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诗句 古诗

如题所述

清明诗句古诗如下:

1、《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翻译: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赏析: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无经营造作之痕。

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

2、《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翻译: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飘落的梨花告知清明的到来。

赏析:

这首词构思新颖,词人从实、虚两方面来表达报国的壮怀。起笔"醉里挑灯看剑”通过写实,表达忧国之情。作者勾画了一个深沉悲壮的画面:主人公在沉醉之中,拨亮灯芯仔细地观看着自己的宝剑。起笔一个“醉”字,写出了诗人国事萦怀而又壮志难酬的愁苦。

3、《临安春雨初霁》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翻译:

在小雨初晴的窗边,望着煮茶时水面冒起的白色小泡沫,阵阵茶香飘来。身着白衣,不要感叹会被风尘之色所玷污。我回家仍会身着它赶上清明。

赏析:

诗的开篇便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整首诗在情思的气势上由高到低,又浑然一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31

以下是几句经典的清明节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清明》

解释:形容下雨天气中人们行走困难、情绪低落的场景。

墓木已无植,雀儿空来宿。唐代白居易《清明日墓庐》

解释:形容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即使已经去世多年,也有小鸟前来守护亡者的墓地。

清明节到处柳,独立斜阳,飞过梁间燕。唐代张谓《游山西村》

解释: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柳树长满了新绿,夕阳斜照,一只燕子飞过梁柱之间的美好景象。

春山如笑眉,不觉到清明。宋代郑思肖《清明日登楼望京口北山》

解释:形容春天的山峦如同微笑的嘴巴,让人忘记了时间,转眼就到了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据传说,清明节最早是用来纪念古代贤人介之推的,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高官和杰出军事家,后世称其为“清明上河图”的主人公之一。

在介之推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冬至日和清明日举行祭拜仪式。后来,这种祭祀逐渐演变成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悼念祭扫活动,并成为一项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

除了悼念先贤,清明节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到祖先和亲人的坟墓前献上鲜花、食品等供品,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幸福。

此外,清明节还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人们会到郊外、公园等地方欣赏春景、野餐、放风筝等。总之,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个团聚感恩、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