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里的那句口诀是什么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蜡,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水银癍,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是不是这句??

口诀:

发丘印,摸金符,山卸岭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冥具,龙楼宝殿有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

竖葬坑,匣子坟,山卸岭绕着走;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剧情:

《鬼吹灯》的故事情节围绕一本家传的秘书残卷展开,讲述了胡八一、王胖子和Shirley杨三位当代摸金校尉,为了解开部族消失的千古之谜,利用风水秘术来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从而寻找失落的龙楼宝殿的故事。

《鬼吹灯》设置悬念,但故事结束前都会有一个逻辑性的解释,能够自圆其说,主线顺畅清晰,但不足是结构单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4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诀;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斑,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竖葬坑,匣子坟,搬山卸岭绕着走;赤衣凶,笑面尸,鬼笑莫如听鬼哭。

鬼吹灯是一个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险故事,以一本家传的秘书残卷为引。

小说中作者首创历史上四大盗墓门派——摸金、卸岭、发丘、搬山,其中摸金是技术含量最高,规矩最多的门派。“人点烛,鬼吹灯”是传说中摸金派的不传之秘,意为进入古墓之中先在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才能开棺,如果蜡烛熄灭,须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

相传这是祖师爷所定的一条活人与死人的契约,千年传承,不得破。

扩展资料

鬼吹灯中盗墓的派系

摸金校尉:摸金的雏形始于战国时期,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门人有摸金符。

发丘将军:又名发丘中郎将、发丘天官、发丘灵官。到了后汉才有,与摸金同出一脉,其手段和摸金校尉几乎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一枚铜印“发丘印”。

搬山道人:始于西域孔雀河双黑山流域,其辈皆同宗同族。本为扎格拉玛后人,搬山者善独门“搬山分甲术”,此术可细分为“搬山填海术”并“分山掘子甲”两门,合称“搬山之术”。平时用道士的身份伪装,以“搬山道士”自居,以寻找“雮尘珠”为己任。

卸岭力士:始自汉末农民军盗发帝陵,众力取利,分赃聚义,人数少则成百、多可千数。平日分散,各自为匪为盗或为官军,盗墓者中半官半匪者皆属此辈,彼此间有消息相通,中有盗魁,一呼百应,逢古墓巨冢,则聚众以图之。

其行事不计后果,大铲大锄、牛牵马拽、药石土炮,无所不用其极,其辈所盗发之冢,即便斩山做廊、穿石为藏、土坚如铁、墓墙铜灌金箍,亦皆以外力破之。

观山太保:少数人组成的不为人知的盗墓门派,起源于明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鬼吹灯

第2个回答  2017-09-19
发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岭寻龙决;
人点烛,鬼吹灯,勘舆倒斗觅星峰;
水银班,养明器,龙楼宝殿去无数;
窨沉棺,青铜椁,八字不硬莫近前

发丘天官的印(据说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摸金校尉的掘子甲,搬山道人和卸岭力士,四大盗墓体系,寻龙诀一般是指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这句话应该是为了押韵。
人点蜡烛,鬼吹等,指的是摸金校尉的祖训,东南角点一支蜡烛这个典故。堪舆之术和天星风水都是讲风水学的,应该是说摸金校尉的知识很广,而且专精风水。
水银斑(一般是指古人身体防腐灌注在身体中,后形成的一种特殊尸斑,也有明器上有的。)养明器(养冥器,这个滋养冥器)龙楼宝殿去无数还是形容摸金校尉的无所不能。
窨子棺(阴沉木造的棺材防腐很强),青铜椁(一般是棺材外面套的棺椁,防止有尸变的尸体跑出来,古代这个应该有镇邪的功能吧。)八字不硬莫靠前,是指人生而有一定命数,若是八字轻压不住邪祟就会被害,八字过硬才敢倒斗。
第3个回答  2014-01-08
千里寻龙,求之左右,顺阳五步,阴从其一
第4个回答  2014-01-08
对,就是书背面写的这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