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新出了哪些中小学惩戒教育规则?

如题所述

时至年末,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还没到感受年复一年的感伤,如今更加关心寒假的放假时间。不过,在这个特殊时分,教育部门一刻不敢停歇,针对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颁布着一份份规则和办法。

其中,有关中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时常都会曝出各种老师体罚学生过激的行为,甚至是一种变态和虐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伤。很多家长也为此与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摩擦与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即便这种事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看到的报道多了,不少家长也不免产生担忧、疑神疑鬼,对老师和学校不再信任。

一、教育部最新消息

为了规范中小学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与惩戒行为,12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详细澄清了如下几点人们关心的问题:一是罗列学生有哪些情形时,老师可以给予批评和惩戒(第七条);二是根据学生错误的轻重程度以及年级高低,分别罗列了老师可以采取的惩戒行为(第八至十条);三是明确了老师在惩戒中不得采取的行为,一共8条,这也是受到学生、家长和网友最多关注的

二、对老师是种保护

从网上的声音,以及身边中小学老师朋友的反馈来看,教师群体对这项新规是非常重视的,学校第一时间将具体内容推送给了老师,要求认真学习,同时还要择期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一条内容,清楚的界定各类行为。

这份规则不仅是规范老师的惩戒行为,也是对老师的保护,明确了老师在何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何种行为,如此做便是不违规的,也起到了为老师兜底和撑腰的作用。

不过对此,也有老师表示很难界定,尤其是很多场合下没有监控,而某些家长又不讲道理、情绪容易激动和失控,这些不是靠文件上的规则就可能排出的风险。所以也有一些老师消极的表示,不如干脆不管,听之任之,不作为就不会惹麻烦。

三、学生和家长却仍有担忧?

从内容来看,尽管更多的人认为是对学生的保护,但仍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表示出担忧。一是因为一些老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就不过关,在情绪的影响下,不可能时刻想着规则,很多行为就是在冲动下产生的;二是即便遵循规则的要求,但有些行为仍然很难界定,比如在老师能够采取的惩戒措施中,最后都有一项“其他适当措施”的提法,所谓的“适当”与否仍然要靠个人去把握和解释,没有明确的标准

当然,不可否认规则的推出确实是一种进步,对学生和老师都能起到警戒的作用,当某些行为不太容易界定是否合规时,出于保险起见,理性的人就不会选择继续去做,不必要地挑战底线。慢慢的大家就都能学会克制,学生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老师克制自己的惩戒行为,这不正是大家希望看到的效果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第2个回答  2021-01-23
教育部规定,如果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学生不服从老师的管教的情况下,学校和老师可以对学生作出惩戒。
第3个回答  2021-01-23
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