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有哪些?

如题所述

刘秀英表示,中西方家庭教育最大的差异是怎么看待孩子。中国人认为,孩子和大人是一体的,孩子的成绩是与家族荣誉、父母脸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人对孩子强调的某些东西更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需求,比如有的家长让孩子好好学习,只是为了让他将来有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这样一来既能让父母安心;其次也是父母炫耀的资本;第三不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x0d\x0a而在西方教育理念中,儿童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需求,儿童只需按照自己的兴趣、个人能力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政府制定的很多政策、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以是否尊重了儿童为前提。\x0d\x0a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有关这一点,中西方教育理念是不同的。\x0d\x0a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x0d\x0a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有不少家长为了方便工作,同时也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将孩子留在老家让亲属帮着带,或者留给保姆照看。原本想提高生活质量的父母,让这些孩子在成长的黄金时期错过最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x0d\x0a对此,刘秀英指出,研究发现,与孩子建立亲密情感是有时间限制的,12岁之前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若没有建立这样的情感,孩子到了青春期,容易与父母产生各种问题。\x0d\x0a在美国,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会被认为是很不人道的。比如1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被独自留在家里,一旦被举报,不但孩子会被社会福利机构带走,父母还会被控“危害孩子安全罪”。\x0d\x0a而中国的家长会说,为了孩子才被迫与孩子分离,到外面打工挣钱,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好的物质生活。但是父母没有考虑到,这是他们的想法,孩子可能宁愿穷一点,也想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为生活奔波的父母们,请暂时放下自己的事情,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关注并重视他们的真实需要。\x0d\x0a阳詹易放学回家时,奶奶已经外出,他在家里等待奶奶回来(2014年5月21日摄)。阳詹易家住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落岩村民小组,今年10岁,是东升小学学生。在他8个月的时候,妈妈就离开了他。爸爸在广东务工,只有过年时才回来。(新华社记者陆波岸 摄)\x0d\x0a孩子的自由是有前提的\x0d\x0a由于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开启了“421”的模式,所以中国家长容易过分溺爱孩子。尽管成年人大都知晓溺爱孩子的危害,讲起来可能也头头是道,但若真到了实践,不少家长便不知不觉地对孩子“投降、依从、迁就”了。\x0d\x0a刘秀英认为,溺爱这种情况在中国家庭教育中是最典型的。她说,溺爱很多时候是出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家长是理智的、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那么应该知道要藏起一半的爱。比如妈妈看到孩子摔了一个跟头,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若只从心疼孩子的角度出发,扩大摔跟头的严重性,那么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暗示,即这是很严重的、不可承受的。\x0d\x0a刘秀英特别指出,与年长父母包办型的溺爱相比,中国年轻家长身上表现更鲜明的是放纵的溺爱。她进一步解释说,不少中国年轻家长错误地理解了西方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西方教育是“自由的”,“给孩子空间的”。但事实是,孩子的自由是有前提的,不能是没有边际的。孩子要有勇气、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年轻的家长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把责任意识传授给孩子。\x0d\x0a对孩子来说,他应该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不能大声喧哗,在餐馆里吃饭不能跑来跑去,深夜休息时间不能大吵大闹、影响他人休息等等。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起规则意识,这是中国家长在学习西方家庭教育时需要注意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