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八年级上物理试卷

先说明 :我要的卷子是初二物理上的试卷 是这样的

声 光 透镜及其应用 物态变化 电 这五个章节每个章节要2张不一样的试题 加答案 我直接要亲们发上来的 不要网址

还有 就是物理期中和期末考试的卷子每个要5张 也是要答案和问题

回答完我会追加 你从别的地方复制也可以 在这里谢谢了

跪求试卷 请各位帮帮忙
所有卷子都是初二物理 我说的细点 就是说 声这个章节的要2张 不一样的 在开头要说明是哪个章节的测试题

或者期中 期末试题 (试题加答案 )谢谢

下面这两位亲们应该没有读懂我的意思 就是说 声 这个章节的就只要关于声的试题的卷子 两张加答案

光也是一样 这五个章节都给我了以后 就给期末和期中测试卷各5张 加答案

跪求试卷 真的很急阿!!!!!!!!!!!!!!!!!

一、填空题(每空是0.5分,共35分)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常用的
几个长度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能使测量达到的准确程度由_____决定,
测量长度的准确程度与____有关,测量需达到的准确程度与____有关。

3.记录测量数据时,应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
为了减少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应该_____测
量,然后______值才能接近真实值。

4.机械运动是: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 ,静止是_____。

5.地面上建筑的房子,相对于地球是_____的,相对于月亮是 的,
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是______的。

6.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这时的参照物是______,以______为
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7.直线运动可以分为_____和____两种,这两种直线运动的区别是______,
而_______。

8.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一个同学用11.5秒的时间跑完了100米,他的速
度是_____米/秒,比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骑自行车快米/秒。

9.养蜜蜂的人,在蜜蜂飞过时就能够知道它是否带有花粉,蜜蜂在带与
不带花粉时,翅膀的扇动次数不相同。不带花粉时,翅膀平均每秒扇
动440次,当它带有花粉时,每秒扇动只能是300次左右。养蜂人能
够区别蜜蜂的这两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因为声音越高。

10.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__和有 __,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的原因是____。

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 ,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12.音乐会上有三种感觉,这三种感觉是: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发
声的乐器不同。声音的高低决定于______,声音的大小决定于______,乐器
不同发出声音的 .不同。这是声音的三要素。

13.选择适用的温度计,选择的温度计的量程应比______。在使用时,正确的操
作是 ,读数时______,视线必须与液柱表面位置______。

14.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状态,当______变化时物体可由一种状
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这种变化称为______变化。在物态变化时必须 或_____。
由______态变为态叫凝固,在这时物体将向外______,在这个过程中,
物体的温度(对于晶体)将_______。

15.固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_____,两类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的不
同点是有固定熔点温度的是______,而没有固定的熔点的是_____。

16.蒸发可以制冷的原因是:______。

17.入射光与平面镜间的夹角为30°时,反射角为______度,当入射角减小时,反
射角一定______。

18.在平面镜,凹镜和凸镜的三种反射光学元件中,可以使入射光反射后会聚的镜是
______,使平行光反射后向外发散的镜是______使射入的平行光既不会聚也不发
散的镜是______。

19.反射镜都可以成像,可以产生实像的反射镜是_______镜,成缩小的、且不能由
光屏接收到的像的镜是 镜,只能成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像的镜是 镜。

20.物体射出的光经反射镜反射都可以成像,所成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 ,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
1.关于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
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后的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
2.某同学三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3.98厘米,3.98厘
米,3.99厘米,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
A.3.98厘米 B.3.983厘米 C.4.00厘米
3.站台旁停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
火车开始运动了,这个乘客选定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乘客自己
4.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员坐在船上,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C.以河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D.以船员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6.冬天,用手摸房外的铁棒和木棒时,总觉得铁棒比木棒凉,事实是:
〔 〕
A.铁棒的温度比木棒低
B.木棒的温度比铁棒低
C.铁棒和木棒的温度相同
D.由于两者是不同物质构成的,温度难以确定
7.如图所示,用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哪种方法正确: 〔 〕

8.物质的熔点是120℃,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是120℃时的状态是: 〔 〕
A.固体状态 B.液体状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9.如图所示,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0℃碎冰的烧杯中,当对
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 〔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也熔化一半 D.可能熔化一半
10.使水的沸点高于108℃,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长加热的时间 B.加强火力
C.加上密封盖 D.移到高山顶加热
11.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则: 〔 〕
A.液体的蒸发将停止
B.液体蒸发仍然进行,且液体温度不变
C.液体蒸发仍然进行,液体的温度降低
12.下列现象是凝华的是: 〔 〕
A.冰的形成过程 B.雾的形成过程
C.霜的形成过程 D.露水的形成

三、判断题(对的在题后面的括号内打“√”,错的题在后面的
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11分)
1.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以是不同的。
〔 〕
2.5千米/小时比5米/秒的速度大 〔 〕
3.只要有振动物体和传播振动的物质都可以使人听到声音。 〔 〕
4.声音的高低在于响度的大小。 〔 〕
5.只要在每秒钟内运动的路程都相同的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 〕
6.在长度的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小决定于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者的
准确性。 〔 〕
7.只有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才存在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 〕
8.在气化过程中,必须吸热。 〔 〕
9.凝固是必须向外放热的。 〔 〕
10.光的反射,只能在光线射在两种不同传播物质的分界面上时,才能发
生。 〔 〕
1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看像点是否是实际光线的真实交会点。 〔 〕
四、实验题(1.题5分,2.题5分,共10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观察到的像作图,下面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

2.测量过程中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厘米,在下图四种测量中,正确
测量的数据是 厘米。 〔 〕

五、计算题(1题6分,2、3小题各7分,共20分)

1.船在静水中行驶的速度是20千米/小时。现在船在河水中航行,经过
12.5小时,在120千米的两个码头间往返了一次。求河水流动的速
度?

2.A、B两地相距1000米,甲、乙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
4米/秒,乙的速度6米/秒,两者相遇要经过多长时间?

3.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陡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19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练习
一、填空题
1.某同学对同一物体的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 cm,17.83 cm,17.81 cm,17.28 cm,17.81 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2.图1的温度计表示了今天的气温为________0C,读作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看到水面出现“白气”,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先是_________现象,后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
5.农民晒粮食的时候,要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还要把粮食摊开,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6.-10 0C的冰必须升高到 0C并继续 才会熔化。
7.一枝读数为37.7 0C的体温计,不甩就直接给甲、乙两位病人测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甲37.7 0C,乙38.4 0C,则 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是不正确的,他的实际体温 37.7 0C。
8.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前,他首先将游码放在__________,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出现如图2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称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9.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情况如图4所示,则甲容器中装的是______,乙容器中装的是_________。(ρ水>ρ酒精)
10.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是发射到与地球自转周期(23 h56 min4 s)同步的圆轨道上的通信卫星。这种卫星的轨道高度为35 786 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零。从地面上任意点观看,卫星是_________,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
二、单项选择题
12.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0℃的水不能蒸发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3.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这种材料能起作用的原因是( )。
A.材料坚硬,不怕热 B.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
C.材料不传热 D.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
14.如图5所示,将烧杯中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再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 ( )。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沸腾
C.下部沸腾,上部不沸腾
D.开始不沸腾,过一会儿也沸腾了
15.图6所示图像中,晶体的凝固图像是( )。

16.图7是三种晶体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可以判定熔点最高是( )。
A.a物质 B.b物质 C.c物质
D.起始温度不同,不能判定
1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质量的是( )。
A.480 kg B.0.02 t C.8 000 g D.4.8×107 mg
1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 根据ρ=m/V可知,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
C.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D.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
19.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1: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 )。
A.1:6 B.6:1 C.2:3 D.3:2
2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 s内通过20 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内速度一定是 ( ) 。
A. 5 m/s B.10 m/s C.80 m/s D.无法确定

三、实验、探究题
22.(2分)请用分度值为mm的刻度尺测量图8所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长为__________cm;宽为__________cm。
23.(2分)几位同学测一块石块的密度,下表是测得的数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表格。
石块的质量(g) 石块放入量筒前水的体积(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石块的体积(cm3) 石块的密度(g/cm3)
45 40 58
24.(5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1)首先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134.4 g。
(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一部分,测出体积是_______cm3,如图9甲所示。
(3)然后用天平称出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 质量是________g。如图9乙所示。
(4)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g。
(5)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液= ________g/cm3=______________kg/m3。

25.(3分)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得到下列的实验记录表格:
时间(分)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温度(℃) ---95 96 97 98 98 95 98 98 98 98
(1)从记录数据看,在某一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第6分钟时记录的温度偏低
B.第15分钟时记录的温度偏高
C.第11分钟时记录的温度偏低
D.第12分钟时记录的温度偏高
(2)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此地水的沸点为_________℃。
(3)停止加热后,水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沸腾。
26.(6分)如图10所示是某物质的凝固曲线,由曲线可知:
(1)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
(2)该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
(3)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min;
(4)在0~2 min该物质处于____态;
(5)AB,BC,CD三个过程中,__________是放热过程,________过程中温度不变。
27.(2分)李强同学在乘长途汽车旅行时,注意观察公路旁边的里程碑,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1)从记录数据可以看出,汽车做的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2)这辆汽车在该同学观察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km/h。
观察次数 1 2 3 4 5
里程碑示数 20 km 30 km 40 km 50 km 60 km
记录时间 08:20:05 08:35:00 08:50:50 09:5:20 09:20:05

四、计算题
28.(6分)质量为9 kg的冰,密度为0.9×103 kg/m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吸热熔化后,有3 dm3的冰化成了水,求水的质量。

29.(7分)某空瓶的质量为200 g,盛满水后质量是1.2 kg,若用这个瓶盛满某液体,液体和瓶的总质量是13.8 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0.(6分)一辆卡车以36 km/h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在距车头前36 m处有一行人走到路边,路宽为3 m,行人步行速度1 m/s。若双方均按原来的速度行驶,问行人横穿马路时是否会发生危险?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7.82;mm 2.18;18摄氏度 3.天平;量筒或量杯 4.汽化;液化
5.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6.0;吸(加)热 7.甲;低于
8.零刻度处;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73.4 9.酒精;水
10.静止的;地面。
二.单项选择题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D B A A D C B D
三.实验、探究题
22.(2分)3.50;2.20
23.(2分)几个同学测一块石块的密度,下表是测得的数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表格。
石块的质量(g) 石块放入量筒前水的体积(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石块的体积(cm3) 石块的密度(g/cm3)
45 40 58 18 2.5
24.(5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1)首先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134.4 g。
(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一部分,测出体积是__50_____cm3,如图9甲所示。
(3)然后用天平称出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是_____84.4___g。如图9乙所示。
(4)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__50_____g。
(5)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1___g/cm=_1.0×103___kg/m3。
25.(3分)
(1)C ;(2)98; (3)不能
26.(6分)
(1)0 (2)冰 (3)4 (4)液(5)AB,BC,CD; BC
27.(2分)
(1)不是 (2)40
四.计算题
28.(6分)
(1)10-2 m3 (2)2.7kg
29.(7分) 13.6×103kg/m3
30.(6分)行人横穿马路时不会发生危险。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练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7.82;mm 2.18;18摄氏度 3.天平;量筒或量杯 4.汽化;液化
5.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6.0;吸(加)热 7.甲;低于
8.零刻度处;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73.4 9.酒精;水
10.静止的;地面。
二.单项选择题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D B A A D C B D
三.实验、探究题
22.(2分)3.50;2.20
23.(2分)几个同学测一块石块的密度,下表是测得的数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表格。
石块的质量(g) 石块放入量筒前水的体积(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石块的体积(cm3) 石块的密度(g/cm3)
45 40 58 18 2.5
24.(5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1)首先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134.4 g。
(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一部分,测出体积是__50_____cm3,如图9甲所示。
(3)然后用天平称出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是_____84.4___g。如图9乙所示。
(4)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__50_____g。
(5)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1___g/cm=_1.0×103___kg/m3。
25.(3分)
(1)C ;(2)98; (3)不能
26.(6分)
(1)0 (2)冰 (3)4 (4)液(5)AB,BC,CD; BC
27.(2分)
(1)不是 (2)40
四.计算题
28.(6分)
(1)10-2 m3 (2)2.7kg
29.(7分) 13.6×103kg/m3
30.(6分)行人横穿马路时不会发生危险。
第2个回答  2010-02-19
一. 填空题
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 。
2. 1.8×103km/h= = m/s。
3. 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描述了运动的相对性。诗句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以 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以 为参照物。
4. 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有时会把居民的窗玻璃振碎,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 ,同时声波可以传递 。
5. 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 。为什么? 。
6. 同学在看到闪电后,过了8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发生雷电的地方与这位同学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千米。
7. 甲同学说话时,在5秒内声带振动1500次,乙同学说话时,在1分钟内声带振动7200次,乙同学的发声的频率是 Hz, 同学的音调高。
8. 有致冷作用的物态变化过程有 、 、 。
9. 某种晶体加热,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17 25 36 48 48 48 56 63 72
由数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48,第4min内物体处于 固液共存 态。
10. 某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前一段时间速度为6.5m/s,后一段时间速度为8 m/s,全程用了13.3 s,那么该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约为 m/s。
11. 如图所示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把它出现的顺序排列起来 BADC 。

12. 冰冻的衣服干了,这是属于__ 升华 现象(请填一种物态变化);屋顶瓦上结了一层霜,这是属于凝华现象(请填一种物态变化)。
13. 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图中的小试管B装有热水,悬放在正在加热盛有沸水的烧杯 中,试管 中的水__不能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水沸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__达到沸点_________(2)__持续加热_________。
二. 选择题
1. 李强每天早上步行上学的速度应该是下列选项中的( )
A. 1.2km/s B. 1.2m/s C. 12m/s D. 1.2cm/s
2. 刘磊同学四次测得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5.2mm、45.3mm、45.1mm、45.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
A. 45.2mm B. 45.22mm C. 45.225mm D. 45.3mm
3. 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当甲车开动后,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向反方向运动,这是因为他所选定的参照物是( )
A. 甲车 B. 乙车 C. 车 站 D. 地面
4. 玻璃缸的水中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C )
A. 鱼缸→空气→水→鱼 B. 空气→水→鱼
C. 鱼缸→水→鱼 D. 水→鱼
5. 某体温计示数为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8.5℃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B )
A. 37℃和38.5℃ B. 38℃和38.5℃ C. 37℃和38℃ D. 37℃和37℃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月球上的宇航员可以不借助任何东西直接交谈
B. 最早的电池是伽伐尼发明的
C. 晶体凝固时只要达到凝固点就可凝固
D. 可用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
7. 降温的方法可以分离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已知它们的沸点分别是-183℃、-196℃和-78℃。现在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C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不一定
8. 有下列物体:矿泉水、玻璃、铁钉、氧气(装在氧气袋中)、铝块、铜丝、钢尺、空气(在气球中)、食盐、汽油、蜡烛、松香,一位同学将这些物体进行了分类,你认为他的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固体的有:玻璃、铁钉、铝块、铜丝、钢尺、食盐、蜡烛、松香
B. 属于金属的有:铁钉、铝块、铜丝、钢尺
C. 属于非晶体的有:玻璃、蜡烛、松香
D. 没有固定体积的有:氧气、空气
9. 某歌舞厅晚上播放优美的乐曲时声音很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优美的乐曲肯定不是噪声
B 声音是没有细菌的,因而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C 在物理的角度不属于噪声、在环保角度是噪声
D 以上都对
10. 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C )
A 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更高 B 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加
C 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D 缩短听者距发声体的距离,使响度增大
11. 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
12. 在熔化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冰继续熔化,因为冰熔化时温度不变
B. 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冰不能吸收到热量
C. 正在熔化的冰高于0℃,因此不会熔化
D. 正在熔化的冰低于0℃,因此不会熔化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 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 锅中的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 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 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14. 小明写出的声现象的知识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C )
A. 声现象 。 B. 声音的种类 。
C. 乐音的特征 。 D. 减弱噪声的途径 。
三. 实验与探究设计
1. 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5只小瓶都能发出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柱的振动
(2)5只小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空气柱长度不一,振幅不同

(3)应用上述结论,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能够产生不同的音调的道理。

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2. 下面三幅图反映的是我们做过的三个实验,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物理道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的实验现象说明: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图二的实验现象说明: 声音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
图三的实验现象说明: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3. 小玉漫步在雪后海边,发现道路上的水都结了冰,但海水却没有结冰的。她想到水的凝固点是否与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过程,请你和她一起完成这个实验过程。
探究课题: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猜想或假设: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关系
(2)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取两个相同的杯子
2在两个杯子中加入同等量的水
3一个杯子放盐,一个杯子不放盐
4把两个杯子都放入冰箱中
5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3)实验记录表格:

四. 计算题
1. 某打捞公司利用声呐测某艘沉船的位置,在海面上通过声呐向海里发出声音,经0.3秒后,接收到反射的声音。问:这艘沉船离打捞船的距离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海水的传播速度为1530米/秒)
1530米/秒*0.3秒/2=229.5

2. 某同学乘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历时5S听到回声(V空气=340m/s),问: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多远?

3. 某人打靶,靶与人的距离是340m,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某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设空气阻力不计,则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多少?(此时气温为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