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部位的选择

如题所述

1、猪头肉:里面包括上下牙颌、耳朵、上下嘴尖、眼眶、核桃肉等。猪头肉皮厚、质地老、胶质重。适宜凉拌、卤、腌、熏、酱腊等。
2、凤头皮肉:此处肉皮薄,微带脆性,瘦中夹肥,肉质较嫩。适宜卤、蒸、烧和做汤,或回锅肉等。
3、槽头肉(又称颈肉):其肉质地老、肥瘦不分宜于做包子、饺子馅,或红烧、粉蒸等。
4、前腿肉:这个部位的肉半肥半瘦肉质较老。适宜凉拌、卤、烧、腌、酱腊、咸烧白(芽菜扣肉)等。
5、前肘(又称前蹄膀):其皮厚、筋多、胶质重。适宜凉拌、烧、制汤、炖、卤、煨等。
6、前脚(又称前蹄、猪手):质量比后蹄好。此处只有皮、筋、骨骼,胶质重。适宜作烧、炖、卤、煨等用。
7、里脊皮肉:此处肉质嫩、肥瘦相连。适宜卤、凉拌、腌、酱腊或做回锅肉,肥膘部位可做甜烧白等。
8、正宝肋:此处肉皮薄,有肥有瘦,肉质较好。适宜蒸、卤、烧、煨、腌,可烹制甜烧白、粉蒸肉、红烧肉等。
9、五花肉:这个部位的肉因一层肥一层瘦,共有五层,所以叫五花肉。其肉质较嫩,肥瘦相间,皮薄。量适宜烧、蒸、咸烧白、红烧肉、东坡肉等。
10、奶脯肉(又称下五花肉、拖泥肉等):其位于猪腹部,肉质差,多泡泡肉,肥多瘦少。一般适宜做烧、炖、炸酥肉等。
11、后腿肉:此处肉好、质嫩,有肥有瘦,肥瘦相连,皮薄。适宜做白肉(凉拌)、卤、腌、做汤,或回锅肉等。
12、后肘(又称后蹄膀):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3、后脚(又称后蹄):质量较前蹄差,其用途相同。
14、臀尖:肉质嫩、肥多瘦少。适宜凉拌(白肉)、卤、腌,做汤,或回锅肉。
15、猪尾:皮多、脂肪少、胶质重,适宜作烧、卤、凉拌等。

肌肉部位图
1、凤头肉:这个部位肉质细嫩、微带脆、瘦中夹肥。适宜做丁、片、碎肉末等。可用于炒、溜,或做汤等。
2、里脊肉(又称里脊、里肌、扁担肉等):其肉质最细嫩,是整只猪部位最好的肉,用途较广,适宜切丁、片、丝,剁肉丸子等。可用于炒、溜、炸等。
3、眉毛肉:这是猪胛骨上面的一块重约一斤的瘦肉,肉质与里脊肉相似,只是颜色深一些,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4、夹心肉(又名夹缝肉、前夹肉)。肉质较老,色较红,筋多。适宜切丁、片、肉末等。可用于炒、炸,做汤等。
5、门板肉(又称梭板肉、无皮坐臀肉):肥瘦相连,肉质细嫩,颜色白,肌纤维长。其用途跟里脊肉相同。
6、秤砣肉(又称鹅蛋肉、弹子肉、兔蛋肉):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适宜切丝、丁、片、肉末等。可做炒、溜、爆等。
7、盖板肉:连结秤砣肉的一块瘦肉。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8、黄瓜条:与盖板肉紧密相连。肉质、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9、腰柳肉:是与秤砣肉连结的呈条状的肉条。肉质细嫩,水分较重,有明显的肌纤维。适于制馅、切丁、条、肉末、制肉丸子等。宜做炒、炸、汤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 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 1.里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 猪肉的不同部位肉质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级.特级:里脊肉;一级:通脊肉,后腿肉;二级:前腿肉,五花肉;三级: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后肘.不同肉质,烹调时有不同吃法. 健康生活 1.里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丝、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一般可代替里脊肉,多用于炸、熘、炒. 3.坐臀肉 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为瘦肉,但向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作为白切肉或回锅肉用. 4.五花肉 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粉蒸肉等用. 5.夹心肉 位于前腿上部,质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制馅,制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汤. 6.前排肉 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内夹肥,肉质较嫩,适于作米粉肉、炖肉用. 7.奶脯肉 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多熬油用. 8.弹子肉 位于后腿腿上,均为瘦肉,肉质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里脊肉. 健康生活 9.蹄膀 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10.脖子肉 又称血脖,这块肉肥瘦不分,肉者质差,一般多用来作馅. 11.猪头 宜于酱、烧、煮、腌,多用来制作冷盘,其中猪耳、猪舌是下酒的好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