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问求解

如题所述

澄迈县第二小学 王一帆现在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问;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提出问题这把钥匙是何等重要啊!一直以来,教师们都鼓励学生提问题,期待身边围着一群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的学生!的确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的越多,钻的越深,理解的也就越透彻。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学生对哪门学科感兴趣,问得越多,思考得越多,哪门学科一般学得就比较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谈得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说,善不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我们要让学生敢问、善问,这是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及乐学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以此来促进有效教学,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在一支贪生怕死的军队中服役,最勇敢的人也往往会失去勇气。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的竞相提问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放开胆子敢问,学生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思考提问的人也会大大增加,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得以提高。可见,良好的提问环境对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至关重要。那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我们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想问。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如我上<薄公英这课时,我先播放一段投影:(美丽的田野上长着许多薄公英)伴着音乐学生们看得兴趣盎然,这时我乘兴问:看到这薄公英的种子,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这些种子会飘到什么地方呢?有的说:种子怎么长成薄公英呢?还有的说:薄公英的种子飘到哪都可以生长吗?各种意思的问题都冒出来了。薄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天下随风飘荡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总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事实上,课堂中老师的提问全都解决了,并不等于把学生的问题都解决,只有适当地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才能让我要问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要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易问。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丰富多乐多的生活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
教学要从丰富的生活中提取资源,建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学了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何做到这点呢?例如: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要将文本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让学生得到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我曾经听过这样的一节口语交际课《学会申诉》,为了让学生能提出我们该怎样向有关方面申诉的问题,师引导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我们的合法权益随时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如果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们应该学会申诉。对于申诉,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一听激动了,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说:有一次我在学校被高年级学生拦着要钱如果不给就打,这情况我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诉?有的说:有一次上课我讲话,音乐老师就拿棍子打我的头,我应该向谁申诉?有的说:我姐姐初中没有读完,爸爸非要她回家帮忙干活赚钱。这时,学生提问就容易多了,从而也打造了一条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阳光大道。三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问。常言道,提出问题是成功的一半,而解决问题则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有时我会创设一些情境如: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充当老师,并指定其他学生回答甚至帮老师问答问题,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我当场加以解决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我要问的优越性逐步体现,进而提高他们提问的主动性,以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
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使其敢于提问
平时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气堂,教师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设计问题,学生不过是按部就班地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中,长期没有疑问可质疑,对结论都深信不疑,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所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至关重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表达、学会表达。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是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二是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是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同学瞧不起自己。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最主要的就是要努力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例如:
我在上口语交际课《这样做不好》时,我让学生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说说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他们?我有意提问了班上情绪很容易紧张而说不清楚话、胆子比较小不敢在公共场合提问、还有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几个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我让其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下课后我再继续让他们在课外补问,让他们把所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另外,我在上每节新课前都会布置学生先去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学生将会在竞争的氛围中消除思想顾虑,大胆质疑和发问,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得以提高。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当然如果一味让学生质疑,学生由于受知识的局限,往往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会偏离主题。我们教师要让学生乐问、善问,除了要以积极的态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质疑环境和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以此来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外,还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善问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平时注重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去发现问题。与此同时,还大力启发学生会说,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场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倘若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的巧、问的精、问的新、问的有思维价值。另外是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问能力。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文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这既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俗话说: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题能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非常有趣或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在学生接触不少课文后,我们可以常常这样问学生:同学们,你们一看见这个题目都想知道什么呀?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经常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提问能力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如:教学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在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之后,可在看字下面加上一个着重号,然后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当你们读到‘看’字时脑子里会产生什么疑问?一石击起千重浪,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提出:‘我’多想去看看什么?有的问:老师,‘我’想去什么地方看看?这时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引导学生围绕题眼提出的疑问,然后围绕这几个疑问进行分析解疑,这样学生既乐于参与,又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何乐而不为?
诚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以促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不仅仅有这些。但不管是哪一种途径,只要是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提问,乐于学习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我们都应因地制宜地利用好它来为课堂教学服务。让课堂教学的效能真正发挥出来,使学生们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与发展。唯有这样,我们所长期追求的有效教学才能又多了一份强劲推助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