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来由

如题所述

普洱茶蕴藏着广泛的民族特征和丰富文化内涵。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据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记载;早在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曾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茶”即是指普洱茶;“银生”是唐南诏六国节度之一,“银生城”即今景东县城;“银生城界诸山”,即今景东城东的哀牢山和城西的无量山,表明这些地区在唐代已驯化和利用、开发茶叶,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并作为商品,形成一定的市场。南诏时“银生节度”辖今普洱地区和西双版纳州以及大理、临沧部分地区。“散收、无采造法”指当时茶叶主要是散收,没有采用内地“蒸之、捣之、拍之、培之、穿之、封之”的制茶法;“蒙舍蛮”指当时南诏的统治民族;“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指当时饮茶的方法是将茶叶、花椒、姜、桂片等物一起放在锅内烹煮后饮用。(由于未经加工的茶叶或杀青温度不够的晒青茶叶有一种青草似的生涩味,因此,古南诏的少数民族用“ 椒、姜、桂 ”等重味佐料和茶叶一起烹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饮茶方法,同时,“椒、姜、桂 ”的散风去寒、温热助阳作用对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也具有药理作用。)《蛮书》所载内容,明确记述了茶叶产地及创建姜饮方式的种茶人“蒙舍蛮”。从所记载产茶的区域、种茶民族推断,与后来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是相吻合的。《云南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清康熙年间的《元江府志》也说:“普洱茶,出普洱山,性温味香,异于他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7
普洱茶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一位叫普洱的上神追赶仇敌路经云南,看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田间采茶。自此对那位姑娘一见钟情,经过打听得知姑娘叫田螺,家里世代制茶,田螺每天来田间采茶。普洱假装口渴,来到田螺家门口讨杯茶喝,田螺拿出家里特有的绿中透白茶叶泡出一杯碧绿如玉的茶水,看着让人眼前一亮。普洱双手接过茶杯,品一口甘醇爽滑,不住的赞口。普洱与田螺一番讨论,方知两人都是爱茶之人,更是心心相惜。
时间久了,被天帝发现,天帝勒令普洱速回天庭,普洱不舍田螺姑娘,违抗天帝命令。天帝勃然大怒,将普洱变成了一座山,那座山就坐落在云南,田螺姑娘自此一直打理这座山上茶叶,感觉普洱还在身边,很是安心。那座山上的茶叶经过田螺的烹饪变成褐色,与别的茶叶不尽相同。泡出的水红浓明亮,品出微涩后的甘甜。从此,大家给这茶起名普洱茶,慢慢的从云南流传出来这么句话“普洱山上的普洱茶是爱的味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1
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
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西藏、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