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未央区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函国是诸侯国的封地。公元前349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并在咸阳设立了咸阳县,今未央区辖地自此归咸阳县管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咸阳县所辖的乡里中,今未央区辖地内现知名的仅有长安乡、建章乡、阴乡和樗里。汉高祖五年,长安县设立,治所设在汉长安城横门,今未央区辖地归其所辖。新莽始建国元年,长安县改名为常安县,更始元年恢复原名。在此期间,其治所及今未央区辖境隶属未变。长安县城内设里,城外设乡,见于史书的里名有宣明、建阳、昌阴等。三国魏时,长安县城内设里,西晋时县下设乡、里两级。前秦、后秦时县下设里,里下设闾。北魏时,县下改设党、里、邻三级。西魏沿用北魏制。北周时,县下设乡、里。这一时期,在今未央区辖境内所设的乡、里,现知名的仅有长安县的建章里。汉、魏、西晋、前赵、后赵、前秦均置长安县,其治所及今未央区辖地隶属未变。后秦建初元年,复改长安县为常安县,北魏神四年又恢复长安县名。在此期间,其治所未变,今未央区辖境仍属长安(常安)县辖。周明帝二年,析长安县地置万年县,约以汉长安城洛城门为界,东、西分治;万年县辖汉长安城内外东部地区,治所设在汉长城八角街;长安县辖汉长安城内外西部地区,治所设在汉长安城横门。今未央区辖境东部属万年县辖,西部属长安县辖。隋、唐时,城内设坊,城外设乡,乡下设里。在今未央区辖境内,现知名的仅有属唐长安县所辖的承源键平乡、青槐乡等。隋开皇三年,隋都迁往大兴城,万年县改名大兴县。大兴、长安两县以大兴城朱雀大街为界,东、西分治,两县治所移至大兴城内。今未央区辖域东部地区属大兴县,西部地区属长安县辖。北宋时樊川县有龙首乡,长安县有苑西乡。唐武德元年,大兴县复名万年县。唐天宝七年改万年县为咸宁县。唐乾元元年复改咸宁县为万年县。今未央区辖域东部归万年县,西部仍属长安县。梁开平元年改长安县为大安县,改万年县为大年县。后唐同光元年恢复长安县和万年县名。今未央区辖境隶属未变。宋宣和七年改万年县为樊川县。今未央区辖境东部属樊川县,西部属长安县辖。金大定二十一年改樊川县为咸宁县。今未央区辖境东部属咸宁县辖,西部仍属长安县辖,直至清朝末年。明代,在今未央区辖境内,长安县设有苑西乡,咸宁县设有苑东乡。清代,县以下改乡、里为仓(社)、廒。嘉庆年间,咸宁、长安两县约以今未央、西铜路为界,东、西分治时,分别设仓(社)、廒。咸宁县在今未央区辖境东部设午门、白花、五龙、北辰4社。长安县在今未央区辖境西部设红庙、杨善、叶马、三桥、王寺(有今未央区辖境的部分村)5廒。民国初期,沿用清制,隶属及政区未变。民国二年撤销咸宁县建置,辖地划入长安县。今未央区辖境属长安县辖,行政区划仍为仓、廒。民国二十年改仓、廒制,改设乡。今未央区辖境有长安县未央、龙首、渭滨、杨善、阿房、三桥6个乡。各置乡公所。并有长安县浐桥乡、王寺乡和咸阳县沣桥乡的部分村。民国二十三年国民政府推行区、联保、保、甲4级保甲制。民国三十三年将长安县龙首乡邻近城区的部分村和未央乡划归西安市,置西安市第十一区。龙首乡建置保留,驻地迁往井上村。民国三十四年今未央区辖境内有西安市第十一区和长安县龙首乡、渭滨乡、杨善乡、三桥乡。乡以下均设保、甲。1949年5月27日,设立西安市第十一区临时人民政府。同年6月14日,废保、甲制。同年8月,西安市第十一区人民政府成立,区下设乡,乡以序数命名。初设4个乡,1951年5月调整为6个乡,共辖85个自然村。1949年7月,撤销龙首区建置,其辖地划归渭滨区。同年8月,长安县渭滨、杨善、三桥3个县辖区均设区公署,驻地未变。区下设乡,以序数命名。渭滨区设7个乡,杨善区设8个乡,三桥区设4个乡和三桥市(镇)。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现未央辖区除小部分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外,大部分归陕西省长安县管辖,设有渭滨等区公署。1950年4月,撤销长安县杨善区,将原杨善区第七、八两乡划归三桥区。由渭滨区的7个乡和原杨善区的一至六乡合并组成新成立的渭滨区,渭滨区共辖13乡,区公署驻东杨善寨。各乡仍以序数命名:原渭滨区的7个乡仍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乡;原杨善区的第一至第六乡依次改排为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乡,驻地、辖村未变。三桥区公署仍驻三桥街,各乡也依序数命名:由原杨善区划入的第七、八两乡排为第一、二乡;三桥区原有的4个乡依次改排为第三、四、五、六乡,驻地、辖村未变;三桥市(镇)建置保留。三桥区辖6个乡、1个市(镇)。1954年9月,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经政务院批准,将陕西省长安县所辖的第七区和第八区所辖的3个乡划归西安市管辖,组建成西安市草滩区(即未央区前身),机关驻地在东扬善村(后迁到张家堡);1955年1月正式对外办公。同时,将西安市第八区和第十一区合并组建成西安市未央区。1954年2月,长安县区、乡两级建制称谓易名。渭滨区公署改称第七区公所;三桥区公署改称第八区公所。改乡以序数命名为按驻地取名:第七区公所改第一乡为草滩乡,第二乡为王家堡乡,第三乡为苏席乡,第四乡为沟上乡,第五乡为池底乡,第六乡为徐家堡乡,第七乡为赵村乡,第八乡为北康乡,第九乡为北李乡,第十乡为杨善乡,第十一乡为北党乡,第十二乡为席王乡,第十三乡为雷寨乡,驻地、辖村未变。第八区公所改第一乡为相家巷乡,第二乡为河乡,第三乡为柏梁乡,第四乡为建章乡,第五乡为后围寨乡,第六乡为阿房宫乡,驻地、辖村未变。同年4月7日,又将相家巷乡更名为北徐寨乡,4月26日,将三桥市(镇)人民政府更名为三桥街人民政府,驻地、辖域未变。1954年9月25日,长安县渭滨区、三桥区划入西安市,并作区划调整:撤销西安市第八区、第十一区和三桥区建置。在今未央区辖境置未央、草滩、阿房(有今未央区三桥镇部分辖村)3个市辖区。次年5月1日,新设的各市辖区正式对外办公。1957年4月2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西安市区划方案,决定撤销原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同时将原未央区一部分辖域与草滩区合并,更名为未央区,人口118923人,驻地在张家堡,从1957年7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