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文化教育特点

如题所述

诚信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文化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特点和成效

一是广泛性。诚信文化教育已纳入中小学多学科课程。据不完全统计,中小学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语文、政治、历史、心理和心理辅导等课程中均不同程度地涉及诚信内容。

二是制度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守则、星级德育学校评估、学生操行分、优秀班级评选、三好生评选、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考评制度中均明确提出诚信要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严重失信行为还将计入学生档案。

三是多样化。中小学课内外的诚信文化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国旗下的教育、主题班会、人生对话时间、专家课堂等宣讲类活动;有暖冬义卖、无人管理图书室、无人监考、课本剧等体验类活动;有诚信之星、东坡好少年、“我诚信、我骄傲”征文大赛等评选类活动等。

四是银校联动。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当地银行机构积极参与学校诚信文化教育,初步形成“一人一校一队”等银校联动的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问题

(一)系统性不够。诚信教育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为需要做好诚信文化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尽管当前中小学多门课程中涉及诚信教学内容,但总体而言,各课程均是站在单学科视角下浅谈诚信,相关内容碎片化、分散化,学科之间没有相互衔接,缺乏从诚信感知、诚信认知到诚信行动的梯度安排,尚不能形成对中小学生的系统性教育。

(二)体验性不够。中小学的诚信教育仍以说教式或书本式的传统教育方式为主,体验式、趣味化、互动性的活动和平台较少,学生参与度和代入感不强,诚信认知不能通过体验式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学生的诚信实践能力和诚信行为。

(三)融合性不够。一方面,从学校教育来讲,道德层面的诚信教育与一些实用性教育如法治教育、财商教育、信用教育融合不充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通过融合教育感知诚信在未来经济金融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人民银行、金融机构花大力气推进校园诚信文化教育,但相关工作中,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与学校教育没有有效融合。“一人一校一队”校园诚信文化教育工作中,银行以自我为中心,大多是筹划一些完成任务式的活动安排,相关活动缺乏影响力和持续性,与学校对金融、法治的实用性教育需求和教育安排脱节,银校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四)师资教材薄弱。当前诚信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学校老师、金融机构宣讲师以及社会各界的自愿者,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老师有较高的教学技巧,但缺乏经济、金融和法律等专业知识。金融机构宣讲师和自愿者没有接受过教学技巧的专业培训,不能将专业知识通俗易懂地转化为学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教学方式,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同时,金融机构参与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活动中,没有统一的宣讲教材和资料,需要宣讲老师自行准备,相关内容和展示方式简单粗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诚信是良好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信用是企业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度,它是现代企业立足的根本和发展源泉,或者说是企业的“生命之源”。过去曾发生过的“黑心棉”、“三角债”、“毒奶粉”等事件,还有各地房产开发商住房面积缩水、配套设施承诺不兑现,加油站用遥控电子加油器偷油等等,都是企业诚信出了问题,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因此,企业诚信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同时更是关乎社会大众。
企业诚信可以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员工、管理、形象等方面。其最直接的表现者就是企业产品,而要建立企业的诚信文化,关键是要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要做到员工诚信,管理者就以昂当起到领头代表的作用,同时在制度上规范员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是将价值观融入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共有价值观的体现。
企业专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属价值观就是一种工作态度!
要想打造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就要让“诚信”融入到企业每个人的思想和日常工作中去。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创始人的文化,公司领导人的文化,所以企业要从最高领导人开始做到“诚信”,起到一个带头示范的作用,以此来影响公司的所有员工!(当然要告诉员工“诚信”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要把诚信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从我们的企业文化文化出发)。
如果“诚信”没有在员工思想和行动中体现出来,那么它还没有成为文化。
第2个回答  2020-11-21
我觉得这个最大的特点肯定就是诚心,还有就是这个信任的,还有就是最大的我觉得就是实用也是可以的。所以整个这个特点也是可以的。下面是关于特点的补充。

解释
(1)特别征召。别于平常的乡举里选。(2)人或事物可供识别的特殊的象征或标志。(3).特点。[1]
出处
《后汉书·郎顗传》:“天之生固,必为圣汉,宜蒙特徵,以示四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建光中,公车特徵,至拜侍中。”
金·元好问《王黄华墓碑》:“避汉末之乱,徙居辽东。曹公特徵,不应,隐居终身。”
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这假面上,大约一定得表示出这角色的特征,一面也是这角色的脸相的规定。”
曹禺《雷雨》第一幕:“在阳光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
周恩来《:“先有农,后有,这是 中国 革命的特征,这是 中国 经济基础的产物。”
秦牧《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形象是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特点[tè diǎn]
特点,汉语词汇,拼音tè diǎn,意思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1]

解释
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1]
出处
邓拓(笔名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馀孽》:“八股的特点是什么呢?……它的最显明的特点就在于老一套的公式主义。”
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第3个回答  2020-11-23
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剖析

1.1社会转型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诚信文化养成缺乏良好氛围

人是社会中的个体,思想行为总会受到外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思想相互交织碰撞,从而导致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道德品质也开始分化。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信条,不遵守诚信。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导致部分大学生也开始出现不诚信行为,如在学习上学术造假、考试抄袭;在经济生活中弄虚作假、恶意拖欠学费;在就业过程中伪造学历、随意毁约;在人际交往中投机取巧、过于功利化等,给青年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带来负面影响。由此可见,诚信文化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是加强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重要的外部条件。

1.2高校诚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诚信文化教育存在不足

1.2.1高校诚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新时期,时代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诸多挑战,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还看重其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然而,高校的教育理念并未适时改变,仍是一味强调学生的卷面成绩,忽视大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的高校虽规定了德育加分项目,但涉及具体事项又模糊不清,至于专门规定诚信考核的内容,更是少之又少。总体看来,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1.2.2高校诚信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

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来看,许多高校并未将“大学生诚信教育”设为必修课,而是以其他类似课程作为替代。开设的类似课程多数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缺乏专业教师。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结合具体专业或对象开展诚信教育,仍坚持以传统单一的灌输方式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诚信教育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良好的衔接机制,容易变为空洞说教,没有可操作性。比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并没有结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行。

1.3家庭诚信文化教育缺失,忽视诚信品质的养成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作为一种文化,诚信文化的形成不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播,还应在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自觉形成。不少家长过于注重工作上的业绩,忽视孩子诚信品德的训练和养成。此外,一些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始终存在“重智轻德”的误区,认为孩子只要成绩优异,其他方面无关紧要,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孩子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1.4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偏误,导致诚信缺失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据。诚信文化的教育固然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但根本途径在于大学生自身道德观的确立和道德意识的提升。青年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面对不良思想的诱惑,对很多现象把握不清,未能科学地预见道德失范的后果,从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当然,大多数学生已意识到加强诚信品质修养的必要性,只是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道德自觉和自控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