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旱区是哪个区?

如题所述

是。

不管是二战生还是2022年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不少人现在就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为了来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起手做准备。

对于考研新手来说,除了主观的努力奋斗复习之外,还有很多客观因素需要注意,比如考研的“水区和旱区”小伙伴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

考研的“水区”和“旱区”都是啥意思?

简单来说,水区和旱区就是指因为考生所处地区不同,考试的阅卷松紧度也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判卷比较宽松,就被称为“水区”,另外一些地区判卷比较严格,就被称为“旱区”。

水区和旱区能造成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同样一道主观题,如果放在水区判能给到10分,那么放在旱区判,可能就只有7分甚至是5分。差距之大肉眼可见。

尤其在极端的旱区(比如北京)和其余的地区平均分相比,公共课的主观题部分能差到5分甚至10分左右。

形成水旱区的差异的因素有很多,不同地区的政策差异是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生源的质量水平问题了。

考研题目中除了答案固定的题目是机器阅卷外,还有很多主观题目是由老师来判分的。因为不同的地区师资水平和眼光高低也存在差异,也就客观造成了水区和旱区的区别。

假如你报考的地区生源质量水平偏高,老师在阅卷看到主观题的时候,前面的学生答案都是很优秀,到你这答案是比较优秀或者普通,那么老师就会下意识给你低分。反之亦然。

考研的水区和旱区都有哪些地区?

关于考研水区和旱区的说法,因为每年的情况不同,网上也流传着N多版本,不过最能被大部分考生认可的或是以下版本。(说法仅供参考,如有歧义以你的看法为准)

首先是“旱到极致区”。肯定是北京,这毋庸置疑。北京是诸多考研党梦寐以求的报考目标地,判卷是去哪国最严的,紧随其后就是浙江和四川,都堪称旱区第一梯队。
其次是“常年大旱区”,江苏、福建、天津。这些地区虽然不如上述极旱区夸张,但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实力强劲的院校也不少,因此报考人数也在增加,“大旱区”实至名归。第三是“普通旱区”上海,上海经济比较发达,比起北京政治属性并不算高,因此考研党没有把它“考”成大旱区,但一些高等学府的存在也成就了上海的“普通旱区”之名。第四是“安逸适中区”,主要指湖北和广东,适中区的判卷水平应该是全国平均水平左右,这两个省份地理位置都不错,也有一些不错的院校,因此也成了很多同学报考的目标区域。第五是“小滴答水区”,主要有山东、甘肃、安徽、湖南。从这些地区开始,就进入“水区”了,这地区的阅卷开始宽松了,题目稍微简单了,也是不少中等考生报考的目标地。第六是“大水奔腾区”,主要有陕西、辽宁、吉林、河南、四川、广西、内蒙、宁夏、江西、新疆、河北、山西、重庆。这些地区成为大水区主要是因为对于考生吸引力较低。
报考的主要也都来自于这些地区本身,不过尽管如此,因为涉及的省份较多,其中还是有些不错的211甚至985高校的,因此如果报考选的好,优势会很大。

第七个“洪水泛滥区”。主要有云南、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这些省份之所以成为“洪水泛滥区”原因很简单,基本都是划线的B区,是很多调剂生目标地。
最后还有“非常神秘区”西藏。这就不用多说了,西藏的“神秘”有目共睹,每年报考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