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的样子一般怎么描写?最好有图

如题所述

修罗,是阿修罗的略称,阿修罗是梵语asura的音译,在佛学中,其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释义
  1.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最初为善神,后又转为恶神之名。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经常战斗,故后世亦称战场为修罗场。战斗结果常以修罗失败收场,而后他们藏匿于藕孔之中。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虽有福德,然性憍慢,执着之念强,虽被种种教化,其心不为所动,虽听闻佛法,亦不能证悟。[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大乘义章卷八末、大唐西域记卷九](参阅‘阿修罗’3651)
  2.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
  (异类)阿修罗之略。常与帝释天战斗之鬼神也。见阿修罗条。
  3.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阿修罗的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4.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等。意译为非天、非同类、不端正、不酒神。它们是佛国六道众之一,天龙八部神之一。说它是天神,却没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处。说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说它是人,虽有人的七情六欲,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恶性。因此,它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界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
  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著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大海,身越须弥山。
  佛经中有关阿修罗王的故事传说很多。敦煌石窟中除了经变画中的阿修罗王画像外,还有很多单独的阿修罗王的画像。其中最早、最高大、最完美的是西魏第249窟中的阿修罗王变相图。阿修罗王的形体和图中每一神怪、人物、建筑物几乎都代表一个故事,约有十几个故事。
   修罗场
  佛家语,修罗毕生以战斗为目标,修罗场指的是他们之间的死斗坑,现在大多说一个人在困境中做绝死的奋斗
   示例
  修罗这个名字很好,但是用这个名字的太多了。
  “修罗王”,“阿修罗”,“修罗”………………
  三个都不同。
  在印度神话里面,“阿修罗”是一个小……魔鬼,但是由于名字好听,很多作品都将他美化,代表是《圣传》
  “修罗王”也是来源于印度神话,详情请参照名词“修罗界”,修罗王顾名思义是“修罗界”的王者。“修罗界”好像也有“地狱”的意思。人们通常用“修罗场”来形容惨烈的战场。
  “修罗”在佛教里面也有,但是不是魔鬼,而是形容从凡人到佛的过程。一种半神的状态。修罗的塑像在寺庙里面也能找得到,他的武器是剑。充当护法的角色。
  印度神话里面,“修罗”长得很丑;在佛教里面并没有提到修罗的长相,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修罗是好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7
修罗Sura 和阿修罗Asura 来自于梵文,修罗就是‘端正’,国人称其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词,阿修罗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自然长相丑陋,且凶狠而好斗,而修罗的长相倒可称作气宇轩昂。其实他们是亲戚关系,血缘离开也不算很远。在搅拌乳海(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的故事中,阿修罗从头到尾就被毗湿奴和修罗算计了,出力多少不说,不但长生不老药没尝到,还落得个身首异处。
第2个回答  2013-10-27
我只有石像照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