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为什么还吸

如题所述

只要是下面三种方式决定的。 一、社会行为 人是生活在社会里,很多的社会习惯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这里面就包含着抽烟的陋习。 大家都知道人自出生直至婴、幼儿阶段是不抽烟的,一旦踏入社会很多的人就染上了抽烟的陋习,这就是社会行为决定的。 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交往,交往就需要媒介,而抽烟就是交往简便易行的媒介。递上一枝烟,搭上一句话,办成一件事,周而复始。 俗话说,某某人不能处,和别人连一枝烟的来往都没有,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折射出社会行为的存在。于是,不抽烟的抽烟了,抽烟的抽的更凶了,甚至于不抽烟的身上都要带着烟。 纵观近几年来所挖出的贪官,家中无不是高档香烟成山,众所周知,香烟的保存期很短,存烟之多,反映出来的只能说明香烟利用频率之高。 二、心理行为 1、人的心情是一个动态的东西,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就会产生喜怒哀乐,于是,在喜怒哀乐出现的时候,香烟就自然成为很方便的发泄工具,久之就产生了依赖性。 2、工作性质的关系,特别是搞文字、艺术的人,它需要灵感,而灵感不是像涌泉长流,这就有个等待的过程,而在等待的过程中就需要一个打发时间的工具,于是,香烟缭绕就温柔的陪伴着苦思冥想,最后导致进入香烟能产生灵感的误区。 所以,抽烟不是生理上的必须,而只是心理上的行为。 三、机械行为 机械行为也就是习惯性,而且是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综合体。由不抽烟到少抽烟直至抽多烟,甚至到无时不抽烟,不是香烟的魅力使然,而是已经养成了的习惯。 香烟中的成分不像海洛因、大麻,它没有不抽就痛彻全身、吞噬筋骨、欲生欲死的感觉。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替代的秘方,比如:吃糖、戒烟烟等等。岂不知这只是用另外一种物质的机械行为来代替抽烟的机械行为。然而,当这种机械行为刚刚有效而社会行为又渗透进来。 个体还是存在于社会。你还要交往,各色人等环绕在你的身边,你递糖给他们吃?不现实。你递戒烟烟给他们抽?不现实。更有来客现身说法,戒过烟还会再抽的,而且抽的还要多,再抽一枝。于是,习惯的力量又把你推上抽烟的行列。于是,在戒严的法庭上有多了一位香烟不能戒的证人。 通过对为什么抽烟的分析,不难看出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行为在中间起主要作用。要想真正的解决戒烟问题,就应该从社会行为入手。 一、加大对公共场合戒烟的监管力度,发现违规处以重罚。比如:手叼烟卷给病人看病的医生等。 二、提高全民素质,改变不良礼节,杜绝派烟,实行询问式敬烟。宣传派烟害人、抽烟害己的观念。 三、改变宣传的方式。比如把强制性的警示铭牌“禁止抽烟”改为“抽烟越多,钱包越瘪”的人性化宣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