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友谊?

如题所述

一、友谊的年龄变化

从小到大,我们曾有过许多朋友。

上小学前,街坊邻居、幼儿园中能和自己一起玩的小朋友,就是好朋友;上小学后,同班同学中能和自己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完成作业的同学,就是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不分性别,主要是地理位置接近。男、女孩子可以在一起过家家、打游戏、跳绳、写作业。到了小学高年级,情况有了点变化: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起完成作业的好朋友,除地理位置接近外,还要是同性,女生找女生,男生找男生。这表明大家已觉察到男女有别。

上了初中,好朋友的条件又有变化,主要条件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性,如同爱一门课程,都爱某种课余活动。此时,地理位置的远近已不影响友谊的建立。初三以后,又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要求在性格、脾气上的相投,能彼此说点悄悄话的同性。临近高中毕业的学生,越发显得成熟,对于友谊的建立,彼此还在思想、品德、理想、价值观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是指自己在择友之前已有明确的标准,而是在相互接触中,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这种感觉决定着彼此联系的密度。这就是说,这时的朋友,除了性格、脾气可能是互补的以外,很多方面都是一致或相似的。所以,人们常讲:“朋友就是你自己。”

二、少年的友谊

人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是孤独的。作为合群动物的人,不仅要吃饭,穿衣,还要互相交往。从人类种族发展史上看,人与其他猛禽猛兽相比,有许多弱点:没有尖爪利齿,也非力大无比。人能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一靠智慧,二靠群体合作。要合作就要沟通,就要交往,要彼此理解各自的需要与目标。在生产不发达的时代,战胜自然、求得生存需要朋友的帮助;在文明社会,求得生存、获取发展,更离不开朋友的理解与支持。

正值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青少年时期,尤其需要朋友。这是因为他们既想摆脱成人的束缚,争取独立,却又尚不完全具备自立的条件。童年时代,自己的高兴事、委屈事,一到家就会喋喋不休地告诉父母,其中多数时候是为了使家长分享自己的快乐,得到夸奖或求援于家长,以求得家长的抚慰,消除心灵上的不平衡。

告别童年后的青少年,自认为已长大,不愿像孩子那样事事处处依赖成人。随着知识面、交往面的扩大,随着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略有所知,随着性意识的萌发,不同于童年时代的那种心理矛盾时有发生。于是,亲密同学、知心朋友就成为自己陈述观点、讨论问题、倾吐内心活动的主要对象。没有陈述、倾诉的对象,即没有朋友的青少年,很容易产生孤僻、乖戾、抑郁、胆怯、多疑、情感不稳定等心理疾病

什么是友谊?友谊是朋友之间的情谊。它有3个条件:

(1)彼此无利害观念,能无私地给予而不期望回报;

(2)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信仰、个性、习惯;

(3)彼此倾诉内心活动。

友谊可以在同龄人、同性之中建立,也可以在隔代人、异性之间建立。

青少年的友谊具有纯洁、热情的特征。

青少年之间建立友谊的全部理由大概就是合得来。他们彼此并不对对方父母的职业、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脸型身材等加以考虑。好朋友之间真诚相待,共享幸福快乐,互相排忧解难。相聚时感觉到愉悦、满足;离别时体验到失落、惆怅。朋友生病缺课,帮助补课、抄笔记;朋友没有带饭,两人合吃一份;有好电影立即想到请好朋友同去;有了心事,不告诉老师、家长、却悄悄告诉了朋友,请他帮助分析解决。青少年时期建立的纯洁的、真诚的友谊,甚至可以保持终身。

三、学习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一个世纪来,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成为青少年的榜样。马克思写《资本论》时,穷得连稿纸都没钱买,小儿子也因没钱医治而死去。恩格斯为了不使马克思因生活问题而分散研究经济理论的精力,整整20年,一直忍受着令他厌恶的商人生活的痛苦。可以说,他为了马克思事业成就,献出了著书立说的宝贵时间,献出了他的聪颖过人的天资。马克思为此曾对恩格斯说:“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坦白地向你说,我的良心经常像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有一次,当敌人在谈到“马克思—恩格斯”这个称呼时使用单数词时,马克思高兴极了。这说明他们是一体的,他们的友谊的确是纯洁、热情、真诚、坦率的典范。

四、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有的青少年想,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也是互相无私帮助,彼此不隐瞒真情,这是不是友谊呢?某校,一天,班主任很严肃地在班里宣布一条消息:王海因触犯刑律被公安部门拘留了。同学们诧异:他是一个守纪律、重友情的同学,怎么会犯法?原来,王海和同学关系一直都很好。一次,小学时代的两个老同学找他,说他们搞到一支枪,想在他家里放几天。王海知道藏枪非同小可,但又想到好朋友有困难,自己怎能不帮?!就这样,他成了窝藏枪支犯。

这类蠢事在其他青少年身上也可能出现。例如,好朋友贪玩旷课、考试作弊,甚至偷了他人钱物,既不严肃批评帮助,又不揭发、报告,甚至还帮助他掩盖错误。他们认为批评、揭发会伤害感情,是出卖朋友。这其实不是朋友之间的友谊,而是哥儿们义气。

这说明,朋友之间的亲密应是有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有利于彼此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的集体事业。凡是违背这个原则的“亲密”、“互助”,就是哥儿们义气、姐儿们和气。青少年由于认识水平还比较低下,或者缺乏理智、感情用事,往往不能区别正确与错误,不能以理智控制情感。

另外,青少年的友谊还有待于时间的考验。有的青少年朋友,要好时吃喝不分,同来同往,甚至住在一起,可是,一有点非原则的小冲突,就反目成仇敌,彼此互不搭理。坚持了多年的亲密友谊,就这样毁于一旦,毁于一件非原则小事的分歧上,无疑是一件憾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严正的朋友。”青少年朋友应记住这一至理名言,在生活中结识严正的朋友,建立有原则的亲密关系。另外,你不妨认识细致地观察你的好朋友,你将会在好朋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