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有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你好,

翻译: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另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2)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3)。

蓬莱(4)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5)又清发。

俱怀(6)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7)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8)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9)意,明朝(10)散发弄扁舟。

作品注释

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为李云(官秘书省校书郎),李华(文学家)。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⑵长风:远风,大风。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另一版本为揽。

⑻消:另一版本为销,详见注释。

⑼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⑽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1]

注:1.
“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苏教版为“举杯销愁愁更愁”,两者皆可。

2.
“欲上青天览明月”中,苏教版为“欲上青天揽明月”,两者皆可。

作品译文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

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汉代文学作品一般刚健清新。

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

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消去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

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希望能够帮到你O(∩_∩)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6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词语解释】

  高楼:即题“谢朓楼”,南齐诗人谢朓官宣城(即宣州,今属安徽)太守时所建。
  蓬莱:指秘书省。李白族叔李云官秘书校书郎。
  清发:清新秀丽。
  逸兴:超逸的意兴。
  散发:不戴冠簪子。指散漫无拘束。
  扁舟:小船。弄扁舟,指归隐江湖。

  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我的理解是:昨天已经过去了,不管辉煌快乐与否;今日的烦恼却如今天的时光似的怎么也流不走

  一生嗜酒的李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当时世人多称他为“诗仙”,“酒圣”。古时酒家的门外更是多悬挂“太白遗风”之类的招牌,可见对李白的推崇之至。
  这位大诗人表面自得其乐看似热闹,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和无法掩饰的孤独场面:听到的是诗人以酒来向时世抗争的呐喊,和精神重压下的痛苦与压抑的狂吟! 也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酒品既人品。若依酒德而论,历代酒人似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以再分,是谓三等九品。上等为“雅”,“清”,既嗜酒为雅事,清流不阿;中等为“俗”,“浊”,既沉俗泛浊之类;下等为“恶”,“污”,既无行败德,伤风沉溺之徒。史论有云:“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之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之为`酒圣`。”酒圣者,酒品中之上上等是也。
纵观李白的诗句,多是借酒消愁的。他被逐出长安后,郁郁不得志,便借酒以倾诉满腔激愤。《行路难》中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正是以美食不能下咽,以行路之艰险来比喻世路的险阻,以倾诉不被重用的激愤之情,这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有异曲同工之意。既然得不到重用,于是他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酒和菜的价格是昂贵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黄河但冰封流阻,要登太行却积雪满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了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倾吐出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李白喝酒的传说很多。说李白宾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五人相识,他们一起在徂徕山中每天饮酒沉醉,被世人称为"竹溪六逸"。

  又说李白任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召他进宫作诗。李白醉醺醺地来到宫中,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杯恨在心,用李白写的诗挑拔杨贵妃,杨贵妃进谗言,玄宗才疏远了李白。又说李白酒醉泛舟在采石矶附近的江面上,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等等。天天饮酒,嗜酒成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