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念地藏名号千遍时思想杂乱。该怎么办????

念的时候有很多在杂念出现,越想驱除它就越多。后来我就想念的时候就想着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形象。刚开始在时候就行后来就不行了,还是有很多杂念。。小弟在这里请求各位师兄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弟驱除这些杂念。???????这些杂念很烦人的,平时也会经常出现,有时自己会打断它,不过经常会顺着这些杂念想下去。求师兄搭救搭救小弟啊????????????我也是念《本愿经》的,天天坚持不断,已有半个月了。。。。。。。

不要理会那些杂念,念你的就可以。你最好出声念,那样就会少很多干扰。
还有就是礼拜地藏王菩萨和持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祈请加持,只要你诚信诚意,一定会得到加持的。
还有最要紧的一点,就是平时啊。你要学地藏王菩萨啊。学习他的精神,他的行为。他的孝亲等等方面。他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啊。不是读读经文就算完了。要会读。这些经文里都写的很清楚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6

这是初学时的一个普遍现象。不要心急!我们的意识心躁动不停不是一天两天,让它听话也不可能那么容易。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定功与智慧,只要功夫深,铁杵都能磨成针。


第一:不要驱赶它,因为在驱赶的时候就会产生更多的念头,更念不好!


第二:口里念、耳朵听、忆念形象或名号,念头起来的时候不理它,只管念下去。慢慢就会有功夫。同时还要在解释经文上下功夫,越是看破越能放下。智慧是定功强大的保护力。一定要重视佛法智慧的深入学习。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你的摄心力。例如《金刚经》云: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经文所讲正好解决你的问题。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第三:有能力可以深入《楞严经》学习,对于心的控制力有很大的帮助,楞严意思是一切事究竟坚固


第四:一定要重视念《地藏经》之后的回向,非常重要。


解行并进 定慧双修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17
杂念出现,纯属正常。我们凡夫每天都是时时刻刻妄想不断。你想去除妄想本身就是妄想。对治妄想的方法就是,无复对治。 当年法融禅师问道信大师:“境界起时如何对治?”道信答:“无复对治。” 妄想根本就不用对治,任其自生自灭就是了。你继续念你的经,妄想起时,你要觉察到它是妄想,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别跟着它跑就是了。任它自生自灭。(本身你妄想控制它,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另外人妄想多,根本是因为生活繁杂,思绪乱起,内心不平。 如果能严持戒律,自然内心坦荡,时间一长,妄想自然就少。这样再诵经诵咒自然功用现前。主要在持戒上下功夫,诵经时保持良好状态,时间一长,自己多少有点功夫,自然自有体会。
第3个回答  2013-09-16
印光法师:如何对治妄想?

不念佛时,妄想虽多,无由而知,非不念时无妄想也。譬如屋中虚空,纵极好的眼,也看不见有灰尘。若窗缝中照来一线之太阳光,则见光中之灰尘,飞上飞下,了无止息。而光未到处,仍然不见有灰尘。是知念佛时,觉得有妄想,还是念佛的好处。不念佛时,完全在妄想窠里,故不知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若能摄心,则妄念当渐渐轻微。(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唐能诚居士书》)

  问:心业未净,于往生有无妨碍?

  答:功课宜专不宜繁,专易摄心,繁难归一。往生在信愿真切,倘无真信切愿,纵心能清净,亦难往生,不可不知。(《印光法师文钞三编·答俞大锡居士问》)

  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必益加决烈。二者皆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第4个回答  2013-09-16
很多同修都有感觉,学佛之前好像还挺清净,学佛后反而妄想很多。这其实是好现象,说明学佛开始有成绩了。
之前的妄想其实不比现在少,而是自己的心不定,感觉不出来。学佛后,诵经念佛,心静了,能感知比以前更细微的妄想,所以就感觉妄想多了。完全伏住妄想是很难的,证初果的人才能办到。
我等凡夫修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去理会它,任他妄想纷飞,就当看戏一般。也不要下意识去控制妄想,这种下意识本身也是一种妄想,不但没有效果,控制不住反倒会生烦恼,越压越躁动。
只管一句地藏菩萨圣号持到底,日积月累,渐渐的烦恼轻了,妄想少了,念佛才能得利益。修行切记急躁,一句佛号念到死,不要想其他,缘熟自然开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