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电子是怎样绕着原子核运动的

如题所述

原子中电子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绕着原子核运动。

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不能像描述普通物体运动那样,肯定他在某一瞬间处于空间的某一点,而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某处出现的可能性(即几率)的大小。电子在原子核各处出现的几率是不同的,有些地方出现的几率大,有些地方出现的几率很小,如果将电子在核外各处出现的几率用小黑点描绘出来(出现的几率越大,小黑点越密),那么便得到一种略具直观性的图像。这些图像中,原子核仿佛被带负电荷的电子云物所笼罩,故称电子云。

在一个原子中,电子和质子因为电磁力而相互吸引,也正是这个力将电子束缚在一个环绕着原子核的静电位势阱中,要从这个势阱中逃逸则需要外部的能量。电子离原子核越近,吸引力则越大。因此,与外层电子相比,离核近的电子需要更多能量才能够逃逸。

原子轨道则是一个描述了电子在核内的概率分布的数学方程。在实际中,只有一组离散的(或量子化的)轨道存在,其他可能的形式会很快的坍塌成一个更稳定的形式。这些轨道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的环或节点,并且它们的大小,形状和空间方向都有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6

原子中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是以概率波电子云的方式出现在壳层轨域的某处,电子云浓密的地方出现电子概率最大。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及位置的狄拉克方程:

一,iħƏ/ƏtΨ=(cα.p+βmc2)Ψ

二,iħƏ/ƏtΨ(r,t)

=(-iħcα.▽+βmc2)Ψ(r,t)

(α.β为四维自旋矩阵含e-e+)

三iħƏ/ƏtΨA=mc2ΨA=找到e-机率ΨAΨA

iħƏ/ƏtΨB=mc2ΨB=找到e+机率ΨBΨB

图中+-号代表不可分割的最小正负电磁信息单位-量子比特(qubit)

(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John Wheeler曾有句名言:万物源图于比特 It from bit

量子信息研究兴盛后,此概念升华为,万物源于量子比特)

注:位元即比特

第2个回答  2016-05-31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而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又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15m~10-14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极大,核密度约为1017kg/m3,即1m3的体积如装满原子核,其质量将达到1014t,即1百万亿吨。原子核的能量极大。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能克服质子之间所带正电荷的斥力而结合成原子核,使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分裂。当一些原子核发生裂变(原子核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核)或聚变(轻原子核相遇时结合成为重核)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原子核能,即原子能(例如核能发电)。利用这一性质,方便人们的生活。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中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31
在原子核外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因电子质量太小)
第4个回答  2020-02-23
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运行轨道是椭圆形
经典电磁理论认为,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运行轨道是圆形。地球膨裂说认为,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运行轨道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
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不论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的形成规律都是相同的,都有其共性。
人类对太阳系的研究由来以久。在太阳系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太阳系、银河系、原子有很多共性。这说明太阳系是银河系的缩影,是原子的放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太阳系来研究银河系和原子的形成、结构及性质。
原子、太阳系、银河系的共性:
1、原子核自旋;太阳自转;银核自转。
2、电子自旋;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自转;围绕银核公转的恒星自转。
3、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行星围绕太阳公转;恒星围绕银核公转。
4、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系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恒星围绕银核公转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
5、原子核有磁场;太阳有磁场;银核有磁场。
6、电子有磁场;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有磁场;围绕银核公转的恒星有磁场。
7、原子核的磁场方向和自旋方向垂直;太阳的磁场方向和自转方向垂直;银核的磁场方向和自转方向垂直。
8、电子的磁场方向和自旋方向垂直;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的磁场方向和自转方向垂直;围绕银核公转的恒星磁场方向和自转方向垂直。
9、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有时离原子核近,有时离原子核远,这说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轨道是椭圆形;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的公转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轨道是椭圆形;恒星围绕银核公转的公转轨道有近日点和远日点,轨道是椭圆形。
10、电子在原子核近处密度大,电子在原子核远处密度小;行星在近日点密度大,行星在远日点密度小;恒星在近银核点密度大,恒星在远银核点密度小。
原子、太阳系、银河系有如此多的共性,说明原子、太阳系、银河系形成规律是相同的,性质是相同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既然太阳系和原子具有如此多的共同性质,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那么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运行轨道也应是椭圆形。
这一点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有时离原子核近,有时离原子核远;电子在原子核近处密度大,电子在原子核远处密度小也可以看出。我们知道,行星围绕太阳旋转时有时离太阳近,有时离太阳远;行星在太阳近处密度大,行星在太阳远处密度小,这和电子是一样的。因此,既然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时的轨道也必然是椭圆形。
作者:赖柏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