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节日,为何还有其他东亚国家也有过端午节呢?

如题所述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佳节,端午节跟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传统节日,在我国渊远流长,大约形成于西晋时期,距今已经超过1700多年历史,人们过端午节的意义主要有两个。

其一, 是中华民族对龙图腾文化的一种延续。

早在上古时期,诞生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的一些部落,就把龙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这个文化现象一直延续下来。

龙因为是神兽和瑞兽,民间传说里,一个人在有生之年如果能亲眼看到龙,就会交上好运,生活幸福美满。而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民间认为又是一年之中龙气最旺盛的日子,因此,许多人会走出户外活动,一边载歌载舞,一边等待和迎接良辰吉日的到来。 

人们载歌载舞时,为了表达对龙的敬畏,增加节日的庄严感和神圣感,一些能工巧匠就会制作出许多龙形的道具,把它们供奉出来,祈求神龙出现给大家带来好运。随着观念的改变,到后来,供奉龙形道具逐渐演化成赛龙舟,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其二,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相传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逝世。

屈原不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就斐然的伟大诗人,并且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他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为了他的祖国楚国富国强兵,他四处奔走、游说,劝导“战国七雄”之间化干戈为玉帛。但事与愿违,没有哪个国君愿意采纳他的意见。屈原由于政治抱负破灭后,不愿苟活于世,于是,就五月初五这一天纵身跳入汨罗江,以“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后人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初五也叫“屈原日”或“诗人节”。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里不可或缺的习俗。

据传,屈原跳入汨罗江后,当地老百姓得知后,为了避免水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躯体,就用竹筒把糯米、枣泥、花生仁、葡萄干等食物投入江中喂食鱼虾。逐渐地,这一习俗流传下来,最后发展成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除过中国人在每年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之外,实际上,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也过端午节,过节的方式跟我们大同小异,都少不了龙舟、粽子、艾叶、黄酒、祭品等元素。

他们过端午节跟中国传统文化的辐射力有很大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是世界上影响力十分强大的国家,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等领域,处在世界前列。

因为古代的中国十分先进和发达,因此,周边国家都会把我们当作学习对象。尤其我们周边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在历史上一直把我们当作宗主国,受中国的影响,他们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汉语文化圈”,在许多风俗习惯上,不可避免地会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来生活。端午节正是在我们处于强盛时,传播给这些国家的,他们欣然接受,并一直延续下来,变成了他们的传统节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5
端午节虽是我国的节日,但是其他东亚国家有很多的华人华侨,自古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对东亚国家影响比较深远。
第2个回答  2020-04-25
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节日,但是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过着端午节,这是因为他们这些国家深受我们汉族人的影响,另外也有很多的汉族人去到他们那里谋生,也就把汉族的习俗带了过去。
第3个回答  2020-04-25
东亚国家曾经大量学习中国文化,因此他们于中国有着非常多的文化共同点,因此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他们也会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