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用“贵人语迟”来自我麻痹,孩子说话晚有哪些原因呢?

如题所述

为了让孩子早些说话,父母们可谓煞费苦心,在宝宝刚刚几个月时,就趁早教孩子说话,就想知道孩子到底是先叫爸爸,还是妈妈。

父母们普遍认为,孩子如果能早点开口说话,就意味着更聪明一些。但有的父母也一点也不着急,孩子都2岁了,单词短句还不会说,只会啊啊啊,问到这些父母的心态,一般都会说:“没事,贵人语迟。”

但“贵人语迟”真的是这个意思吗?这句话出自《论语》,本意是那些本身不善于表达但行动力很强的人,并不是说孩子说话越晚越聪明。如果孩子说话晚,父母就要找到孩子说话晚的原因,即使引导开口,可千万别一味自我安慰“贵人语迟”,自我麻痹是没有用的。

孩子说话晚的几种原因

1)生理原因——遗传

有些父母本身不爱说话,或者有表达障碍,那孩子就很有可能遗传,导致表达、听觉能力发育迟缓或障碍。

2)心理因素——性格

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内向,那自然也不善于表达,但一般观察能力都很强,喜欢动手操作。父母要适当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别让孩子压力太大,长时间精神紧张,自然排斥开口说话。

3)家庭因素——环境

家庭语言环境单一,家里过于安静,或者没有太多语言刺激,孩子一般说话也比较晚。

很多父母在孩子婴儿期为了让孩子睡好觉,都不敢大声说话,甚至白天都很安静。他们认为孩子太小,说了也不懂,敷衍地回应孩子需求,甚至忽略和孩子交流。

4)教养方式——干预

有些父母觉得电子产品可以教孩子说话,就买了很多电子产品每天播放,但孩子还不见开口。

还有的父母会直接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只要一做动作就赶紧满足,对孩子过于了解,以至于让孩子觉得只要有动作就可以被满足。

宝宝说话晚,可用五招引导他开口

孩子说话晚的因素多种多样,父母应该找准原因,对“症”交流,以下这5招,可以尝试一下,坚持下来孩子一定会能说会道。

1)抓住孩子语言发展敏感期

在孩子12个月左右时,会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奇感,他们愿意指来指去,这时父母不要吝啬自己丰富的语言,孩子指什么就说什么,这样孩子更容易吸收父母的话,并保存在大脑中,在日后形成语言记忆。到了2岁后,孩子就到了真正的语言爆发期,此时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时不管孩子说什么,怎么说非常重要。

父母要找到合适的机会多和孩子交流,给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多给孩子读绘本,带领孩子和同龄孩子一起玩,进行家庭聚会或者是参与伙伴们的派对,这些都能刺激语言发展。

除此之外,处在语言爆发期的孩子,他们的表达方式可能会天马行空,父母要及时地做出回应,帮孩子建立说话的自信心,重复孩子说的话,让孩子觉得父母关注他们在说什么,这样孩子会更愿意倾吐心声。

2)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教会孩子听

父母每天至少要陪孩子阅读2-3本绘本书,在书中找出重点词汇,反复且略有些夸张的重复,加深孩子对这个词的印象。

在平时,如果孩子粘着自己,父母也要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在做什么,把重点的步骤简单地讲清楚,不要觉得孩子没表达就是不会说,那是他们在吸收。说的前提是会听,父母可以每天给孩子读诗,帮孩子收集语言,丰富词汇,等孩子想说了,自然就张嘴说了。

3)加入肢体语言

手舞足蹈地和孩子对话,孩子就可以学得更快。一个2岁的孩子,如果让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听大人说话,这是不可能的,可能坐不到5分钟就跑开了。

但如果能声情并茂的讲述,孩子专注的时长也就更长,对语言的印象也就更深刻。比如,父母可以在家里带孩子玩猜词的游戏,一个人比划一个人猜,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丰富孩子的想象,让孩子把学习语言当成一种乐趣。

4)尽早进行语言互动

在孩子4-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语言互动,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在给孩子换尿布,或者是喂奶,洗澡的时候,都可以模拟场景的声音,比如噗噗,咕噜,哗啦啦……这些词语在婴儿听来滑稽又可笑,拟声词也会让孩子对周围的环境感兴趣,培养主动收集词汇的能力。

5)说错了也不怕,鼓励就对了

有一个阶段,孩子渴望说却又说不好,会出现口齿不清、磕巴的现象。父母要鼓励孩子,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调整表达的语序,孩子自然就知道如何表达了,告诉孩子听我说一遍,而不是你再说一遍。让孩子能说会道,尽早说话并不难,只要是科学引导,孩子就会愿意表达,成为小小“演讲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9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说话早、走路早、长牙早,一切的生长发育都能正常甚至能走到同龄人的前列。但在现实中,有很多的孩子到了两三岁还只会喊爸爸妈妈,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语言理解力差,去了幼儿园无法适应屡屡被劝退。
这是典型的语言发育迟缓,需要尽早干预。但是很多老人却抱着侥幸心理和无所谓的心理,认为这是“贵人语迟”“等大大就好了”。确实,每个孩子的说话时间不同,但如果已经落后于同龄人半年以上甚至一年以上的差距时,你还敢堵吗? 你要知道,能“大大就好”的孩子,只是凤毛麟角、万里挑一,你怎么就敢用这渺小的几率来堵孩子的未来呢?
辟谣:贵人语迟?
人们常说“贵人语迟”,其实只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想象,并不科学。单纯把孩子晚说话认为是一种大富大贵的表现,是非常可笑的。甚至有人把爱因斯坦搬出来说话,说像他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三岁还不会说话,九岁说话都不流利。凭借这样的“论据”就误把孩子说话晚等同于聪明,未免有些太过牵强了。
▼追溯“贵人语迟”的原义:
“贵人语迟”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行于左而目不瞬”。
贵人语迟,原义是形容那些有谋略而不善于言谈,非常有行动力的人。
人们只取这句话的前四字,形容孩子虽然学会说话晚,但聪明能成大事,显然是断章取义了。
另外,大家常说的贵人语迟、金口难开也是有年龄限制的。如果在2到3岁的年纪,仍没有学会说话,那么家长就要尽早干预,确诊下是否属于语言发育迟缓。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
1、生理因素
家长需要首先考虑的,是孩子说话晚是否存在遗传。另外,孩子的听力或智力如果存在问题,也会导致说话比较晚。如果是这些生理性原因,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2、心理因素
很多孩子对学说话有明显的排斥情绪,很可能是父母逼得太紧,比如让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认字说话,造成反效果。孩子一旦对说话和语言产生厌恶情绪,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家长一定要及时和孩子交流。
3、家庭因素
如果父母本身沉默寡言,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就容易受到影响。有时父母说话的语速过快或过慢,就会导致孩子没办法做到模仿学习,慢慢就丧失了学说话的兴趣。
引导孩子学说话,家长要走出误区
语言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多数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1到3岁是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两岁儿童的词汇量能够达到270个字,如果孩子已经两岁但语言匮乏,家长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父母和孩子很少说话,用电子设备代替自己的陪伴
这种情况在年轻父母身上尤其常见,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对于孩子的关注度并不算高。很多时候,他们看到孩子哭闹就会用iPad或者手机打发,以此获取自己的私人时间。可久而久之和机器做伴的孩子,语言能力会慢慢减弱,学会说话的时间也无限期延后。
孩子的语言在一开始就是模仿和学习父母而得来的,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最基本的陪伴和交流,那么孩子学会说话的时间肯定会晚。因而,在必要的时候,父母要讲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尽量保持语速慢一些,才能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误区二:父母太“善解人意”,剥夺了孩子说话的机会
很多父母在照顾孩子时非常细心,孩子稍微哭一声或叫一声,爸妈就知道他是饿了还是拉了。这样细致的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对他的语言发展并不好。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指着一个物品时,不要着急替孩子回答,让他自己组织语言说出。一开始也许表达的意思并不准确,但是随着次数的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会不断提高。
误区三:生长环境复杂,方言和普通话交叉使用,导致孩子混淆
很多家庭中可能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老一辈的人经常习惯用当地方言来交流,这会让正处在语言发展时期的宝宝疑惑。想要学习模仿大人语言的宝宝,在听到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另外,很多家庭中喜欢用叠字来和孩子交流,父母认为这样的交流方式非常可爱,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其实,这样的交流方式无形中延长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毕竟正常交流时,我们并不是用这种方式,也不会用这样的组词方法。
误区四:重复宝宝的错误发音或者嘲笑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很多孩子一开始学说话时发音可能不准确,父母出于好玩的心态就会不断重复孩子的错误发音,甚至有时会逗弄孩子。但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发音不准确或比较难听,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铂知儿童语言UP3,让宝宝早开口
铂知儿童语言UP3,是目前改善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最受认可的方案之一。铂知儿童语言UP3
,针对大脑发育、肠脑发育、神经发育,精选6大核心营养素,权威认证、科学配比,提高脑神经生长关键性蛋白—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元分化、增殖、链接,全面助力儿童语言中枢发育。同时,依循儿童语言发育4个时期,根据孩子现有语言发育水平,量身定制专业的、有趣的、实用的、精准的分阶语言训练内容,一对一全程跟踪指导,老师在线解疑答惑,让孩子语言发育快速提升。
第2个回答  2021-03-03
孩子说话晚的原因,一语言发育晚,这种情况父母要多陪孩子说说话;二自闭症的孩子,自闭症孩子有语言障碍或者发育迟缓;三智力低下,智力低下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第3个回答  2021-03-03
大部分宝宝是受环境影响才说话比较晚,如果宝妈有坚持每天与宝宝聊天,多教导宝宝开口,与其他会说话的宝宝一起玩耍,那么宝宝开口就会早一些。
第4个回答  2021-03-03
孩子说话晚,有可能是家里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家里人很少跟孩子进行对话而导致的。家长平常注意在家里多跟宝宝进行语言的交流,让宝宝多说话。