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部队是如何屠杀法国骑兵的简介

如题所述

有两次

一次是克雷西战役,另一次是阿金库特战役

 1346年8月26日,在百年战争(1337—1453)中,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指挥的英军和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的法军在克勒西(法国东北部索姆省的城市)附近进行的一场大交战。英国人靠着武器装备和战术上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此战之中步兵作为步、骑联合兵种编队的主要成分,在战役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战说明了步兵在骑兵面前并不是不堪一击的。而其中英国紫杉长弓作为英国步兵中的关键力量,击败并重创了当时号称是最难对付的法国重装甲骑士。
  双方的兵力对比相当的悬殊。当时的法军兵力接近6万,其中有12000名重骑兵(由骑士和普通重骑兵构成),六千左右的热那亚十字弩手,17000名轻骑兵剩下的就是大约25000左右的一群跟在部队的后面且缺乏纪律的所谓“公社征募兵”。而英军的部队则刚过两万。两军的兵力差距是如此的明显……但同法军相比,英军有更为完善的组织,队形和装备。英国步兵装备有紫杉长弓,三百步外能穿透骑士的胸甲。从自由农民中招募的弓箭兵精通自己的武器。
  但是两军在战前的准备上则全然相反。英军的指挥官爱德华三世精心的布置了战场。将自己在兵力上的“损失”在地形上尽力的补会。两万人的部队在数量上被很平均的分成了三个部分。
  右翼部队由大名鼎鼎的“黑太子”(Prince Edward)指挥。部署在靠近克雷西城(Crecy)和牧师峡谷(Vallee des Clercs)的地方,并且以流经克雷西森林(Forest of Crecy)河流梅叶河(Maye)作为其屏障。
  今日法国克雷西镇,这条河流应该是Maye(很窄的小河,但是宽度正好使得法国骑士的战马没法一跃而过)
  左翼部队的指挥官是诺萨姆顿伯爵(Northampton)指挥。布阵于瓦迪库而特村(Wadicoutrt)的前方,有树林和步兵挖掘的防御工事作为掩护。 
  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则率军亲自坐镇中央。
  整个布阵情况总的来说就是两翼前出的倒V字型布阵。在每个部分的中央是由大约一千名骑士组成的方阵。唯一不同就是这些骑士们全都不骑马(English dismounted men-at-arms)。其的好处在于给长弓手们提供了一面结实的“墙”。有此方阵不但可以在敌人接近时让长弓手退到其后减少损失。同时还可以带给长弓手们一个信念即:自己不会被自己的骑兵丢弃不管,我军一定能够顶住法国骑兵的冲锋。
  同时长弓手们被布置在侧翼,按梯队的形式向前排列。这样一来则长弓兵就将进攻中央的法军给套进了这个倒梯形的陷阱之中了。在每个方阵的后面还都准备了重骑兵预备队。另外在白天英国的威尔士步兵还在阵前挖掘了许许多多的陷阱。
  法王菲力普六世则有“优秀的骑士,糟糕的国王”的外界评价。不仅仅是没有做必要的战前准备甚至连侦察部队都没有派遣就一头撞向了英军的防线。在后来的战斗中其也只是一味的利用兵力上的优势不断的冲击英军的战线。虽然具有相当的骑士风格但是其结果则是致命的。
  在1316年8月26日的下午六点左右。法军排成冗长的一路行军纵队到达了战场。
  当时的法王还想将部队集结一下再发动攻击。于是十字弩手被调到了前面。但是那些“士气高涨”的法军骑士们则不听命令开在弩兵行动后不久就开始“自己”的进攻。
  而此时的热那亚十字弩手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开始向英军进行射击。他们在150码的地方停了下来向英军进行了齐射。
  但是英军位置是在一个坡地上,同时由于热那亚弓手正直接面对着午后的阳光(见简图),多数的箭都没有射中目标。热那亚十字弩的射击对英军来说可以说是毫发无伤。于是热那亚的十字弩手们又再次向前移动打算将距离再拉近些。但是英军没有再给他们机会。铺天盖地的箭雨倾洒在了十字弩手的头上。
  仅仅是短短的几次齐射就使得热那亚人溃不成军。此时对这些热那亚人来说最致命的也许还不是降临在头上的箭雨,而是此时已经冲上来的法国骑兵。自相践踏和混乱很自然的变成了当时的主乐调。虽然出现的大规模的混乱,但是一些法军还是攻到了英军的面前证明了自己是欧洲最难对付的骑士。战役开始仅仅几分钟就出现了激烈的生死厮杀。此时似乎战斗向着有利于法军的方向发展。但是很遗憾不久英王和其他两个分队的指挥官就很快并果断的出动了自己留在阵后的重骑兵预备队阻止了法军的冲击。同时两翼的长弓手则不断的进行着射击……
  虽然不断有士兵中箭倒地但是法军的骑士风格和进攻精神还是让人为之侧目。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法军不断的进行着一件事就是突击、冲锋。残酷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深夜。法军的十六次冲锋全部被击退。法王此时虽然还有部队但是七零八落而一身疲惫的散兵已经不可能再挽回败局。
  在天亮后英军对自己造成的的景象毛骨悚然。在他们的山坡下躺着无数的法军尸体。其单位已经不能用“具”来衡量只有用“片”才能加以计算。在山下的尸体中有1524位勋爵和骑士、约15000名左右的骑兵、十字弩兵和步兵的尸体。同时还有成千上万匹的马做了陪葬。而英军则伤亡约两百人。其中阵亡的仅有2名骑士、40名重骑兵和长弓手、100左右的威尔士步兵。
  恩格斯曾经写道:“这种长弓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它使英国人在克勒西、普瓦提埃和阿津库尔等会战中取得了对法国人的优势。”法军约有1.5万名骑士被打死。而英军损失不大

 

另一次是阿金库特战役

 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西方学者通常将中世纪后半段称为 “ 骑士时代 ” ,不但因为骑士是中世纪社会的中坚,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欧洲中世纪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 “ 被甲武士 ”(Men-at-Arms) ,统称骑士 (Knight) ,但大部分是没有骑士身份的侍从武士 (Esquire) 。欧洲骑士由各个封建领主豢养,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铁甲,骑乘巨型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以长剑格斗。

    法国骑士享誉欧洲,主要因为法国拥有1,400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相比之下,英国只有400万人口,经济落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鼎盛时期也只拥有5,340名重骑兵,而法国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两万余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王爱德华一世最先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
    
    英国学者普莱斯特维奇 (Michael Prestwich) 写道: “ 爱德华二世时代的文件显示有三种弓,其中的标准长弓通常有6英尺长,发射的箭长一码,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进口的紫杉木制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最重型的长弓射程可及400码,当然200码以外就没有什么准头了。训练有素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发射10枝箭。一个经常引用的中世纪年鉴记载,阿金库特战场上布满羽箭,如同大雪覆盖。然而和下雪的悄然无声不同,密集飞来的羽箭往往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令人心惊胆战。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长弓威力惊人,使用波金箭镞 (Bodkin Head)3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4英寸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 “ 玛利玫瑰 ” 号 (Mary Rose) 上面发现了138张完好无损的长弓,上弦之前长度在6英尺 (1.82米 ) 和7英尺 (2.13米 ) 之间,经过测试发现拉力普遍在 100 磅 至 180 磅之间。玛利玫瑰号发掘出来的两具长弓手的遗骨,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为长弓强劲的拉力提供了物证。
    
    对于英国来说,物美价廉大概是长弓最大的优势。十三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32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弓、囊箭、短剑、匕首、头盔、皮甲背心等等,仅仅价值1英镑6先令8便士5 。从亨利三世 (1216-1272在位 ) 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1242年颁布的《武备条例》 (Assize of Arms) 规定,年收入在2-5英镑之间的庶民必须拥有长弓,每周日必须练习射箭,每个教堂必须提供箭靶和练习场所等等6 。这个政策经过一百年的贯彻执行,英国到百年战争前夕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134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军有重骑兵5,340人,步兵26,963人,其中包括长弓手20,076人。弓箭部队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
    
    英国长弓部队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步兵。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领主临时强徵的老百姓,士气普遍低落,素质参差不齐。经过百余年的重视培养,英国长弓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武士阶层,社会地位虽然不及骑士,但已经高过普通步兵。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开始采取征兵和募兵并行的双轨制,而大多数长弓兵是志愿兵,又称合同兵 (Indentured Soldier) ,根据契约按劳取酬,还有权分享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步兵高昂。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欧洲骑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虏以后即使不杀,也会砍掉他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因此英国长弓兵比欧洲步兵更加斗志顽强,冷酷无情。
    英国长弓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同苏格兰人作战时逐步发展了一套长弓手同重骑兵协同的攻守战术。在进攻苏格兰人的长矛密集阵时,英军长弓手以高射角朝着敌阵某一部分齐射,密集的箭雨从空中俯冲而下 (Plunging Fire) ,大量杀伤疏于防范的敌军,为英军重骑兵打开缺口,而后者乘机高速冲击敌阵。防守的时候,英军长弓手依托地形或障碍以猛烈火力阻击敌骑冲锋,待到敌骑队形散乱、举步维艰的时候,英军骑兵从两侧发动突击。英国长弓首次扬威欧陆是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 (Battle of Crécy) ,此战至少12,000法军命丧长弓箭下,其中包括11位亲王和1,200个骑士。
    
    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封建领主又同小股进犯英军多次交战,其中尝试了各种战术以抵消长弓的优势。欧洲十四世纪开始流行的钢质板甲防护力非常好,英国长弓只有在几十码的近距离才可能穿透,倒是骑士的战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铁甲防护,在弓箭的密集攒射之下非常容易受伤,导致骑士落马。法军的应对战术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长剑的武士徒步正面冲锋,而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冲击英国长弓部队的两侧。1356年的普瓦第埃战役 (Battle of Poitiers) ,法王约翰二世试图采用这个战术,但法军骑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协同进攻,结果还是被英军各个击破。
    
    为什么法国没有大力发展长弓部队呢?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的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英国学者哈代 (Robert Hardy) 引述一段法国古代史家 (Jean Juvenal des Ursins) 的话:“ 不久以后法国的弓箭手变得如此优秀,准确性已经不亚于英国弓箭手。然而,一旦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法国的王公贵族还要强大。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弓箭部队的发展。 ” 显然法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3. 排兵布阵
    
    法军的参战兵力古代史料众说纷纭,大致推算在25,000到30,000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 (4,000人 ) 和侍从武士 ( 约16,000人 ) ,另外有 5,000 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反观英军, 5,000 长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1,000名武士属于贵族阶层。后世史家称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平民和贵族之间的较量,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法军战役总指挥是骑士统帅奥布莱特和元帅布西高特 (Boucicaut) ,此二人都是资深将领,其中布西高特是当时法国赫赫有名的悍将,曾经多次援助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1396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 (Nicopolis) ,战败以后侥幸逃生。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菲尔波茨博士(Christopher Philpotts) 从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发现了布西高特制定的阿金库特战役部署,使我们有幸得见法军的战术意图。法军按照惯例排出三条战线,准备向英军发动波次攻击。第一条战线由奥布莱特和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一共8,000徒步被甲武士,另有5,000弓箭手在两侧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条战线由阿兰逊公爵 (Duke of Alençon) 率领,包括6,000徒步武士;最后是10,000名重骑兵压阵,组成第三攻击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条战线左翼部署了1,600重骑兵,右翼部署了800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
    
    布西高特的战术构想注定是一厢情愿。首先,奥布莱特选择的阿金库特战场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狭长的走廊形状,最宽处在战场北侧法军阵地,只有大约1,100米,向南稍微收紧,到英军阵地这里只有900米宽。两侧的密林长满灌木,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因此迂回英军侧翼的部署纯粹是纸上谈兵了。其次,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参战的贵族骑士争强好胜、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战前部署根本得不到严格执行。法军布阵时,一线排在后面的骑士们不愿甘居人后,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后面。法军最终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来应该突前提供火力掩护的弓箭部队退居二线。战后法国史官的记载里抱怨法军弓箭手整场战役一箭未发。

    阿金库特战场是一片农田,不久前当地人在这里翻种冬小麦,地表非常疏松,加上战前豪雨倾盆下了一整夜,使战场变成泥潭。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后,重量超过一吨,在泥泞之中难于立足,骑士随从不得不找来木板给战马垫脚。奥布莱特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他极力说服跃跃欲试的法国骑士们按兵不动,期望太阳出来以后能把战场地面晒干一些。

    英军按照惯例布阵,中央是大约900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方阵; 5,000 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向前排列。整个英军阵线类似一个扇形,大概有5行纵深,亨利和其他骑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并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通常英国长弓部队会在自己阵前设置障碍阻止骑兵冲击。6天以前亨利就让每一个长弓手随时携带一根长约2米、两头削尖的树干,列阵完毕以后,弓箭手们将各自的树干斜向前钉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战马的前胸,树干之间相当宽敞,弓箭手们可以进退自如,但战马就无法穿过。这种简单有效的鹿砦工事英军还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亨利借鉴了 19 年前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成功经验。
    
    英军大约早上7点钟就列阵完毕,等待法军进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时分对面都没有动静。亨利明白英军已经断粮,拖延只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断然下令全线前进。两翼的长弓手拔出各自的树干,勉力淌过泥泞的战场,一直逼近到距离法军阵线300米的地方停下来。这个700米的行进过程是英军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法军突然进攻英军两翼,长弓手们来不及做防御工事,在法国铁骑的冲击下势必崩溃。可惜的是法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骑士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想发扬骑士风度,赢的光明磊落。法国人将为这种狂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4. 决战与屠杀
    
    英军到达新阵地以后,两翼的长弓手很快将各自的树干钉入地面,然后从箭囊取出几十支箭来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国长弓手通常自带4囊箭,以每囊24支计算,总计96支。随着长弓部队统领厄宾汉爵士 (Sir Thomas Erpingham) 的令杖抛入空中,5千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5,000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窜升至30米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5万支箭的攒射。平心而论,英军长弓这样远距离的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然而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阵形。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了出去,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8,000徒步武士出击。
    冲向英军两翼的2,400法国铁骑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法国史官记载,战场的烂泥没过马膝,有些地方可及马腹。法国骑兵的冲击速度因此非常缓慢,300米的距离足足需要40秒钟,这期间英国长弓手又放出至少6波齐射。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显然法军对突然出现的尖利木桩缺乏思想准备,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然而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结果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残余的骑兵掉头夺路而逃,背后英国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冲锋而来的徒步武士,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徒步冲锋的8,000法国骑士身负30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整个法军战线向中间拥挤,而在他们前面,英王亨利亲率900骑士严阵以待。法军接敌时已经没有任何冲击力,武士们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劳的英国骑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尸体绊倒。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此时也加入战团攻击法军的侧翼,他们手持短剑匕首行动敏捷,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一个英国骑士事后回忆道,法国兵被压死的要多过被杀死的,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剩余的士兵企图撤退,但被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来,或被屠戮,或被践踏,尸山越堆越高,战场成了屠场。
    
    法国贵族见到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然而他们面对一群无以理喻的大老粗,绝大多数英军长弓兵不讲法语,也不懂骑士规则。阿兰逊公爵时运不济,按照惯例摘下头盔表示投降,结果被一个杀红了眼的长弓兵手起锤落砸得脑浆迸裂。英国骑士们不得不分头阻止无谓的杀戮,指挥士兵收集战俘,因为这些法国骑士都是财源。至少有两千多个法国骑士被俘,法军的两位战役总指挥,奥布莱特已经战死,布西高特被英国人从尸体堆里拖出来做了俘虏。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战斗逐渐平息,法军二线残部和三线部队已经开始逃离战场。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意外,导致著名的 “ 杀俘事件 ” 。一个名叫伊森巴特 (Isambart d'Agincourt) 的当地贵族率领几个武士和600个武装农民绕道偷袭了英军的大营,他们驱散守军,开始大肆掳掠。亨利得信,判断这是法军主力的突袭,立刻派遣一支部队发动反击。与此同时,法军残余的大约600名重骑兵在马勒伯爵 (Count of Marle) 的带领下发起最后的冲锋。亨利立刻意识到局势的凶险,他的长弓部队的弓箭几乎用尽,而自己身边只有不足300个精疲力竭的骑士,另有约300人正在后面看管战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强正面防守,又害怕两千多法国战俘乘机发难,毅然决定屠杀俘虏。英国贵族强烈抗议,因为这种野蛮行径违反骑士规则,而且战俘能够带来巨额赎金。亨利警告部下,不从者将处以绞刑,同时将看管战俘的骑士调到前线,另派200长弓手执行杀戮使命。长弓手们一拥而上,刀斧齐下,鲜血横流,等到前面法军骑兵的冲锋流产,亨利下令停止杀戮时,至少已有500法国骑士丧命。
    
    阿金库特战役到此结束,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50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在7,000到10,000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3个公爵,9个伯爵,92个男爵,以及将近1,000骑士。另有1,500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伤亡大约500人,阵亡的显要人物包括约克公爵、萨福克伯爵等人。
    
    战斗刚刚结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三名法国裁判,要求判定结果。虽然担任主裁判的蒙乔瓦伯爵 (Count of Montjoie) 异常鄙夷英军屠杀战俘的野蛮行径,他的职责是裁决结果,而不是评判功过。蒙乔瓦面无表情地回答:“ 殿下,英国赢得了胜利 ” 。亨利得知蒙乔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库特,说道:“ 那么就让这次英国的辉煌胜利作为‘ 阿金库特战役 ' 载入史册吧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