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爱喝酒?

如题所述

酒,人类的初恋情人,其性,柔如水,烈如火;正如人们对它爱恨交织的矛盾心情。爱它,是因为它是迁客离人,慰藉乡思的知音;是热血兄弟,肝胆相照的定情物;是文人墨客点燃灵感的火花;是战士出征壮行的歌谣;是苦悲者,胸中那一抹浓烈的亮色;是得意者,那一次次奋蹄扬鞭的动力……恨它,是因为它让多少英雄折腰,酒后误事,一蹶不振;让多少斯文人士,癫性大发,身败名裂;让多少美人,肝肠寸断,香消玉损;让多少凡夫俗子,堕落消沉,庸碌一生。

教人欲罢不能的酒,自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跟人类较上了劲儿。在许多宗教中,它是大戒,也是很多民族饮食生活中的禁忌,然而犯忌犯戒者,屡有人在。甚至,某些国家还频频出台法律戒酒,但往往黯然收场。譬如俄国,尼古拉斯二世禁过酒,苏联时期又禁过,但是都没能阻挡俄罗斯人民喝酒的热情。即便死亡也不能,据说俄罗斯人口锐减,主要是大量青壮年酗酒而亡。

的确,要想把酒从人类的生活中剥离,直是难如上青天。俄国人有伏特加,法国人有白兰地,德国人有啤酒,美国人有威士忌,意大利有红酒。在遥远的东方,自杜康造酒,中国人一醉五千年。黄酒、白酒、糯米酒,想喝什么有什么。女儿红、竹叶青、烧刀子、二锅头、汾酒、五粮液……你要来一杯吗?

中国人好酒,是有渊源的。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国的农耕文明,而以五谷为生的中国人,自然而然地迷恋上了淬五谷精华而酿造的生命之泉——酒。洞房花烛、金榜题名、新居落成、寿诞之期……可谓,时时处处,无酒不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忧愁时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快乐时喝;“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这时悠然时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辞别时喝;“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是过节时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在家里闲喝;“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跃马疆场,痛饮狂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这是跟兄弟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个人喝;“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是醉看美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走马章台喝;“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瞧,连女诗人也喝上了。

千百年来,酒,始终与国人的血脉相融,灵魂相通。商代考古发现,青铜器中盛有酒,可见说纣王“酒池肉林”,所言非虚。在秦汉、三国时期,居住在宜宾的僚人、僰人就懂得酿制酱酒、果酒的粗浅技术。杜甫入川时,一边喝着春酒一边品尝当地特产荔枝,写下“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

在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酒成了人际交往的“通情”水。人们呼杯换盏,觥筹交错,应酬不暇。开杯畅饮!是每一个举杯者的渴望,也是每一个饮者的追求。善饮者,不治于酒。或谈笑风生,妙语解颐;或灵感涌动,下笔如神。而似我等庸碌凡人,喝醉了,或哭笑闹骂,以头抢地尔;或一时血热,惹是生非,不过是酒壮怂人胆。

我爷爷是另外一种人。他喜欢喝酒,喝了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走,微微地笑,似乎看什么都有趣,又似乎什么都无趣。然后,静静地坐下来,眯上眼,沉入他自己的记忆里去,直到我的一声叫嚷惊扰了他的梦。

爷爷喜欢喝药酒,用一个乌黑的罐子,盛了土法烤制的白酒,盛了草药摊购来的枸杞川贝、狗鞭羊骨;药渣泡得没味了,还喝。我小时,他喜欢用筷头蘸了,叫我尝尝。我辣得吐了舌头,他就嘻嘻一笑,用瓶盖盛了酒,吱地一口喝下去。说:你小,还不会喝呢!但是我想,或许是从那时起,我开了喝酒的“荤”了。

如今,爷爷早已离我而去。农村人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酒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每当我举杯,儿时温馨的记忆,便常常从酒杯中泛起。我对爷爷的思念,随着岁月绵长,也越来越浓烈如酒。

酒啊,哪一个中国人能离开你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