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农民“丰产不丰收 增产不增收”难题?

如题所述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广大农户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增产增收?这些问题成为广大农户及各级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第十八届杨凌农高会“中外农民创业论坛”上,来自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管理服务公司董事长费建先生结合个人多年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实践和研究体会,为广大农民朋友及有志于此的创业者阐述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并提出了应对举措。费建先生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千家万户的农户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实现农户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他认为,中国千家万户分散的家庭承包生产经营农户,品种多样,区域分布广,生产潜力巨大,是中国农产品生产的基本特征。但同时,地区、城乡、经济、市场发展的不平衡,物流配置的落后与盲目,气候季节的变动,加上自然灾害的频发,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运输损耗浪费严重,买难与卖难长期并存,这又是中国农产品流通的特性。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长期处于农产品卖难的危机中,因此才会出现农民“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费建先生认为,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全国农产品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二是解决保持农产品价格的长期稳定,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定价体系;三是解决“为中国农民获得平等的贸易机会”的问题,使中国农民能够在农产品定价中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而在实现农户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解决农民在农产品定价平等话语权问题上,费建先生则认为,个体的分散的小农户是无法实现的,这必须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从而形成立体的企业化的运作来实现。费建先表示,尽管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为解决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做出了各种努力,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的作用更应体现在市场引导和规划以及市场规则的制定方面,应该让“市场”的作用充分显现。各级政府应该未雨绸缪,而不应临时抱佛脚。演讲嘉宾简介:费建,江苏南通人,现任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中合华(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领导创建的CCBOT农产品交易模式不断创新发展,推进了我国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