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进军太空的速度被高估了?

如题所述

因为火星是全宇宙人类最容易到达的行星,而就这,人类对火星的 探索 也还门都没摸清。 咱们不妨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一下太阳系八大行星。 好大的太阳系 第一颗,水星。 1973 年发射的美国「水手 10 号」,飞掠水星,相当于路过,拍下了人类第一张近距离的水星照片。2004 年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是唯一绕着水星转圈的环绕探测器。2018 年发射的欧洲和日本合作的贝皮科伦布号探测器,预计 2025 年到达水星,目前还不算数。这仨就是目前为止人类探测水星的全部,一个早已远离,一个已经坠落,最后一个还在路上。 第二颗,金星。 这是苏联表演的舞台,从 60 年代开始连续向金星发射了多个 Venera 系列探测器。1966 年的 3 号尝试登陆金星,最终坠毁,成为人类第一个落到另一个行星的航天器。1967 年的 4 号在金星大气层里工作了 93 分钟,还没落地就失联了,只传回部分数据。1970 年的 7 号降落金星表面,但受损严重,仅微弱工作了 23 分钟,传回了温度气压等数据,成为第一个传回金星内部数据的探测器。1975 年的 9 号登陆后工作了 53 分钟,是第一个从金星传回黑白照片和科学数据的探测器。1982 年的 13 号登陆后工作了 127 分钟,传回了第一张金星地表的彩色照片。苏联一直干到了 16 号,就像自杀式冲锋似的,为人类获取了大量金星资料。 相比来说,美国要逊色的多,水手 2 号、5 号、10 号只是飞掠金星,在几千公里外一闪而过,只有 1978 年发射的两个先锋金星号才算得上正宗的金星探测器,其中一台还释放了着陆器在金星表面工作了 68 分钟。 进入 80 年代末期,美苏争霸结局已定,金星探测开始回归科研属性。1989 年美国发射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对金星进行了详细探测,于 1994 年到期坠毁,成果丰硕,被誉为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2005 年欧洲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于 2015 年 1 月寿终正寝,同样收获满满。
2010 年日本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拂晓号」,也是亚洲首个金星探测器,虽然一路故障,几经折腾,延迟五年后终于还是进入了金星轨道,成为目前唯一在轨的金星探测器。 不算美苏争霸的面子工程,金星探测器主要就这仨。不过有好消息,2021 年 6 月美国宣布在 2028 年-2030 年发射两颗金星探测器,欧洲不甘人后,没隔几天也宣布 2030 年后发射金星探测器。此外,人类就没有更多的金星探测计划了。 最后说个小知识,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经常出现在月亮旁边,肉眼就能找到。 第五颗,木星。
可能因为对金星用力过猛,导致冷落了木星。不算 70 年代飞掠木星的几颗美国深空探测器,人类第一个真正的木星探测器是 1989 年美国的「伽利略号」。2003 年伽利略号到期坠毁,然后直到 2016 年,美国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开始接班,成为人类第二个木星探测器,目前计划延期服役至 2025 年 9 月,是当前唯一的木星探测器。 不过未来木星会比金星热闹。先是欧洲的木星冰月探测器,计划 2022 年 6 月发射,接着是美国欧罗巴快帆号木卫二探测器,计划 2025 年前发射,再后面是中国 2030 年木星探测计划,都是十年内的事。朱诺号拍摄了大量壮观的木星照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找找。 第六颗,土星。 土星比木星还要冷清,不算一掠而过的探测器,真正的土星轨道探测器只有 1997 年美欧 17 国合作的卡西尼号,堪称人类最豪华的地外行星探测项目。卡西尼号前后二十年提供了详尽的土星资料,最终于 2017 年耗尽燃料,坠入土星,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另外,木星土星是气态行星,登陆就别想了,不如欣赏一下本人用手机加镜头改装的土装备拍摄的土星照片吧。 第七、八颗,天王星、海王星。 大名鼎鼎的旅行者 2 号,1977 年发射后就一路往太阳系外面跑,沿途经过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随后奔向太阳系边缘。非常惭愧,旅行者 2 号是人类唯一到访过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器,这匆匆一瞥还是三十年多前的事情。 第九颗,不是冥王星。 冥王星虽然已经不是行星了,但旅行者 2 号还是去看了一眼。此外,2006 年美国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以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快速度冲向太阳系边缘,2015 年飞掠冥王星,首次捕捉到了大量冥王星的细节,拍下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以前认为过了冥王星就算出太阳系了,但现在的太阳系和曾经小学课本上的太阳系大不一样。冥王星待的地界叫「柯伊伯带」,那地方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居然还找到一颗质量比冥王星多 27% 的小行星,于是冥王星就被九大行星开除了,成了一颗矮行星。 人类对这里的世界所知甚少,柯伊伯带到底有多少小行星还是个未知数。有意思的是,2016 年科学家发现那里有 6 颗天体运行轨道异常,它们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这种情况自然形成的几率只有 0.007%,99.993% 的可能是受到附近一颗大质量行星的影响。经过计算,这颗未知行星有地球质量的 10 倍,公转周期 1~2 万年,极有可能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但因为离太阳太远,几乎没有反光,在一片漆黑而宽广的柯伊伯带,找到这颗 10 倍地球质量的行星,比大海捞针还难,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是没啥指望的。虽然太阳光照不到这里,但太阳引力仍能支配这里,所以柯伊伯带依然属于太阳系,因此太阳系应该长这样才对: 这还没完,你可能还听说过柯伊伯带外面还有一个「奥尔特云」,面积大的吓人,得用光年做单位,居然也归太阳系管! 扯远了。 总之,太阳系大的离谱,疑似有九大行星,但去老九那串门,想都不敢想。老八、老七的地盘,也只有中美敢吹个牛,说二十年内去看看。老六、老五热闹些,至少排上时间表了。老二、老大脾气太倔,如今门前冷落,偶有访客。老三在你脚底下。只有老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顺道嘲讽一下那些吊打外星人的电影:就这情况,外星人若有能力来到地球,人类还打啥打?另外,既然人家都跨越星系了,还占领地球图啥?地球上这点石油够他们飞一趟的油费吗? 独得恩宠的火星 我们把前面提到的探测器分三类:第一类是在太阳系里乱跑乱窜的,居无定所,比如小行星探测器。这哥们儿顺路也能探测行星,但毕竟是兼职,停留时间短,干活少,不在讨论范围之列。第二类是围绕行星转圈的,相对固定,一般叫环绕探测器、轨道探测器等等。想深入研究行星,就得靠这个,天天干活。第三类是直接把家伙式儿送到行星表面,贴身干活。为了方便称呼,咱们粗暴地把不能移动的叫着陆器,比如在火星打洞的美国「洞察号」,把能移动的叫巡视器或火星车,比如好奇号、毅力号、祝融号。 从实施难度来讲,巡视器>着陆器>环绕探测器。我们来统计以下:水、金、木、土、天、海六大行星,再加冥王星,仍在运行的只有 2 个环绕探测器。而火星呢?不好意思,仍在运行的有 8 个环绕探测器、3 辆火星车、1 台着陆器。你说,地球人是不是太偏心了? 从六十年代至今,人类一共发射了 49 次火星探测器(包括失败的),其中 41 次是美苏的杰作,虽然苏联的 18 个全部失败了。
美苏之外的 8 次发射分别是: 俄罗斯:1996 年发了一个,掉回地球,没成。2011 年又发了一个,顺带捎上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掉回地球,没成。 日本:1998 年发了一个,直接打飞,没了。 欧洲:2003 年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成一半,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2016 年再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再成一半,再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 印度:这位哥可得好好说道说道。2013 年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对印度而言确实是很大的突破,至少超过了外界预期,西方媒体纷纷捧场,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一时间,印度航天事业大有吊打中国的势头。 实际上,印度火星探测器的科学载荷只有 15 公斤,就这点设备,你就不能指望干出什么大事,属于典型的网红景点打卡,抢个头彩。对比中国天问一号,光是一台高分辨率相机就有 43 公斤。可即便火星打卡,美国人也是出了大力气帮忙的,印度探测器的深空测控全是 NASA 做的,相当于印度造了车,美国帮忙开到了火星,而后者才是火星探测的主要门槛。 航天虽然是高 科技 ,但在美欧玩熟的领域,只要你舍得出钱,沾点光还是没问题的,印度就是凭这个屡次抢在中国前头,不亦乐乎。印度不但摘下了亚洲第一个探测火星的帽子,探月也撵着中国脚步追,为了拿下一箭多星世界记录,一箭 104 星,就好像向太空撒了一筐土豆,还打算赶在中国前头于 2020 年发射太阳探测器,后来据说是因为疫情导致外国专家进不来,黄了。 你们这么说印度实在太过分了,得反驳几句:「承认印度领先有这么难吗,如果自身没有实力,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阿联酋:2020 年也成功发了一个火星探测器,大小和印度差不多,探测器从设计到制造均在美国且由美国人包办,发射在日本,用的日本火箭,阿联酋参与了研制过程以及后期的形象大使工作。可见,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中国:2020 年「天问一号」绕火星成功,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成功。 看得出来,在「绕火星」这事儿上,中美欧是靠谱的。不过在「登火星」这事儿上,欧洲人就只有一半靠谱了。 2003 年丢的那一半就是一台着陆器,猎兔犬二号,降落时砸懵了,四个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完全打开,导致天线无法展开,失联。2016 年丢的那一半也是一台着陆器,下降速度过快,直接坠毁,炸了。欧洲人民不信邪,决定 2018 年再发一个,后来推迟到 2020 年,再后来推迟到 2022 年……原因是降落伞不给力,担心又把着陆器砸坏了。没办法,最后还是求助美国老大哥吧,美国 Airborne Systems 公司接下了这个活,终于,2022 登火星可以放心了。 目前为止,人类成功把 10 个探测器送到火星地表,其中 9 个是美国的,包含 4 台不会移动的着陆器和 5 台可移动火星车,还有 1 个是中国的。这里说的着陆器不包括送火星车下去的着陆器,而是指单独送到火星干活的着陆器。 新人报道 七大行星罗列得差不多了,最后按国别重新捋一捋,感受一下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的地位。 这么按数量粗粗一算的话,美国第一梯队,欧洲第二梯队,中日第三梯队,其他人就不用排队了。注意,这说的是行星探测,不包括其他空间探测、月球探测和地球卫星。 听到还在「第三梯队」,都没能把欧洲摁下,很多人心里要犯嘀咕了。没事,咱有办法混到第一梯队:按体重算。 连本带利还 历史 债 体重对航天器而言,就像一个国家的 GDP,体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事情。在火星这事儿上,谁是胖子,谁是瘦子? 欧洲,两台。2003 年的「火星快车」,总重 1120 公斤,开荒之旅,功能比较齐全,带了 7 台设备,合计 113 公斤,外加一台失联的着陆器 60 公斤。2016 年的「微量气体轨道器」,总重 4332 公斤,着重分析火星大气的甲烷和微量气体,功能非常专一,设备合计 113.8 公斤,外加一台爆炸的着陆器 577 公斤。 美国,实在有点多。先说在火星落地的:2011 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和 2020 年发射的毅力号飞船,总重都在 4 吨左右,这俩就是单纯送货的,分别把 899 公斤的好奇号和 1025 公斤的毅力号送到了火星地面,尤其是毅力号,降落姿态极为潇洒。再就是绕火星转圈的:2014 年的 MAVEN,2.5 吨;2005 年的 MRO,2180 公斤;2001 年的 Odyssey,725 公斤。这仨虽然不重,但目前都还在运行。 下面轮到中国新人登场了。 天问一号,总重 5 吨,其中着陆器 1.3 吨,包含火星车 240 公斤。这份量,算是连本带利把 历史 债一次性还清了。同样是开荒之旅,天问一号任务比较全面,带了 13 台设备,天上 7 台,地上 6 台,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地质构造、磁场情况、大气环境等。这 13 台设备的参数都是公开的,不满足于单纯比体重的同学,可以和欧美挨个比设备,不过这活有点累,我就不代劳了。 总的来说,个别技术世界领先是没问题的,但全面吊打美国是不现实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19

因为火星是全宇宙人类最容易到达的行星,而就这,人类对火星的 探索 也还门都没摸清。

咱们不妨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一下太阳系八大行星。

好大的太阳系

第一颗,水星。

1973 年发射的美国「水手 10 号」,飞掠水星,相当于路过,拍下了人类第一张近距离的水星照片。2004 年发射的美国「信使号」,是唯一绕着水星转圈的环绕探测器。2018 年发射的欧洲和日本合作的贝皮科伦布号探测器,预计 2025 年到达水星,目前还不算数。这仨就是目前为止人类探测水星的全部,一个早已远离,一个已经坠落,最后一个还在路上。

第二颗,金星。

这是苏联表演的舞台,从 60 年代开始连续向金星发射了多个 Venera 系列探测器。1966 年的 3 号尝试登陆金星,最终坠毁,成为人类第一个落到另一个行星的航天器。1967 年的 4 号在金星大气层里工作了 93 分钟,还没落地就失联了,只传回部分数据。1970 年的 7 号降落金星表面,但受损严重,仅微弱工作了 23 分钟,传回了温度气压等数据,成为第一个传回金星内部数据的探测器。1975 年的 9 号登陆后工作了 53 分钟,是第一个从金星传回黑白照片和科学数据的探测器。1982 年的 13 号登陆后工作了 127 分钟,传回了第一张金星地表的彩色照片。苏联一直干到了 16 号,就像自杀式冲锋似的,为人类获取了大量金星资料。

相比来说,美国要逊色的多,水手 2 号、5 号、10 号只是飞掠金星,在几千公里外一闪而过,只有 1978 年发射的两个先锋金星号才算得上正宗的金星探测器,其中一台还释放了着陆器在金星表面工作了 68 分钟。

进入 80 年代末期,美苏争霸结局已定,金星探测开始回归科研属性。1989 年美国发射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对金星进行了详细探测,于 1994 年到期坠毁,成果丰硕,被誉为最成功的金星探测器。2005 年欧洲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金星快车」,于 2015 年 1 月寿终正寝,同样收获满满。
2010 年日本发射了首个金星探测器「拂晓号」,也是亚洲首个金星探测器,虽然一路故障,几经折腾,延迟五年后终于还是进入了金星轨道,成为目前唯一在轨的金星探测器。

不算美苏争霸的面子工程,金星探测器主要就这仨。不过有好消息,2021 年 6 月美国宣布在 2028 年-2030 年发射两颗金星探测器,欧洲不甘人后,没隔几天也宣布 2030 年后发射金星探测器。此外,人类就没有更多的金星探测计划了。

最后说个小知识,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经常出现在月亮旁边,肉眼就能找到。

第五颗,木星。
可能因为对金星用力过猛,导致冷落了木星。不算 70 年代飞掠木星的几颗美国深空探测器,人类第一个真正的木星探测器是 1989 年美国的「伽利略号」。2003 年伽利略号到期坠毁,然后直到 2016 年,美国朱诺号探测器进入木星轨道开始接班,成为人类第二个木星探测器,目前计划延期服役至 2025 年 9 月,是当前唯一的木星探测器。

不过未来木星会比金星热闹。先是欧洲的木星冰月探测器,计划 2022 年 6 月发射,接着是美国欧罗巴快帆号木卫二探测器,计划 2025 年前发射,再后面是中国 2030 年木星探测计划,都是十年内的事。朱诺号拍摄了大量壮观的木星照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找找。

第六颗,土星。

土星比木星还要冷清,不算一掠而过的探测器,真正的土星轨道探测器只有 1997 年美欧 17 国合作的卡西尼号,堪称人类最豪华的地外行星探测项目。卡西尼号前后二十年提供了详尽的土星资料,最终于 2017 年耗尽燃料,坠入土星,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另外,木星土星是气态行星,登陆就别想了,不如欣赏一下本人用手机加镜头改装的土装备拍摄的土星照片吧。

第七、八颗,天王星、海王星。

大名鼎鼎的旅行者 2 号,1977 年发射后就一路往太阳系外面跑,沿途经过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随后奔向太阳系边缘。非常惭愧,旅行者 2 号是人类唯一到访过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器,这匆匆一瞥还是三十年多前的事情。

第九颗,不是冥王星。

冥王星虽然已经不是行星了,但旅行者 2 号还是去看了一眼。此外,2006 年美国发射的「新地平线号」探测器,以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快速度冲向太阳系边缘,2015 年飞掠冥王星,首次捕捉到了大量冥王星的细节,拍下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冥王星照片。

以前认为过了冥王星就算出太阳系了,但现在的太阳系和曾经小学课本上的太阳系大不一样。冥王星待的地界叫「柯伊伯带」,那地方发现了大量的小行星,居然还找到一颗质量比冥王星多 27% 的小行星,于是冥王星就被九大行星开除了,成了一颗矮行星。

人类对这里的世界所知甚少,柯伊伯带到底有多少小行星还是个未知数。有意思的是,2016 年科学家发现那里有 6 颗天体运行轨道异常,它们拥有相同的倾角,且朝向太阳的角度相近,这种情况自然形成的几率只有 0.007%,99.993% 的可能是受到附近一颗大质量行星的影响。经过计算,这颗未知行星有地球质量的 10 倍,公转周期 1~2 万年,极有可能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但因为离太阳太远,几乎没有反光,在一片漆黑而宽广的柯伊伯带,找到这颗 10 倍地球质量的行星,比大海捞针还难,就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是没啥指望的。虽然太阳光照不到这里,但太阳引力仍能支配这里,所以柯伊伯带依然属于太阳系,因此太阳系应该长这样才对:

这还没完,你可能还听说过柯伊伯带外面还有一个「奥尔特云」,面积大的吓人,得用光年做单位,居然也归太阳系管!

扯远了。

总之,太阳系大的离谱,疑似有九大行星,但去老九那串门,想都不敢想。老八、老七的地盘,也只有中美敢吹个牛,说二十年内去看看。老六、老五热闹些,至少排上时间表了。老二、老大脾气太倔,如今门前冷落,偶有访客。老三在你脚底下。只有老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顺道嘲讽一下那些吊打外星人的电影:就这情况,外星人若有能力来到地球,人类还打啥打?另外,既然人家都跨越星系了,还占领地球图啥?地球上这点石油够他们飞一趟的油费吗?

独得恩宠的火星

我们把前面提到的探测器分三类:第一类是在太阳系里乱跑乱窜的,居无定所,比如小行星探测器。这哥们儿顺路也能探测行星,但毕竟是兼职,停留时间短,干活少,不在讨论范围之列。第二类是围绕行星转圈的,相对固定,一般叫环绕探测器、轨道探测器等等。想深入研究行星,就得靠这个,天天干活。第三类是直接把家伙式儿送到行星表面,贴身干活。为了方便称呼,咱们粗暴地把不能移动的叫着陆器,比如在火星打洞的美国「洞察号」,把能移动的叫巡视器或火星车,比如好奇号、毅力号、祝融号。

从实施难度来讲,巡视器>着陆器>环绕探测器。我们来统计以下:水、金、木、土、天、海六大行星,再加冥王星,仍在运行的只有 2 个环绕探测器。而火星呢?不好意思,仍在运行的有 8 个环绕探测器、3 辆火星车、1 台着陆器。你说,地球人是不是太偏心了?

从六十年代至今,人类一共发射了 49 次火星探测器(包括失败的),其中 41 次是美苏的杰作,虽然苏联的 18 个全部失败了。
美苏之外的 8 次发射分别是:

俄罗斯:1996 年发了一个,掉回地球,没成。2011 年又发了一个,顺带捎上了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掉回地球,没成。

日本:1998 年发了一个,直接打飞,没了。

欧洲:2003 年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成一半,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2016 年再用俄罗斯火箭发了一个,再成一半,再丢一半,成的那半运行至今。

印度:这位哥可得好好说道说道。2013 年印度成为亚洲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国家,对印度而言确实是很大的突破,至少超过了外界预期,西方媒体纷纷捧场,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发明。一时间,印度航天事业大有吊打中国的势头。

实际上,印度火星探测器的科学载荷只有 15 公斤,就这点设备,你就不能指望干出什么大事,属于典型的网红景点打卡,抢个头彩。对比中国天问一号,光是一台高分辨率相机就有 43 公斤。可即便火星打卡,美国人也是出了大力气帮忙的,印度探测器的深空测控全是 NASA 做的,相当于印度造了车,美国帮忙开到了火星,而后者才是火星探测的主要门槛。

航天虽然是高 科技 ,但在美欧玩熟的领域,只要你舍得出钱,沾点光还是没问题的,印度就是凭这个屡次抢在中国前头,不亦乐乎。印度不但摘下了亚洲第一个探测火星的帽子,探月也撵着中国脚步追,为了拿下一箭多星世界记录,一箭 104 星,就好像向太空撒了一筐土豆,还打算赶在中国前头于 2020 年发射太阳探测器,后来据说是因为疫情导致外国专家进不来,黄了。

你们这么说印度实在太过分了,得反驳几句:「承认印度领先有这么难吗,如果自身没有实力,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阿联酋:2020 年也成功发了一个火星探测器,大小和印度差不多,探测器从设计到制造均在美国且由美国人包办,发射在日本,用的日本火箭,阿联酋参与了研制过程以及后期的形象大使工作。可见,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中国:2020 年「天问一号」绕火星成功,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成功。

看得出来,在「绕火星」这事儿上,中美欧是靠谱的。不过在「登火星」这事儿上,欧洲人就只有一半靠谱了。

2003 年丢的那一半就是一台着陆器,猎兔犬二号,降落时砸懵了,四个太阳能电池板没有完全打开,导致天线无法展开,失联。2016 年丢的那一半也是一台着陆器,下降速度过快,直接坠毁,炸了。欧洲人民不信邪,决定 2018 年再发一个,后来推迟到 2020 年,再后来推迟到 2022 年……原因是降落伞不给力,担心又把着陆器砸坏了。没办法,最后还是求助美国老大哥吧,美国 Airborne Systems 公司接下了这个活,终于,2022 登火星可以放心了。

目前为止,人类成功把 10 个探测器送到火星地表,其中 9 个是美国的,包含 4 台不会移动的着陆器和 5 台可移动火星车,还有 1 个是中国的。这里说的着陆器不包括送火星车下去的着陆器,而是指单独送到火星干活的着陆器。

新人报道

七大行星罗列得差不多了,最后按国别重新捋一捋,感受一下中国在行星探测领域的地位。

这么按数量粗粗一算的话,美国第一梯队,欧洲第二梯队,中日第三梯队,其他人就不用排队了。注意,这说的是行星探测,不包括其他空间探测、月球探测和地球卫星。

听到还在「第三梯队」,都没能把欧洲摁下,很多人心里要犯嘀咕了。没事,咱有办法混到第一梯队:按体重算。

连本带利还 历史 债

体重对航天器而言,就像一个国家的 GDP,体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事情。在火星这事儿上,谁是胖子,谁是瘦子?

欧洲,两台。2003 年的「火星快车」,总重 1120 公斤,开荒之旅,功能比较齐全,带了 7 台设备,合计 113 公斤,外加一台失联的着陆器 60 公斤。2016 年的「微量气体轨道器」,总重 4332 公斤,着重分析火星大气的甲烷和微量气体,功能非常专一,设备合计 113.8 公斤,外加一台爆炸的着陆器 577 公斤。

美国,实在有点多。先说在火星落地的:2011 年发射的火星科学实验室飞船和 2020 年发射的毅力号飞船,总重都在 4 吨左右,这俩就是单纯送货的,分别把 899 公斤的好奇号和 1025 公斤的毅力号送到了火星地面,尤其是毅力号,降落姿态极为潇洒。再就是绕火星转圈的:2014 年的 MAVEN,2.5 吨;2005 年的 MRO,2180 公斤;2001 年的 Odyssey,725 公斤。这仨虽然不重,但目前都还在运行。

下面轮到中国新人登场了。

天问一号,总重 5 吨,其中着陆器 1.3 吨,包含火星车 240 公斤。这份量,算是连本带利把 历史 债一次性还清了。同样是开荒之旅,天问一号任务比较全面,带了 13 台设备,天上 7 台,地上 6 台,研究火星的地形地貌、土壤特征、地质构造、磁场情况、大气环境等。这 13 台设备的参数都是公开的,不满足于单纯比体重的同学,可以和欧美挨个比设备,不过这活有点累,我就不代劳了。

总的来说,个别技术世界领先是没问题的,但全面吊打美国是不现实的。

第2个回答  2023-04-26
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单独的存在,所以要描述清楚地球在宇宙中的飞行速度,首先要明确地球飞行速度的参照系,要知道不同的参照系地球的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首先是自转, 地球自西而东自转一周是24小时,地球赤道表面的旋转线性速度最高,用地球的周长除以一周需要的时间就是旋转速度,其结果是465米/秒,也就是1674公里/秒,这个速度快于音速,相当于步枪子弹出膛的速度。 其次是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公转一周是365天,用地球太阳的距离除以时间,得出地球相对于太阳的飞行速度是30公里/秒,别小看这个速度,单靠人类飞行器的力量,目前最快的飞船也只能达到这个速度的一半。如果这个速度达到42.2公里/秒,地球就可以摆脱太阳的引力而飞出太阳系了。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用星子发动机逃离太阳系,需要给地球加速,就是要达到这个速度。 第三,太阳系绕银河系公转。这时的地球作为太阳系的1000多亿个恒星中的一分子,绕银河系的质量中心公转, 同样计算一下,这个速度是250公里/秒。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参照系的放大,地球的飞行速度也极速增大。这个速度是地球音速的近900倍,而太阳系绕银河系旋转一周需要2.2亿年的时间,不要忘了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的乘客,此时此刻也在以如此高的速度在太空傲游。 第四,银河系绕本星系团质量中心运转, 由于人类目前的观测能力,初步估计这个速度是600公里/秒。 之后还有由本星系群组成的更大系统为本超星系团,该系统包含着上百个星系群和星系团。在本超星系团中,共同质的质量中心位于6000万光年外的室女座星系团,所以本星系群会带着银河系及其他星系绕其运动。总之宇宙之大远非我们想象,经过观察可有以下结论:宇宙大爆炸后,宇宙中的物质仍在以惊人的速度相互逃离,越远空间尺度越大,远离的速度就越快,而且呈越来越快的趋势发展,也许再过1000亿年,宇宙将一无所见,变成一个黑漆漆静悄悄的空间,所有的 星座 星球都逃离到我们无法看到的遥远的深空。

首先纠正一下,地球在宇宙中不是在飞行,而是在万有引力和作用下,一边自转着一边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同时跟着太阳围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 这几个速度是:自转一圈约24小时,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万公里,也就是说地球转一圈为赤道走了4万公里,这样赤道的线速度为每小时约为1666.67公里,每秒约为463米;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就是一年,因为这个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偏心率较大的椭圆,所以走完一圈为9.4亿公里,每秒为29.79公里;太阳呢带着太阳系的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和碎片尘埃等杂七拉八的徒子徒孙,围绕着银河中心转,速度为每秒约250公里,需要2.5亿年才能转一圈。

这就是所谓的地球在宇宙中的“飞行”速度。但问题说明中提出“地球一年四季,白天黑夜地球活动有多快”,这个说法就更不让人理解了。 地球并不是白天才工作,也不是像蛇一样夏天活动冬天冬眠,它是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不停顿,都是这么运行着的,任劳任怨,驮着一兜子的海水和人类家园,花虫鸟兽,万物葱茏不停的转动着,真有一天它突然的歇了下来,那就是天大的灾难了。如果要了解地球停转一小会会咋样,可以看时空通讯过去发过的文章,有详细的描述。

这里倒要说说地球为什么有一年四季,搭车科普一下。 太阳是太阳系的老大,地球上的一切都离不开太阳的恩赐。所以春夏秋冬也是太阳导演出来的。太阳直射的地方就是夏季,太阳最偏射的地方就是冬季,不偏不直射的地方就是春秋。 地球在宇宙中确实是不停运转的,但是直接问地球的飞行速度,其实很难回答你,因为在地球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你过去没有想到的速度。 首先你不可忽视地球的自转速度,其次是它围绕太阳运转的公转速度,当体积一定后,你还的考虑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公转,也就是这个过程中,地球围绕银河系的速度。 最后一个:宇宙的膨胀速度。 首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速度。自西而东,白天黑夜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来源于此,而它的线速度达到了每秒钟465米,也就是1674千米/小时。 接下来说说地球的公转,这是地球重要的运用形式,绕着太阳公转,因此诞生了地球四季,也因此演变了多样的生命。而地球公转的速度据科学家估计在每年9.4亿千米。这个数据不可忽视。 我们再来看太阳围绕银河系公转的速度。太阳围绕银河系转一圈,大概需要2.5亿年,算下来差不多每秒钟250公里的速度。 最后我们再来看宇宙的膨胀速度,这个碰撞,按相对速度来讲,地球也是有速度的。按照今天最精确的计算,最终给出的哈勃常数为71.9 2.7 千米/(秒·百万秒差距) 这个常数的意义在于河外星系退行速度同距离的比值。 没想到吧,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竟然引出了这么多宇宙速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4-03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人造地球卫星,但是大家对于人造卫星的了解也并不是很多,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其实也是比较快的,飞行速度最快的人造卫星或者是探测器已经可以达到光速。

一、人造卫星的飞行速度在什么水平呢?

科技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科技就是第一发展力,所以现在国家对于科技也是比较关注的,而且也一直都在强调技术研发,就是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且科学技术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人造地球卫星正在处于研发阶段,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是比较关注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发的,因为人造地球卫星对我们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代表我们国家的实力。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其实也是在中上水平的,但是小编觉得还在处于研发的阶段。

二、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

但是大家也必须要抱有一定的期望,因为有些人可能是比较消极的,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所以大家也必须要给予一定的期待。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造福人类,而且大家也都知道现在每个国家都想要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或者是探测器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这样的话也是可以造福整个社会的,因为人造地球卫星可以收集天气情况,所以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气象预测。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而且每个人都是有出行需要的,所以大家都需要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因此,大家也必须去了解一下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而且也可以去了解一下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和功能,因为人造地球卫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