击败法国、强迫英国,致使英法引火烧身。而纳粹可以专心对付苏联这头巨熊了

2、芳兰当户,对分德国

其次,但是苏联也不是个软柿子,强大的国家实力。让它始终采取主动防御的国家安全策略。从一战结束就对德国,保持着战略警惕。尤其是对分波兰。控制波罗的海等,早就在谋篇布局,争取了德国的战略主动

因此从此看,如果阿道夫.希特勒勒兵苏联,那么苏联就会,联合被引火烧身的英、法对分德国。因为纳粹德国对于英法等列强来说,失控了。所以芳兰当户,英美不得不除。于是德国将变成英法美苏的战略缓冲,两股势力各却其利,岂并不更好。就像冷战时的那样

3、盟友不干、日意逼迫

再有就是纳粹的盟友,日本和意大利,以及其仆从国,也不愿意看到,纳粹德国的停滞不前。因为它们还有自己的利益牵扯着德国的战略。所以即便纳粹德国见好就收,也一样要被盟友裹挟。将世界大战打下去。

第2个回答  2020-09-19

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这种扩张并没有引起英法之间的强烈反对。当他攻击波兰时,英国和法国无法忍受并向德国宣战。尽管这次英法没有做任何事情,但双方都处于战争状态。希特勒必须与法国抗争,如果他不参加比赛,则必须抗击法国。希特勒赢得了西欧并击败了法国。这时,他实际上有两个敌人,一个是英国人,另一个是苏联。

当他击败法国时,希特勒并不疯狂。他知道目前最好的结果是与英国人谈判。但是,英国不同意希特勒。实际上,希特勒不想太多。他承认他会没事的。德国的地位夺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所失去的一切。但是,丘吉尔对此并不赞赏。希特勒的气猛烈地跳了起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不征服英国,英国将继续与德国作战。

这时,东方的苏联并没有闲着,开始吞并了。苏联军队已经到达德国边界。这时,苏联入侵德国太容易了。准备入侵德国后,德国几乎向苏联方面开放。苏联不是德国的朋友或敌人。这是非常模糊的,但是可以确定这是一种威胁。既然是威胁,那么要解决这个威胁,这就是希特勒的性格。

法国的大战结束后,希特勒对和平问题考虑得太多,结果没人允许。希特勒想管理他拥有的一切,但这不是他本人,英国仍然在那里,苏联仍然在那里,欧洲只有一个派系。那是他自己。

第3个回答  2019-09-22
既然都是假设,那么我们也就假设一下,如果希特勒没有进攻苏联,转而进攻欧洲已当时的欧洲情况来说,剩下了英国,而英国又是孤悬语,欧洲之外,很容易被德国轻易的拿下,之后整个欧洲都会成为德国的国家。骄傲自大的希特勒还是会转而进攻苏联,第二次大战可能会打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结局是不会改变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北方说,希特勒的经济不可持续,比方说他的管理模式不可持续,比方说他军队是有限的。所以历史还是原先的历史,继续前进,仅代表个人观点。
第4个回答  2019-09-24
应该会占领更多的领土,因为连当时的法国都战败了,希特勒应该可以把欧洲拿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