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9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亦是如此。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人的体质问题的上古书籍,现代中医对体质的划分也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

《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便根据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 情感 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人的体质分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可以说,这是传统医学对人体体质的最早分类。

一个人的体质最主要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形成的,并且也会受性别、年龄、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所以说一个人的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了解自己的体质,提前预防、合理膳食、科学 养生 、积极锻炼,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体质状况,提高生命的质量。

1. 先天因素

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先天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先天因素,又称禀赋,是指小儿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特征。中医学所说的先天因素,既包括父母双方赋予的遗传特征,又包括子代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状态,以及母体在此期间给予的种种影响。同时,父方的元气盛衰、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等都直接影响着“父精”的质量,从而也会影响子代禀赋的强弱。但是,先天因素、遗传性状只为体质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有赖于后天环境、营养和身体锻炼等。

2.后天因素

人的体质在一生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变化着的。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的饮食、起居,稳定的心理情绪,可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 健康 。缺少它们则会体质衰弱,甚至会导致疾病。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于 健康 与长寿的要求变得日益迫切。因此,如何保养一生的体质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改善后天体质形成的条件,可以弥补先天禀赋之不足,从而达到以后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而强者更强的目的。

3.地域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大致可分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出现东西南北口味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还是气候和环境。各地气候不同,人们只有调整日常饮食来适应不利于身体 健康 的气候。如广东人的汤很出名,因为广东有夏无冬,一年四季人就像常绿植物一样,只有摄取足够的营养,才能维持生命的平衡。事实上,这正是于不同的环境造成了不同的体质。

所谓“一方水土产一方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什么地方住着,就要吃当地的食物,按照这个地方的基本环境和气候去调养身体,这样才能维持体质的平衡。北方气候寒冷,降水少,比较干燥,所以北方人就不如南方人那样爱吃辣,而且也不能吃太多的辣椒,否则会上火长痘。

另外,每个地区因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会长着不同的食物,最明显的就是炎热之地多盛产性质寒冷的水果,如香蕉、甘蔗等,而寒冷地区多生长洋葱、大蒜、大葱等性平温的食物。这是老天爷给人们准备好了的,是完全适合身体本身的东西,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自然界给我们的这份礼物,因时、因地的选择食物,这样才能不生病或者少生病。

4.体质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人”,这句话如果用到人的体质方面,也说得通。中医说小孩子是“纯阳之体”。“纯”就是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理生机好,如旭日初升般充满活力,体现在孩子活泼好动,生理发育非常迅速上。但小孩子比较娇嫩,很容易生病,正好印证了小儿“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体质共性。小孩子生病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很快就会好,马上就又活蹦乱跳,这说明小儿“脏气轻灵,随拨随应”。由此看来,小孩子的体质呈生机盎然之态,但却又稚嫩脆弱,需要好好保护。

随着年龄的增长,受生活环境、饮食、情绪、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纯阳之体”慢慢变成阴阳相合的体质。到青壮年时期,人的体质又变成了壮阴壮阳。此时的人,血气方刚,身体健壮,心智达到一生的巅峰,用拉满的弓弦、明亮的满月等来形容青壮年时期的身体状态再合适不过了。青壮年阳气偏盛是其体质的共性,不同于小儿的“纯阳”之体,也不同于老年人的“阴盛阳衰”之体。而且,青壮年的体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心智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偏颇,所以要注意 养生 ,不大喜大悲,平衡饮食,规律生活,保持人体的壮阳壮阴之态。到了中老年,人的精力、体力、活力明显不如青壮年时期,气血既少又不通。另外,进入中老年后,脏器功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改变,脏气不足,体质也会有所改变。

所以,到了中老年时期,要注重调整起居、饮食、心态,保证体质正常,阴阳平衡就好。并不一定非得补肾壮阳,再怎么补也不可能像青壮年一样。更不要今天吃人参、虫草,明天补卵磷脂、蛋白粉,如此盲目进补对身体无益。食物尚且不能胡吃海喝,更何况这些药物和保健品。进入中老年将心境调整到平和淡定的状态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真正预防百病的灵丹妙药。在了解体质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后, 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体质有一个新的认知。既然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弱,我们就要以平和的心态来接受这个事实。当然,做一些必要的身心保健,将体质维持在 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