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该如何挑选?

如题所述

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该如何挑选?

电动汽车本身考虑的维度有哪些?

买电动汽车第一重要的是分析自己为什么会选新能源而不是燃油车。

限购城市的通行权:如我一样,现在在上海出行高架的时间限制,使得买电动汽车能开,买传统燃油车要拍牌,整个过程费时费力,但就这个理由为电动汽车增加了一票肯定

尝试新的可能:这是在非限购城市的理由,不管是高端的纯电动还是低端的A00级别纯电动,前者是尝新鲜,后者是在原有基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的基础上换一种方式。

第一部分 预算

目前价格来看主要分为几个梯度,实际上电动汽车的区间段主要分为。

30万以上:外资的电动汽车,如奔驰EQC、宝马iX3、极星Polestar还有特斯拉的长程版和性能版,包括蔚来都在这个档次

20-30万:这个区间很热闹,有好几个阵营,主要集聚了特斯拉的入门版,合资的大众ID4也入场了,还有国产新势力小鹏P7以及自主品牌的汉,更有诞生于传统制造企业的新造车品牌比如岚图、智己、极狐。

15-20万:这个档次主要包括A级轿车和A级SUV,偏向于个人购买

10-15万:这个档次主要可以选购一些400公里的A级轿车

5-10万:这里主要包括A0级别车型,车辆比较小,适用于大城市纯代步

5万:主要包括五菱mini EV这样的A00级别车型,适用于大城市纯代步

从2020年开始,大部分新的产品投放都是聚焦于20万以上,这里有几个深层次的原因:

从围绕新能源汽车的高补贴,往市场化走,走低价平民化路线要消除三电成本和传统内燃机的差异,虽然电池的价格降低得确实很快,但是以400公里配50kwh为例,按照电池系统0.8元/Wh,也需要有4万的BOM成本。因此走高端化,通过车辆本身的特性和消费者的追求智能化结合,可以有效地消除这部分差价。

目前对于车辆智能化方向,特别是座舱系统中软件部分,还有自动驾驶方面的诉求,使得车辆在OTA之后有进步空间,基于这套新的系统打造的产品,有比较大的溢价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产品按照20W+进行分析和组合:

第一类科技向的产品,Model 3、P7,这两个算是比较典型的产品。都是区分了低里程和高里程版,通过高智能化的座舱和自动驾驶为卖点,通过高科技向来吸引消费者。当然特斯拉的品牌效应吸引了很多女性和对Elon Musk有崇拜效应的消费者。

第二类服务向的产品,以蔚来为代表,产品在续航层面可以通过换电迭代升级,在这里最最重要的还是蔚来打造的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体系。

第三类传统国外品牌迁移的产品:如沃尔沃的极星、宝马iX3(刚刚降价7万)、奔驰的EQC,这些车的特点就是保持了原有国外整车企业的严谨度。

第四类传统国内品牌的升级:今年最明显的产品就是比亚迪的汉,在传统自主品牌里面这款产品是通过升级产品力来抢占优势。

第五类是“国家队”背景诞生于传统制造企业的新造车品牌,其中,第一个做高端化独立品牌尝试的是北汽打造的ARCFOX极狐阿尔法T。其实北汽做这个高端品牌做得很早,也是采用在供应链里面优选方式来做的。在三电领域采用了西门子电机,华为的电源充电系统,电池采用了SK的电池。相对客观来说,这是我们之前熟悉的整合方式,把各个供应商好的产品通过系统供应商Magna合作整合在一起。北汽新能源是国内首家取得DAkkS认可的针对实际车型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三电控制器产品功能安全认证的整车厂, ARCFOX极狐阿尔法T是北汽新能源第一款四驱三电控制器满足功能安全标准要求的上市车型。

第二部分 产品层面

从产品层面,目前能看的,主要是三电中续航里程、轴距、底盘的特性,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外观和内饰,智能化的座舱和基于安全的自动驾驶是多个维度的选择。我们首先来看续航和车辆的轴距。

这里我重点来探讨一下,国有自主品牌高端化的过程。最近其实围绕1000公里的事情,从蔚来开始,广汽埃安、上汽智己都是要立下阶段性的目标,做到标杆性的。其实我觉得要做到1000公里,还真的不如把能量密度、快充速度和安全性做好平衡。其实现有量产的来看,在国内电池的技术主要几个提供者:

CATL:代表车型是ES6/ES8,覆盖了蔚来、BMW、Audi等车企企业,提供从50、60到100kwh的解决方案,主体是三元的NCM5系和NCM8系的方案。

BYD:代表车型是汉,基于长条的刀片LFP磷酸铁锂方案

LG:代表车型Model 3和Model Y,为特斯拉的长里程版车型提供了NCM8系圆柱电池

SK:代表车型ARCFOX极狐阿尔法T,SK提供高能量密度的软包电芯(单体282Wh/kg,系统能量密度194Wh/kg)

在智能化技术方面,这里也分自研和外购体系

第一类:自研,这里分软件和硬件层面,在智能化方向从芯片、硬件和软件全部把控的是以特斯拉Model 3为代表,小鹏作为一个跟随者在P7里面是跟的比较紧。

第二类:部分合作+自研,这个以蔚来为代表,通过外部的供应商支撑加上自身的软件团队,在智能化产品方面实现了部分自研

第三类:使用和整合供应商,以安全为导向的设计。这个以传统车企出发的。

第三部分 企业和品牌偏好

在这里就是要考虑价格和品牌的定义属性,车都是企业造出来然后通过不同的品牌运营模式面对消费者,随着新造车企业的加入,从原先的4S店分销模式开始逐步向直销模式,总体来看,我们可以把这个市场的品牌分为以下两类。

新造车企业:以特斯拉为代表,特斯拉的做法就是造很有特点的车,在所有的车辆小型化和低里程化的当口,特斯拉走的是高里程、大型车和智能化。逐步加入自动驾驶和往下渗透的低价格和软件服务的潜在模式。国内从蔚来开始,通过资本市场的资金和资源注入,从高端化的产品开始,对市场的反馈速度异常迅速;后面典型的代表是理想和小鹏汽车,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企业一会特别有钱,在某些时候也会出现一定不稳定性。

传统汽车:这里可以分为国内和国外,国外的汽车企业以BBA为代表推出来的第一代电动汽车,我们也都看到了,从既有油车平台进行演进,总体来看让人看不出来这和燃油车有很大的差异。从国内的企业来看,依托于传统制造企业的自主品牌,如北汽、上汽和东风,都要在电动汽车里面玩一把新的有别于之前的做法,所以我们能看到极狐、智己、岚图和埃安等这些新品牌,这些企业是从集团出发,从现有的供应链、资金做支撑,其最大的特点还是粮草和保障比较充分,当然缺点也是和之前的企业作风难以做出区隔,具体反映在面对新的客户需求各方面革新决策速度没那么快。

还是拿最近上市的ARCFOX极狐阿尔法T来举例,ARCFOX极狐阿尔法T平均售价达到了27万元,四驱性能版接近32万元,这个价格在自主品牌高端产品中创下新高,也与其“纯电高端智能SUV”产品定位相符合。

实际上,为什么要在电动汽车里面搞高端化平台,特别是尝试25万甚至是30万以上的车型,本质原因还是面向富裕起来的中国,面对具有尝试精神和对智能化有很强需求的中国新生的中产阶级,是一个很好的消费群体,能支撑一个强大的汽车企业发展。围绕这个群体构建的品牌,能够拉到鲜明粉丝属性的用户,对于新品牌的认同和口碑效应非常明显。说具体一点,就是做这样的车,能够让汽车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那么,如何选购一台纯电动汽车?首先外观设计和品质很重要,看颜值选车绝对是可取的,而更不能忽略的是内在品质和细节,比如制造车辆使用的材质、肉眼看不到的整体安全性等。但这些重要的内在,该如何判断?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最保险的选择逻辑是根据你的预算,可以选新势力而非传统品牌,但最好可以找有传统车企背书的品牌,这样你至少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品和放心的售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