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如题所述

这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所体现,表现了刘禹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而颜回在《论语.雍也》中就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也是同样体现了他的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扩展资料

《陋室铭》创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陋室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09
一、态度:刘禹锡的《陋室铭》陋而不陋; 颜回则是乐在其中。

二、精神:《陋室铭》表现了刘禹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而颜回在《论语.雍也》中就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是同样体现了他的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
三、两人简介:
1、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这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有所体现,表现了刘禹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而颜回在《论语.雍也》中就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是同样体现了他的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5-31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小说免费读完
第4个回答  2018-03-01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