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发展大致分为哪些时期(大学交通运输概论)

如题所述

我国公路发展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 古代道路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道路网系统初见雏形。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发展起来,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2. 初步形成时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公路建设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公路交通主要依靠解放前的公路网络和军用道路,重点建设了京广、京九、京沪等干线公路,初步形成了以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3. 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公路交通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个时期,国家加大了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使得公路里程大幅度增长,公路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开始实施“8+5”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城市快速路网、农村公路等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咨询交通领域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文献获取更多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8
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公路运输现代化建设期
2.改革开放1978年至2020年——公路运输现代化转型期
3.2021年—本世纪中叶将实现公路运输高度现代化
第2个回答  2014-03-18
1、原始道路,没有通过建设可行驶牛车、马车、行人。
2、初级道路,通过修建建的石板路、水泥路、土路。
3、高速公路,提供高速行驶的道路。追问

不对题吧

第3个回答  2020-11-16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bai个发展阶段。du第一阶段以西周、zhi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dao,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石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无论是实用方面,还是经济、美观方面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石梁石拱桥的大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用、延长了桥的使用时间,还提高了结构理论和施工技术的科学水平。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东晋以后,由于大量汉人贵族官宦南迁,经济中心自黄河流域移往长江流域,使东南水网地区的经济得到大发展,经济和技术的大发展,又反过来刺激桥梁的大发展。因此,这时创造出许多举世瞩目的桥梁,如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北宋废卒发明的叠梁式木拱桥--虹桥,背诵创建的用筏形基础、植蛎固墩的泉州万安桥,南宋的石梁桥与开合式浮桥相结合的广东潮州的湘子桥等。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