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吃的很饱了,可为什么还是会感觉饿

如题所述

1、身体健康,但体质下降、营养不良、低血糖。

工作忙、心情不好、三餐不定时、吃得太少,都易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还有低血糖。对于这类人,其实只要认真吃饭,就能很好的恢复。

在每餐食物中,注意增加两种优质蛋白质,再加上主食和蔬菜,这种情况很快就能改善。

优质蛋白质推荐: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制品、鸡蛋、鱼类。

2、长期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人群

这部分人因为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三餐吃得比较少,再加上蛋白质补充不够,蔬菜不够,缺乏蔬菜和蛋白质的组合,血糖控制不好,就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类型的人,平常需要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补充,再搭配健身运动,增加浑身肌肉,日常身上带着饼干或巧克力补充,就能有效改善。

3、糖尿病前期状态

如果每次都正常吃,并不比别人少,但饭前还是会低血糖。一旦饿肚子,就很着急,会心慌气短出虚汗,手脚无力情绪急躁。同时腰围偏大,体脂较多,易疲劳。

这就是明显的糖尿病前期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合用谷物、杂粮代替白米面,同时搭配足够的蛋白质和蔬菜。这样不易出现餐后饥饿,而且能够平稳血糖。

/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42ac65c10385343ae92b2469e13b07eca808873"/>

扩展资料:

除了没吃饱饭和体力消耗大,一些疾病也会让人老想吃东西。美国《读者文摘》网站近日盘点了让人总是感觉饥饿的10个医学原因。 

抑郁症。吃东西是焦虑抑郁症患者应对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体重管理专家霍利·洛夫顿医生解释,患者体内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血清素)含量不足,食用安慰性食物(如面条或面包)能提升血清素的含量。 

压力。在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时,压力激素皮质醇会“说服”你的身体进食,即使从生理层面上根本不需要摄入热量。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专家莎娜·莱文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饥饿而进食,但皮质醇告诉大脑你还没有吃饱。这就是压力导致人们吃得过多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你吃得比往常多,但体重却下降了,甲状腺可能生成了过多的激素,引发身体燃烧了过多的热量。洛夫顿医生介绍说,甲状腺生成的激素会加快体内一切功能的运行。甲状腺也与饱腹感有关,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食欲难以满足,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过于活跃,特别是有饥饿感的同时伴有疲劳、情绪低落、指甲变脆或脱发等症状。 

肥胖症。吃得过多会造成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肥胖本身也会让人感觉饥饿。多余的脂肪会造成胰岛素含量激增,食欲也相应提升。此外,脂肪细胞会让身体对饱腹激素(瘦素)的敏感性下降。 

低血糖症。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种,如一顿没吃和胰腺出了问题。但其结果是相同的:肚子隆隆作响,渴望摄取能量。身体生成饥饿感这种信号,告诉大脑你需要食用更多的食物,从而让充足的血糖进入细胞。 

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引发饥饿感,导致病人多吃。 

来月经。月经期间激素的改变会使得女性吃得过多,她们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满足身体在这段特殊时期的额外需求。此期为高能量消耗状态,也是她们容易感到疲劳和脱水的原因,因而 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 

药物。食欲增加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抗抑郁药、治疗过敏或红斑狼疮的类固醇和抗癫痫药物。严重的可以找医生调药。 

脱水。当身体脱水时,饥饿感会在口渴感来临之前出现。健康人应当每天喝1.5~2.5升的洁净饮用水,而且尽量喝白开水而不是含糖饮料,因为后者会欺骗大脑,让你感觉饿了。 

失眠。如果无法保证每晚有7~8个小时的优质睡眠,当你醒来时,身体就难以调节控制饥饿感的激素。让人胃口大开,即使身体此时并不需要摄入过多的热量。

参考资料:/health.people.com.cn/n1/2016/1122/c21471-28886163.html"target="_blank"title="人民网-老想吃东西可能是病">人民网-老想吃东西可能是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6

1、身体健康,但体质下降、营养不良、低血糖。

工作忙、心情不好、三餐不定时、吃得太少,都易导致营养不良、体质下降,还有低血糖。对于这类人,其实只要认真吃饭,就能很好的恢复。

在每餐食物中,注意增加两种优质蛋白质,再加上主食和蔬菜,这种情况很快就能改善。

优质蛋白质推荐: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豆制品、鸡蛋、鱼类。

2、长期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人群

这部分人因为消化不良或肠胃疾病,三餐吃得比较少,再加上蛋白质补充不够,蔬菜不够,缺乏蔬菜和蛋白质的组合,血糖控制不好,就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类型的人,平常需要增加蛋白质和蔬菜的补充,再搭配健身运动,增加浑身肌肉,日常身上带着饼干或巧克力补充,就能有效改善。

3、糖尿病前期状态

如果每次都正常吃,并不比别人少,但饭前还是会低血糖。一旦饿肚子,就很着急,会心慌气短出虚汗,手脚无力情绪急躁。同时腰围偏大,体脂较多,易疲劳。

这就是明显的糖尿病前期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最适合用谷物、杂粮代替白米面,同时搭配足够的蛋白质和蔬菜。这样不易出现餐后饥饿,而且能够平稳血糖。

扩展资料:

除了没吃饱饭和体力消耗大,一些疾病也会让人老想吃东西。美国《读者文摘》网站近日盘点了让人总是感觉饥饿的10个医学原因。 

抑郁症。吃东西是焦虑抑郁症患者应对不良情绪的一种方法。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体重管理专家霍利·洛夫顿医生解释,患者体内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血清素)含量不足,食用安慰性食物(如面条或面包)能提升血清素的含量。 

压力。在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模式时,压力激素皮质醇会“说服”你的身体进食,即使从生理层面上根本不需要摄入热量。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医学专家莎娜·莱文认为,这并不是因为饥饿而进食,但皮质醇告诉大脑你还没有吃饱。这就是压力导致人们吃得过多的原因。 

甲状腺功能亢进。如果你吃得比往常多,但体重却下降了,甲状腺可能生成了过多的激素,引发身体燃烧了过多的热量。洛夫顿医生介绍说,甲状腺生成的激素会加快体内一切功能的运行。甲状腺也与饱腹感有关,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食欲难以满足,很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过于活跃,特别是有饥饿感的同时伴有疲劳、情绪低落、指甲变脆或脱发等症状。 

肥胖症。吃得过多会造成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肥胖本身也会让人感觉饥饿。多余的脂肪会造成胰岛素含量激增,食欲也相应提升。此外,脂肪细胞会让身体对饱腹激素(瘦素)的敏感性下降。 

低血糖症。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种,如一顿没吃和胰腺出了问题。但其结果是相同的:肚子隆隆作响,渴望摄取能量。身体生成饥饿感这种信号,告诉大脑你需要食用更多的食物,从而让充足的血糖进入细胞。 

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都会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引发饥饿感,导致病人多吃。 

来月经。月经期间激素的改变会使得女性吃得过多,她们需要更多的热量才能满足身体在这段特殊时期的额外需求。此期为高能量消耗状态,也是她们容易感到疲劳和脱水的原因,因而 需要补充更多的能量。 

药物。食欲增加是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包括抗抑郁药、治疗过敏或红斑狼疮的类固醇和抗癫痫药物。严重的可以找医生调药。 

脱水。当身体脱水时,饥饿感会在口渴感来临之前出现。健康人应当每天喝1.5~2.5升的洁净饮用水,而且尽量喝白开水而不是含糖饮料,因为后者会欺骗大脑,让你感觉饿了。 

失眠。如果无法保证每晚有7~8个小时的优质睡眠,当你醒来时,身体就难以调节控制饥饿感的激素。让人胃口大开,即使身体此时并不需要摄入过多的热量。

参考资料:人民网-老想吃东西可能是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1

人们认为肚子里的饥饿是因为胃是空的,所以他们会感到饥饿。实际上,饥饿是人脑中枢神经产生的一种感觉。人体的血糖一旦降低,大脑就会发出一个信号,产生饥饿感,促使人们吃东西来增加血糖。

当你看到食物时,你突然感到饿了。当你满意的时候,当你看到你喜欢的食物时,你仍然可以吃得更多,所以,饥饿是由心理活动引起的。

即使你吃饱了让你感到饥饿,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血液问题。有些人的血糖水平总是低于正常水平,这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因此,人们总是很饿,直到吃饱了才会觉得舒服。

    肝功能异常。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肝脏无法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分解肝糖原,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因此,它继续在血液中消耗更少的糖原,导致越来越重的生理反应。

    消化道功能不好。当消化器官如小肠和胃不能正常工作时,它们就不能把食物转化为身体需要的营养。因此,血糖水平不高,很容易感到饥饿。

    肾功能不好。营养物质必须通过肾脏过滤,如果肾脏有问题,它们就不能正常进入血液。导致身体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外部表现饥饿。

扩展资料:

    多喝水。每天喝七八杯水。水对人体的功能至关重要,而且不含热量。

    在吃好东西之前先控制你的食欲,控制热量和脂肪。

    在饮食中应减少一些肥肉,多吃鱼和家禽。饮食要清淡。

    减少盐分摄入。吃的盐越多,就越想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健康饮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06

1、低血糖,人们都以为饥饿感是胃里空了,所以就会觉得饿,其实饥饿感是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产生的一种感觉,一旦人体血糖降低,大脑就会发出信号,产生饥饿感,促使人们进食来提升血糖。

2、肝脏功能出现异常,低血糖导致你的肝脏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通过分解肝糖原来维持身体的活动能量。

3、低血糖不仅会影响肝脏还会影响人体的消化系统,当人体的消化器官例如小肠和胃不能正常工作时,人体对于是实物的吸收水平就会下降,影响食欲。

4、心理作用,在看到了某种食物时,突然就感觉饿了,其实这是一种食欲旺盛的表现;明明吃得很饱,可当看到自己喜欢的食物时,还是可以再吃一些,这时的饥饿感是心理作用造成的。

5、肾功能不好。食物中的营养必须通过肾脏过滤,如果肾脏出现问题,营养物质就不能正常进入血液。导致身体一直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外部表现饥饿。

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以下行为会增加你的饥饿感:

1.喝太多碳酸饮料,这是一种能够抑制食欲的激素。

2.常吃罐头食品。许多罐头食品的容器含有双酚A,这种化学物质干扰内分泌,使食欲大增。

3.经常喝酒。酒精会欺骗大脑,让你觉得饿。

4.压力大。当忧虑使你感到沮丧,身体就会释放出皮质醇,勾起你对含糖、油腻或咸味食物的渴望。

5.看食物图片。社交媒体上的食物照片会引起“视觉饥饿感”。

扩展资料:

造成饥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天灾、贫困、被俘虏、囚禁、绝食、特定宗教活动、进食或生理功能受限制或损害等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由于经济条件、文化科学素养、宗教和习俗观念以及特殊生理或病理等原因,摄食不足或偏食、异食造成的营养不平衡,这些人处于对某些营养素的半饥饿状态,这在广大贫穷、落后地区和阶层中并不少见。

人体饥饿状态,从持续时间和发展进程看,有短期饥饿和长期饥饿;从严重程度看,有完全饥饿和不完全(半)饥饿;从内容性质看,有某种或某些营养素饥饿和全面营养缺乏性饥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低血糖

百度百科-饥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1-09
一般来说,饿的话最直接的原因是血液血糖浓度降低,吃饱了还觉得饿的原因可能有好多种。

1.血液有问题
  有的人血液血糖浓度由于特征(遗传)原因,一直会低于正常浓度,这样的结果是一直比较饿,吃东西到撑也不会觉得舒服,人比较虚弱,免疫力也不强,可能经常生病,而且没有力气;

2.是消化道功能不好
  小肠和胃等消化器官不能正常工作的话,就不能把食物完全的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一直不高,很容易饿;

3.甲状腺激素分泌比较多造成的
  会很瘦弱,而且脾气暴躁;

4.肝功能不正常
  如果饿起来会受不了,是“烦心的饿”,有可能是肝功能不正常,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不能做出正确的生理反应,来分解肝糖元来维持正常的活动能量,于是继续消耗血液中不多的糖元,造成越来越重的生理反应。(饿,烦心的饿);

5.有可能是肾的问题
  营养物质都要经过肾的过滤,肾出了问题的话营养物质就不能正常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机体一直处于营养不量的状态,对外表现为饿;

第六种:有可能是上述的几种原因的综合表现
  当你感觉很不舒适的时候,身体机能已经下降了比较多的程度了,所以有时候造成一种病症的原因往往是几种混杂在一起,建议就医检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