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农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冬日夜晚,忽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我在家裹紧大衣,读诗,是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圣老杜写久别的老友重逢话旧,家常情境,家常话语,娓娓写来,生动自然。读之,久别重逢的喜出望外与沧海桑田的感觉历历在目、铭印在心。但在这个下着微雨的冬日夜晚,也许是桌上还腾着袅袅热气的蜂蜜柠檬茶,也也许是窗外传来的楼下商场的喧闹声,不知道是什么阻隔着我进入到诗中情境,今晚的我一直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隔着一层。反倒是“夜雨剪春韭”深得我心。眼前倏然出现了春天里的菜园子,细雨悄悄滋润大地,黑黝肥沃的土地上种着一畦鲜嫩碧绿的韭菜,长得正好适合割回家做菜。

是什么时候呢,这样的情景真实发生过?

想起来了,在美岭的校园农场。

我曾经在美岭当过5年中学老师。美岭中学是一所村办完中,学校就建在村子里。村子藏在大山深处。从县城去美岭,要坐2个小时的班车,而且有一大半的路是盘山公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路上经常碰到的是一些装煤运矿的大卡车。公路两旁是连绵起伏长满树木的崇山峻岭,一条桃溪随着地势蜿蜒回迂,河水不常满,露着大大小小淡黄色或青灰色的石头。

讲这么多其实是想说美岭中学很偏僻,就在大山深处。但美岭中学又建得非常的气派和豪华。不信你瞧,在你被弯弯曲曲一波三折的盘山公路颠簸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车窗外前面的道路依然像一条灰白色的水泥线一样漫长得没有尽头,突然绕过一个弯,一座庄严气派的门楼出现在眼前,门楼的左右两侧是两根粗壮的石柱子,骑楼式的屋顶安装着红色的琉璃瓦,悬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再往上,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几座漂亮的亭子装点其间,还有一个无比气派完全用石板铺就的大台阶。这哪里像大山深处啊?这明明就是一座城市里的大学校嘛,或者就像是到了一个风景区。眼前突然出现的这些景象简直会让第一次来美岭的人感觉自己前面经过的路途看到的风景恍惚得就像一个梦,绕了一个弯,这个梦醒了,又回到了都市丛林的钢筋水泥中。套用之前教过的一位学生的话,美岭中学豪华美丽得让第一次踏进这所学校的学生们以为是误走进了哪一所贵族学校呢。

学校位于永春、安溪两县交界处,生源也主要选拔自这两个县区。学校的老师们来源可就广了,有高薪从永春各大中学挖角过来的,有来自全省各地被丰厚薪水诱惑过来的,甚至还有黑龙江、江苏、江西的;有从教多年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也有大学刚毕业初为人师的,大家聚在这个深山里的“繁华学校”,勤勤恳恳教书,兢兢业业育人。

学校建在山里,交通不便,都市里的车水马龙繁华热闹进不来,老师们的生活也就单调了几分。除了早读,上课,批改作业,晚自习,总也得有些自己的个人休闲娱乐时间啊。男老师们最常见的就是爬山锻炼身体了。学校后面是莲花山。莲花山上种满各种各样的树木。春天可以采蕨,夏天可以挖笋,秋天有栗子,冬天枫叶红了(永春地处南方,枫叶总是要经冬温度降低后才会变红),一年四季风景不同,而且山上有猴子,拿着橘子、花生、香蕉等水果上山,很容易就把它们招引来了。山上还有一片茶园,茶园的后面是几栋外观还很不错的废旧老宅,青山绿水,黑瓦白墙,房前屋后栽种着月季、海棠、吊兰、石榴、萱草等各类花草果木,很容易就可以令人想到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山水田园乐趣,还是很值得一去的。所以那时候的我们(不单单是男老师),四点之后就一群人约着在一起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向山上进发,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踩碎一地落叶,留下一串笑声。

更“奢侈”一点的是到十几公里之外的镇上走一走了。也是四点之后,几位老师一约,早几年的时候是骑上摩托车,后来大家都买了小车,就是开小车前往了。大概经过半小时的路程,一都镇的“商业中心”就到了。这个“商业中心”集中在一条不到一公里长的道路上,道路两旁是两排楼房,一楼买卖各种各样的商品,卖衣服的,卖猪肉的,卖土鸡土鸭的,卖布匹杂货的,,,,,济济一条街,各种生活的必需品应有尽有。街上装修最精美的两栋楼都是开超市的,门口两个大音响成天放着劲爆的音乐,努力营造着吸引人购物的疯狂氛围。我们也许是在山里的学校待得太寂寞了,每次来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地往里面走,看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都要好奇地拿起来好好看一看、摸一摸。没办法,在学校待得太久了,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回,看到什么商品都觉得新鲜,看到什么商品都会觉得有趣,想买。

菜市场往其中一栋楼的一个入口进去,里面卖山上刚摘下来的竹笋、菌子还有蕨类,一样样时令蔬菜青的青,嫩的嫩,码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有一个蒸包子的大笼屉,打开之后,蒸汽腾腾上升,一个个馒头白白胖胖,肉包子肥嘟嘟矮墩墩的,有一种用糯米浆制作的叫“碗糕”的糕点,被蒸汽熏得心满意足,咧嘴大笑。碗糕吃起来不像馒头那么有嚼劲,但香甜香甜,咬起来糯糯的软软的,比馒头是另一种风味,我们都很喜欢。在老家卖的人比较少,没想到一都镇的菜市场里竟然有卖,因此每次去,我们都大肆购买、大快朵颐。

相比我们这些购物狂、稀罕鬼,那些男老师们明显就斯文、有目的多了。他们来到镇上,先去找熟人泡泡茶、聊聊天。镇政府、镇医院、学校都在这条街上,找朋友、找个清静泡茶的地方很方便的。想起来了,再去买张彩票。去一都中学旁边的一家饭店点碗卤面、吃几个炸糕,吃完了拍着圆圆的肚子,志得意满地四处逛一逛把老婆交代要买的东西带齐了,最后,才回学校。

我们还可以这样玩,再不济,就做个“工作狂”吧。当老师教学生,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突如其来忙不完的事情的。只要你有心,肯努力,永远都能够从做得不错的工作中发现还需要继续努力继续补救的地方。在这里,时间是很好打发的。可是,老师们带来的家属就寂寞无聊得多了。学校建在山里,交通不便,“与世隔绝”,吃完早饭,丈夫上班,孩子上学,做完家务,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该如何打发呢?

我们的宿舍后面是道山坡。村民们在山坡上开垦出一块块菜园地,种着各种各样的时令蔬菜。特别是在冬末春初时节,芥菜肥嫩的叶子经霜打后绿得更深了,蒜苗修长的叶子根根挺立,充满精神,还有绿油油的小白菜、鲜春菜,那叶子嫩的好像立马就可以喷出绿色的汁液来。再往后,黄色的油菜花就要占满这片山坡。这里的村民心思别致的很,经常在菜园子的一角种一两棵海棠、凤仙花、喇叭花,管理菜园子的时候也顺便给这些花花草草薅薅土、施施肥。整个菜园子绿的绿、白的白、红的红、黄的黄,鲜嫩得很,经常招引着一些鸡鸭突破篱笆栏杆的阻碍,来园子里刨土吃食,追逐打闹。

这片园子也逗弄着老师们包括家属们的心。

是的。会来美岭教书的老师们大多是冲着高薪而来,老师们的家属好多也是来自农村家庭,本来就习惯了浇菜种地,莳弄庄稼的。突然来到这深山里的学校,空闲时间又多,正愁着不知如何打发时间呢。再加上在美岭样样东西都要买,虽然宿舍楼下就是菜店。老板一天一次从县城开车送货进来,但谁知道菜店里的菜是打激素长大的还是喷毒药长大的?虽然吃的不多,但也是要自己掏钱去买啊。钱嘛,当然是能省就省,多多益善了。这深山最多的不就是土地吗?要是能够自己种点菜就好了。绿色环保,安全健康,而且还省钱!更重要的是还能打发时间!

说的也是啊!在美领还有比闲时间种点菜更适合老师们的家属做的吗?学校周边,多余的土地多的是,虽然贫瘠了点。用水也方便,到处是沟渠。只要买些种子,置办点农具,不就可以种起来了吗?于是就有些老师(包括家属)开始找地种菜了。

最好的地在初中部的操场周边。塑胶的四百米跑道之外是整片的草坪,草坪之外有一个小小的门,出了那门是一道水泥路通往拐弯之后的火电厂。水泥道的两边就是空地,有土,取水也方便。如果你觉得这里太招摇,那就往边上再走几步,边缘是一条水沟,水沟的另一边是一座山,这山底下不是还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吗?还长着茂密旺盛的野草呢。把野草连根除掉,和上点水沟里的淤泥,不就开垦出了一片适合种菜的菜园子了嘛?

于是慢慢地,这条水沟的两边就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了。春天是苋菜、蒜苗,夏天是茄子、空心菜,秋天是四季豆、地瓜叶,冬天是芥菜、小白菜。最经常见的是一种叫“苦菜”的野菜。这种野菜本来就生长在山野里,对土地和水的要求极低,即便是扔在石缝中也可以顽强生长的。它的根极长极多,灰白色的茎,绿色的近圆形的叶子。这种野菜闻起来很臭,就像很久没洗脚的那种臭味,而且味道很重,晒干了收在柜子里,柜门一打开臭味立马迎面扑来,挥之不去。因了这奇怪的臭味,好多人不喜欢。但是苦菜败火,清热解毒降压有奇效。最神奇的是这种菜一旦你掩着鼻子吃了一回,好像也就对那奇怪的味道免疫了,也就能接受这种菜了。很多老师上了年纪,吃了太多好东西,肚子上的“游泳圈”慢慢长出来了。学校工作压力也大,经常着急上火的,正需要这种菜。于是,几乎每块菜园地都会留一个角落专种苦菜。苦菜是食叶菜,连枝带叶摘下来,把一截根留在土地里,它就还能活,还能长。

可能有人会说,教师跟村里的农民一样挖土种菜,未免欠风雅。其实才不会呢。种点菜,打发点时间,锻炼了身体,改善了桌上的伙食,何乐不为呢?大家对此都保留着格外宽容的态度。再说呢,校园里种菜,何尝不是另一道风景呢?

不信,你瞧我们的校长夫人。通常是在吃完午饭没多久。那时候,学生们正忙着打球放松或者关在教室里做功课,洗澡洗衣服。老师们也许正昏昏欲睡或在家看电视呢。春秋冬(夏天除外)的午后,晴朗的阳光暖洋洋地晒着这个青春洋溢、温暖明亮的校园,和煦的微风轻轻吹拂着,小草嫩绿,花香怡人,一切是那么的鲜亮,那么的和谐。这时候,泛着微白色反光的校道上走来了两个人,是校长和他的夫人。校长迈着八字步,微微挺着个肚子,单手拎了个锄头。校长夫人戴着顶白色的大大的宽檐草帽,穿一条白色的棉麻裙子,手臂挎着个水桶,桶里放着个小水瓢。夫妻两个不急不躁,慢慢地走着,如果不是手上拿着的劳动工具,还以为他们在饭后散步呢。但也正因为拿着劳动工具,这幅画面便显得有了点田园风味,像是中世纪时代欧洲画家笔下的田园牧歌风情画似的,只是换了个校园背景。

校园农场,种菜,还种出了老师们之间的奇异感情。想想,大家本来来自各地,互不相识,现在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本来只能互相探讨教学,切磋成绩。现在除了这个,大家还可以互相交流种菜,分享耕种的乐趣和果实。除了在学校,菜园边碰见了,也可以愉快地聊聊天,交流交流最近适合种什么菜呀?有了虫子怎么处理呀?这个菜怎么做更好吃呀?种菜的两家人因此便比旁人多了一分熟悉,两分亲近。

我在美岭曾经也是拥有过一片菜园子的。那时候母亲进去学校帮我带孩子。母亲性格外向,比较会说话,再加上有了小孩子这个最天然的交友“利器”。想想看,五十多岁的母亲,满脸皱纹的母亲怀里抱着一个鲜嫩美丽、活泼可爱的小婴儿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小小婴儿长着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嘴巴里咿咿呀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新鲜的生命是多么美丽,又多么神奇可爱啊!谁不愿意过来多看几眼,搭几句话,逗弄逗弄孩子呢?于是,才进去没多久,母亲就交了一帮朋友,有了带娃的同伴,带娃的去处。再没多久,母亲认识了她的娘家邻居,一位承包了美岭学校建设工程,在里面工作了十几年的包工头。他的老婆也就是老板娘也在里边,负责煮饭给工人们吃。我去过他们吃饭睡觉的地方,就在初中部操场大礼堂的一侧。是木板和塑料板搭起来的简易房子,里面的摆设不多,就是简单的厨房灶具、桌子、椅子,那个盛水的橡胶桶好大好大。睡的是大通铺。几块条凳一起摆开,架上木板,再一块块铺上床板,放上竹席,被子。可以睡好多人。

老板娘自己也种菜,在厨房外面。有一大片田地,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老板娘指着靠近山脚下的那一块田地,说可以给母亲种。于是,母亲也兴冲冲地种上了菜。

母亲很快就借了个锄头,修整菜畦,种上了地瓜叶、空心菜等绿叶菜,还埋下了几块从家里带来的生姜。春末夏初时节,雨水正多,这些菜长势旺盛,没过多久,我们的饭桌上就出现了菜园子里摘来的地瓜叶和空心菜了。菜吃不完,母亲将一些菜分给其他也在带孩子的老师。母亲说,自己种的菜没有打药,小孩子吃着更好。

记得有一位老师生病,医生说要用老姜做药引子。学校里问了一遍,除了菜市场里卖的那种生姜,现在谁家还有老姜呢?母亲突然想起自己菜园子里埋的几块生姜,问那算不算。答就是要找那种姜。母亲就赶快冒着小雨去挖了出来给那位老师送过去。

可惜有了菜园子后,我们就只在美岭待了半年时间。那菜园子就还给老板娘了。不知道现在还种菜吗?

如果还种菜,现在应该是满园的芥菜和小白菜吧。再往后,就是金黄色的油菜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