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的幕后制作

如题所述

从小说到电影
小说描写的是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救命之恩,死里逃生的波德克·菲佛伯格(Poldek Pfefferberg)决定倾尽一生去讲述辛德勒拯救犹太人的故事。1963年,菲佛伯格试图与米高梅公司合作拍摄一部关于辛德勒的传记片,但最终未能如愿。1982年,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在遇见菲佛伯格之后,出版了小说《Schindler's Ark》,一举夺得布克小说奖(Man Booker Prize)。美国音乐公司(Music Corporation of America)总裁西德·谢恩伯格交给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份《纽约时报》的书评,斯皮尔伯格被辛德勒的故事震惊了,甚至对小说内容的真实性提出置疑,他说:“是什么驱使一个男人倾其所有去挽救那些无辜的生命呢?”产生浓厚兴趣的斯皮尔伯格希望环球影业能买下小说的改编拍摄权,1983年初,斯皮尔伯格与菲佛伯格会面,菲佛伯格问道:“请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开拍?”斯皮尔伯格答道:“10年后。”  斯皮尔伯格不确定自己能否驾驭这部关于大屠杀的电影,曾试图将影片让给罗曼·波兰斯基,不过波兰斯基不愿执导本片,因为他发现影片题材过于敏感,他的母亲就惨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而他本人也是克拉科夫犹太人区的幸存者,他希望执导属于自己的大屠杀电影(2002年的《钢琴家》)。另外,斯皮尔伯格还曾找到西德尼·波拉克和马丁·斯科塞斯,不过他不愿错过这部警醒后代的作品,于是让斯科塞斯执导了重拍版的《恐怖角》。比利·怀尔德也曾有意执导本片,以纪念他死在奥斯威辛的家人。在听说波斯尼亚种族清洗行径和大屠杀否认者的无耻言论后,斯皮尔伯格终于决定亲自执导《辛德勒的名单》,因为新纳粹主义在柏林墙倒塌之后开始日渐抬头,而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人后裔,在养育孩子时,他开始学会接受犹太人的传统。西德·谢恩伯格同意拍摄《辛德勒的名单》,但前提是斯皮尔伯格必须先执导《侏罗纪公园》。
演员人选
早在选角初期,连姆·尼森就参加了辛德勒角色的试镜,1992年12月,在看过他在百老汇舞台剧《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中的表演后,斯皮尔伯格认定他是扮演辛德勒的最终人选。沃伦·比提、凯文·科斯特纳和梅尔·吉布都曾希望扮演辛德勒。肯尼利曾在书中交代:辛德勒不过是德国纳粹眼中的小丑,如果将纳粹比作是纽约人,那么辛德勒就是来自阿肯色州的乡巴佬,纳粹不会认真 对待他,而他正充分利用了这点。为了帮助尼森准备角色,斯皮尔伯格让他研究了兄弟华纳公司总裁史蒂夫·罗斯(Steve Ross)的录像带,斯皮尔伯格一直认为罗斯的气质与辛德勒如出一辙。
拉尔夫·费因斯凭借他在《一个危险的男人:阿拉伯后的劳伦斯》和《新呼啸山庄》的表演得到了纳粹军官阿蒙·戈斯的角色,斯皮尔伯格是这样评价费因斯的:“我见到了一个性感的魔鬼。他的表演非常微妙,你会从他眼中发现仁慈的瞬间,但随即又会变为阴冷。”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费因斯不仅增重28磅,而且还观看了新闻影片并请教了认识戈斯的大屠杀幸存者,从而演绎出形神兼备的杀人魔头。当一位经历过所有事件的幸存者看到身着纳粹军服的费因斯时,竟然被吓得浑身颤抖。
片中共有126个有台词的角色,剧组在拍摄期间共雇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其中儿童演员全都是“辛德勒犹太人”的后代,扮演幸存者的演员也都是信奉天主教的波兰人。
拍摄过程
1993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带领《辛德勒的名单》一片摄制组初抵波兰,就在他们跨进二战期间克拉科夫集中营准备安营扎寨之时,突然收到全美犹太人协会从纽约发来的一封急电:请勿惊扰亡魂,让他们安息吧。斯皮尔伯格读完这寥寥数语的电文,一言不发。他当即下令摄制组全体人员撤离克拉科夫集中营,转移到几十公里以外,搭置布景拍摄。与此同时,他独自一人离开了摄制组,乘飞机直接飞往纽约。斯皮尔伯格不派代表,不借助电话、电报、电传等迅速方便的现代化通讯工具而横跨大西洋,亲赴纽约向犹协致歉,他的谦逊和诚意令犹协全体成员无不动容。
斯皮尔伯格没使用情节串联图板,而是采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方式,并从1956年的《扭曲的十字》和1985年的《浩劫》中获取了灵感。影片有百分之四十由手持摄影机拍摄,斯皮尔伯格放弃使用吊臂、摄影机稳定器、变焦镜头和任何能营造出安全感的设备,这种风格让斯皮尔伯格觉得自己像个艺术家,因为可用工具很有限,他认为完全不必指望这部电影能取得商业成功。此时的斯皮尔伯格已经成熟了,过去他一直对塞西尔·B·戴米尔和大卫·里恩顶礼膜拜,而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他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拍摄风格。
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将本片的黑白风格比作德国表现主义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他希望影片画面能显现出一种永恒的质感,不过一向拍摄彩色电影的剧组人员一时很难适应黑白片,艺术指导艾伦·斯达斯基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为避免人物与背景混淆难辨,斯达斯基不得不让背景的明暗与人物有所区别,而且服装的颜色也要与肤色和布景颜色迥然不同。
在清洗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时,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党卫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情景使辛德勒受到极大的震动。斯皮尔伯格将女孩处理成全片转变的关键人物,在黑白摄影的画面中,只有这小女孩用红色。在辛德勒眼里,小女孩是黑白色调的整个屠杀场面的亮点——后来女孩子又一次出现——她躺在一辆运尸车上正被送往焚尸炉。 上映地区  时间上映地区  时间上映地区 时间美国USA1993年11月30日英国UK 1994年2月18日  荷兰Netherlands 1994年3月3日 加拿大Canada1993年12月15日秘鲁Peru 1994年2月24日  德国Germany 1994年3月3日  美国USA1993年12月15日阿根廷Argentina 1994年2月24日  丹麦Denmark1994年3月4日 加拿大Canada1993年12月25日 日本Japan 1994年2月26日  葡萄牙Portugal1994年3月4日 巴西Brazil  1993年12月31日 希腊Greece 1994年3月2日 意大利Italy1994年3月4日 美国USA1994年法国France 1994年3月2日  土耳其Turkey1994年3月4日 澳大利亚Australia 1994年2月10日  以色列Israel 1994年3月3日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