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为什么很多农村人在城市定居后,还要在老家盖房子?

如题所述

这些年一直在城市里打拼的农村人。在城里赚到钱了。于是买了房定了居。他们的孩子也被接到城里来上学。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而这些打拼的农村人,已经四五十岁了。在农村,他们的老房子还在,他们的父母还在。20多年的老房子了。如果不翻盖,也许有真的倒塌了。如果房子倒了,宅基地有可能被村委会收回。所以他们手里一旦有了钱,就要想办法把老房子盖起来。现在的农村,大多是两层的小楼了。所以要盖就盖成楼房。毕竟是在城里混的。别被人家瞧不起了。房子盖好啦!可以把父母接到里面住。也可以防止自己以后老了,干不动了,可以回农村养老。农村毕竟是生养自己的地方,自己长大的地方。这里有自己熟悉的田野河流。有自己熟悉的村庄,有自己熟悉的乡土人情。这些已经深深地打印在自己的记忆里,永远也不会消失。无论城市离这里有多远。浓浓的乡土情节。总会栓住他们的心。农村是他们终老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2
其实现在这个现象在农村很常见呀,像我的二叔他们一家就是这样的,他们一直在南宁做一些生意,一年只会回去两次左右,在南宁也是买了房子的,在去年也是在我们老家农村建了一栋四层的楼房,其实我觉得农村人在定居城里面,然后在老家再盖房子,一般来说都是为了以后老了,可以回到老家养老,毕竟“落叶归根”嘛,这是很多的中国所拥有的传统思想。而且现在住在城市,虽然说很方便但是有的时候,生活在大城市里面未必有在老家乡下过的舒服,毕竟大城市人多车多,而且缺少在老家左右邻居都认识,没事可以一起唠唠嗑的那种气氛,所以很多农村人在定居城市里面后,依然会选择在老家盖房子,为的就是当自己老了的时候,可以回到老家有一个养老居住的地方,这也是很多农村人在城市定居后,还要在老家盖房子的大部分原因。
第2个回答  2018-12-12
中国人嘛,讲究一个落叶归根,故乡在哪里,哪里就是根。这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所谓基因就是很难改变的东西。一个人,他人生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呢?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人前进的动力就是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简单来说就是体面,所以在外面越混得好的人,越是有衣锦还乡的渴望,那么怎么证明你衣锦还乡了呢?最简单直接的当然就是房子和车子,其中以房子最为重要。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农村走出来的人,不论在外面积累了多少财富购买了多少房产,他的心中总有在家乡建一个高大上房子的希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从小在心中牢牢扎根的。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第3个回答  2018-12-12
对很多人来说,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远的归宿。 无论在哪里谋生,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那就还有一条退路,还有一个寄托。 如果老家的房子都没有了,那就像无根浮萍,灵魂没有寄托。 老家的房子,起着维系亲情的作用。 虽然人可以搬进城里,但是亲情搬不走,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这个家就还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团聚的家。 房子没了,家也散了,亲情也淡了,那是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 很多现在在外打拼的人,以后还是要回到农村养老。回到乡下老家,养养鸡、种种菜、钓钓鱼,平日里喝点小酒、打点小牌,生命是从这里开始的,再从这里结束,对于大多数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外面的房子,只是一个住所,老家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即使老家的房子没人住,也要造起来的原因吧。 不管外面有没有房,以后是否真的回去,老家的那栋房子,那不光是一栋建筑,而更是一种念想,一种牵挂。
第4个回答  2018-12-12
很多农村人都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整天呆在房子里,也没办法串门,在城里面转转也没啥意思,特别是各种现代化的东西又不会用。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之间出现矛盾,特别是媳妇,只能忍气吞声,要不然还会扫地出门,当然这都是个别现象,但是很多老人就会想这事,经常在一块难免出现矛盾,还是在农村老家盖房子,既是出现这种情况也不怕,起码有落脚的地方,而且也住着畅快。所以很多农村人,就是怕自己不适应城市生活,或者怕有家庭矛盾,也会选择在农村盖房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